光阴荏苒,岁月如梭。1300年,对于宇宙来说,那只是一瞬间,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生生死死几十代,数个王朝兴亡更替。欧洲终于结束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席卷了欧洲大陆,史称“文艺复兴”。在波兰的佛龙宝大教堂,有一位叫哥白尼(Nikolaj Kopernik,1473—1543)的神父正在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天文学。
托勒密的学说早就被哥白尼啃得连渣都不剩了,但哥白尼并不觉得很爽,相反,他对托勒密的学说非常不满。为什么呢?因为在托勒密的理论中,本轮和均轮加起来一共是80多个轮子,早就有人吐槽说,托勒密的模型就好像是大跳蚤背着小跳蚤,而小跳蚤又背着更小的跳蚤,直至无穷。而且,更闹心的是,都已经搞出那么多轮子了,计算已经如此之复杂了,计算结果与实际的观测却还总是对不上,差几小时那都算是很不错了,有时候甚至会差好几天。
于是,哥白尼下决心要改进托勒密的模型。其实有一个现成的好方案,那就是让地球每天自转一圈,并且把太阳放到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一来,计算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本轮和均轮的数量一下子就能减少50个。哥白尼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想到了前人从未想到过的模型,日心说其实并不新鲜,在哥白尼之前已经有很多人都想到了。
有人吐槽托勒密的模型就好像是大跳蚤背着小跳蚤,小跳蚤又背着更小的跳蚤,太复杂,且误差大
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的原因,除了我前面讲的那些困扰托勒密的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圣经》的权威性。在《圣经》中有一段经文清清楚楚地记载了上帝的化身耶和华命令太阳暂停一下,意思是说,太阳、月亮原本是绕着地球转动的,才需要被上帝命令暂停一下。如果是地球绕着太阳转,那么上帝就得命令地球暂停一下才对。那时候的人们崇拜和信仰《圣经》,认为它是至高无上的,既然《圣经》中都说了是太阳在动,谁还敢不信呢?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裁判所的权威,那可是比任何法院都要大得多,它可以轻易地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在那种社会环境中,任何与《圣经》相悖的思想都是大逆不道的,别说是写出来了,连想都不能去想,《圣经》是中世纪天文学发展的最大阻碍。
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裁判所拥有无上的权威(www.zuozong.com)
大家可别忘了,哥白尼自己就是一个神父,他要冲破《圣经》,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啊!实际上,他思想斗争了10多年,直到41岁时才下定决心,要冲破思想的牢笼。他最终用了30多年才完成了天文学史上具有革命性质的著作《天体运行论》,这是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是思想解放的赞歌。
哥白尼日心说的总体图像
这部书总共分为六卷,第一卷是全书的总论,阐述了日心说体系的基本观点。在该卷的第十章中,他绘出了一幅宇宙总结构的示意图,这幅图清楚地表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基本观点。第二卷应用球面三角解释了天体在天球上的视运动。第三卷讲太阳视运动的计算方法。第四卷讲月球视运动的计算方法。第五卷和第六卷讲行星视运动的计算方法。
《天体运行论》是一部厚厚的大部头著作,它不是仅仅阐述了一些思想,画了几个模型而已,而是有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定量计算方法的。也就是说,学通了《天体运行论》,就可以计算天上的星星在未来任意一个时刻的位置,精确地预报日食、月食。这套计算方法比托勒密的方法简洁得多,而且精度更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