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防救援科技发展战略与应急救援能力

消防救援科技发展战略与应急救援能力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可不断应用于人工智能化消防救援现场处置技术装备,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处置各类自然灾害或生产安全事故的实战能力。为应对日趋增多的灾害事故,我国消防应急救援职能

消防救援科技发展战略与应急救援能力

在应急通信技术装备方面,开展面向消防与应急救援的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体系规划研究;研究灭火救援现场宽窄带信号快速覆盖技术;研究卫星、公众移动通信、集群通信、常规通信等通信网络的智能异构融合技术;研制具备卫星通信及地面无线通信功能的轻便型应急通信保障装备;研制重大灾害现场态势融合及调度一体化技术及平台系统;构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的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实现有线、无线和卫星通信网的融合互通,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域的应急通信保障服务,为应急救援快速响应、统一指挥提供可视化通信调度平台。

火灾扑救技术装备方面,有必要开展多种形式水源、多种装备火场大流量、远距离综合供水技术研究,各类举高消防车有效灭火、疏散人员技术研究,新型消防装备高效灭火技术研究,防止火灾扑救风驱火或回燃、轰燃造成消防员伤亡技术研究,高效可靠的排烟技术研究,新型环保化学消烟技术研究,玻璃幕墙等的快速破拆技术、长时间呼吸保护技术研究,直升机无人机火灾扑救时的科学有效利用技术研究,人员安全疏散技术研究等,以切实解决消防队伍火灾扑救呼吸保护时间短、供水难、破拆难、排烟排热难、人员装备运送难、灭火难的现实难题。

在消防救援车辆和船艇方面,有必要针对部分高性能主战消防车型进行国产化研究,主要在行驶通过能力、整体综合性能、作战能力、配置方法等方面深入展开研究,以满足我国消防救援力量新时期快速、有效处置不同类型灾害的需求。有必要开展车辆底盘多驱动适应技术,机械臂多功能复合作业技术,新型低阻、重载荷两栖滑行船体设计技术,重型车辆底盘水陆两栖技术,应急救援车辆模块化成套化技术研究,研制全地形多功能消防应急救援车辆,水陆两栖应急救援船艇,高越障应急救援机器人等系列消防应急救援装备,满足“全灾种、大应急”的复合作业需求。

在排涝装备方面,针对不同等级的洪涝灾害和不同种类的城市内涝灾害,有必要研发功能多样、排水范围大、杂质通过能力强、展开速度快、安全可靠的系列排涝装备和自行走排水子母车,也可作为火场远距离供水装备。

在消防救援现场处置技术装备方面,我国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消防救援现场处置装备的安全化、专业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大批高精尖、核心装备依然主要依赖进口。以“8·12”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事故区域存有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100多种,由于缺少快速准确的侦检装备,救援现场无法全面掌握灾情态势、精准研判灾势发展。“10·11”和“11·3”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处置及“9·2”云南文山特大泥石流救援,由于救援力量投送装备落后,救援队伍耗时20多小时才徒步抵达灾害核心区,重型攻坚装备仍无法有效调配、投送到场,严重限制了应急救援的时效。为了消防救援现场处置技术装备能够满足消防救援队伍的实战需求,提高消防救援人员的实战处置和人员救助的能力,亟须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开展新型自然灾害处置安全化、专业化、模块化装备的研发,包括灾害现场精准侦测与勘察装备、高机动与大载荷的水陆空快速投送装备、便携化与机载化应急救援装备、高效自除障装备、专业化抗洪排涝装备、精准化生命搜救装备等技术装备的研究;二是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处置高效化、智能化、精准化装备的研发,包括高效智能侦检装备、智能化特种破拆装备、沟渠救援模块化装备、建筑倒塌事故救援自保护装备、交通事故高效处置与安全救助装备、山岳与高空救援系列化装备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可不断应用于人工智能化消防救援现场处置技术装备,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处置各类自然灾害或生产安全事故的实战能力。

在系列消防无人装备方面,在实施易爆环境快速侦检、大型综合体内攻灭火、高危环境抵近作业、狭小空间救援、灾害现场人员搜索、极端地理和气候环境装备投送、大范围现场灾情评估、深水环境救援等消防作业需求时,有必要围绕消防队伍实战需要,研究消防无人化装备的标准化技术,大功率设备防爆技术、无人系统自主导航技术,自主编队跟随技术,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技术,多机器人指挥平台技术,大载荷、智能化消防无人化装备技术,消防无人化装备专用模块,围绕消防无人化装备的技战术,消防无人化装备的培训体系等方面的关键技术。(www.zuozong.com)

研制防爆型大流量灭火机器人、子母式消防机器人、举高喷射灭火机器人、水带敷设机器人、半自主消防侦察机器人、大载荷运输无人机、无人消防艇、有人/无人消防船等系列智能化的无人装备,建立多机器人协同作战平台。制修订消防无人装备的系列标准,编制消防无人装备应用手册和训练教材。

通过这些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标准编制和教材编写,大幅提高消防无人化装备的灾害现场处置能力,保护消防员的人身安全;促进引导研发生产单位的技术发展,提高消防部门使用维护消防无人装备的能力,有效地减少消防人员伤亡,提高灭火救援效能。

在消防员防护技术装备方面,我国消防队伍所配备的部分个人防护装备在技术性能和防护功能已不能满足现实应急救援作业需求。一是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增效减负”技术。目前我国消防人员在进行灭火救援作业时需要穿带多种个人防护装备进入现场,总重可达25kg以上。这些装备对消防人员形成极大的生理负担,将严重影响作业效率,甚至导致出现“热衰竭”症状。因此亟须通过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材料、结构、款式等方面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实现装备“减重增效”,提高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人体工效学性能,减轻消防员生理负担,将有助于提高应急救援作业效率,保障消防员人身安全。二是事故现场消防员个人及装备智能监测技术。在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中,复杂的作业现场环境常常存在多种安全隐患,易引起坍塌、轰燃等次生事故发生。我国目前大部分消防人员还只能根据经验对此类事故现场危险因素进行粗略判断,并且现场指挥人员也缺乏实时掌握事故现场内消防员生理及装备信息的智能化监测手段。因此事故现场消防人员的生理指征、个人装备及所处环境等重要参数的智能监测、报警技术将起到重要作用。三是消防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系统模块化技术。为应对日趋增多的灾害事故,我国消防应急救援职能的正在不断拓展,但由于不同灾害事故现场环境存在的危险因素特性不同,现有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功能不能满足现实消防作业需求。消防人员对个体防护装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消防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系统模块化技术考虑、并行设计、综合防护,在进一步提高装备防护能力的同时尽量减少冗余装备的配备。

在消防实战化训练与职业健康方面,面对当前消防训练工作形势和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应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助推消防训练工作转型升级、提升消防员职业健康水平。一是基于消防职业特征分析以及训练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补充优化消防实战化训练的内容;二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训练方案、训练计划、战术战法及战斗编程智能评估与智能分析和生成技术,为教员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强试验研究构建消防职业训练监控特征体系,研发智能化训练监控装备,对训练安全性和训练负荷进行全过程监测;四是发展各类应急救援任务的虚拟训练及演练技术,并开发远程教学培训系统,提高消防训练师资的利用率;五是研究各类应急救援场景、环境特征、危险源、救援任务等要素的模拟仿真关键技术,提高训练场地及训练设施与实战的贴合度;六是基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研制智能考核评判系统,提高各类训练成效评定的科学性客观性;七是研究消防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及理论体系;八是研发消防员职业安全健康监测预警技术装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