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成帝时期的丞相们:西汉兴衰史

汉成帝时期的丞相们:西汉兴衰史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成帝的第一位丞相是匡衡,他被司隶校尉王尊参劾,这让匡衡很狼狈。汉成帝大怒,将匡衡免为庶人,终老于家。汉成帝的第一位丞相匡衡,于公元前30年被罢免。最后,汉成帝迫于王凤的压力,罢免了王商的丞相之职。这是公元前25年,王商的丞相一共干了不到五年。汉成帝的第三任丞相是张禹,他是汉成帝做太子时的老师。汉成帝的第四任丞相叫薛宣。汉成帝的第五任丞相翟方进,是一位大儒。

汉成帝时期的丞相们:西汉兴衰史

汉成帝的第一位丞相是匡衡,他被司隶校尉王尊参劾,这让匡衡很狼狈。幸好汉成帝念及师生情谊没有把他怎么样,让他继续做丞相。

随后,匡衡又做了一件事。他有个儿子叫匡昌,是个军官,醉酒杀人,被关进了大牢。匡昌的几个部下和他的弟弟匡咸都比较莽撞,竟然想劫大牢。在谋划的过程中,事情败露,被人告发,直接连带着将匡衡告到了汉成帝面前。匡衡当然有连带责任,他摘了官帽,脱了官服、官靴:皇上啊,要杀要剐,您就发落吧。

这一次,汉成帝又原谅了他,匡衡算是又躲过一劫。可是,很快,参劾匡衡的第三道折子又来了。这一次是时任司隶校尉的王骏告匡衡。王骏是大儒王阳的儿子,举孝廉进入仕途,中间曾得到时任光禄勋的匡衡的举荐,升任谏大夫,匡衡得说是提携王骏的贵人。不过,这并不影响王骏秉公执法,他告匡衡霸占国有土地。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这样的:匡衡是丞相,当上丞相就能同时被封侯,匡衡被封乐安侯,有六百户的封地。这块封地在临淮郡僮县乐安乡。这个乐安乡几乎就成了乐安侯国,都属于匡衡的封地。

这块封地上一共有多少田地呢?因为有多少田就能收多少租子。本来是有三千一百顷,可是,匡衡到乐安乡实地一看,实际耕地是三千五百顷,多出四百顷来。

这是因为当时的一次全国土地划界确权,乐安乡的南界被划错了,比以前更靠南了,多划了四百顷。匡衡没言语。

几年后,又一次划界确权,下面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上次乐安乡划错了,这次是不是得改正过来?

这个问题的请示很快就到了匡衡这儿。他没表态,然后也没下文了。

手下人立马明白了:噢,那就将错就错吧。

这个事被王骏知道了,告到了汉成帝这儿。汉成帝大怒,将匡衡免为庶人,终老于家。

汉成帝的第一位丞相匡衡,于公元前30年被罢免。

第二任丞相是王商。王商是老外戚,是汉宣帝舅舅的儿子。他看不惯汉成帝的舅舅这帮新外戚,跟主政的大将军王凤总是拧着。

王凤便暗中调查王商,想抓王商的把柄。终于,王凤发现王商有个秘密情人,是他父亲的婢女。这下,王商有了乱伦之嫌。

王凤便向汉成帝告发了。汉成帝则觉得没什么,这只是个人私生活方面的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王凤则抓住不放,又授意亲信继续告王商。最后,汉成帝迫于王凤的压力,罢免了王商的丞相之职。这是公元前25年,王商的丞相一共干了不到五年。

汉成帝的第三任丞相是张禹,他是汉成帝做太子时的老师。他跟王氏外戚关系处得很好,丞相之位坐得稳稳当当,做到公元前20年,光荣退休。

汉成帝的第四任丞相叫薛宣。薛宣是小官出身,一步一步干起来,做到刺史,又做了两个郡的太守,都是政绩斐然,吏民称道;然后被提拔为少府,位列九卿;又做了御史大夫,接张禹的班做了丞相。

薛宣做丞相的表现汉成帝不太满意,因为汉成帝喜欢大儒,薛宣不算是有学问的人。丞相府的官员们对他的评价也不高:

讥其烦碎无大体,不称贤也。——《汉书·薛宣传》

他这个丞相太事无巨细了,什么小事都管,大思路、大方略方面反而抓不好。

比如,广汉郡有造反的,这是大事,丞相府组织镇压平乱,他就没办妥。邛成太后的丧事也得说是大事,丞相府组织操办,也弄得很仓促。于是,汉成帝就以此为由把薛宣给免了。

薛宣不算是有好故事的人,唯一有点意思的故事是他在做太守的时候,从临淮太守调任陈留太守,在去陈留的路上,经过彭城县。看着彭城县很多基础设施都很破,不像样子,就认为这彭城县令不怎么样,是个无能的县令。那么,当时的彭城县令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薛宣的儿子薛惠。

爷俩各自在异地为官,难得聚首。于是,这次薛宣就在彭城住下了。这几天里,父子俩喝点小酒,唠唠家常,薛宣陪着小孙子玩玩,看看园子里的花花草草,享受了几天天伦之乐。然后,他就要起身,继续赶路,去陈留上任。

薛惠本来一直提着心,以为父亲肯定会给自己挑一通毛病,结果没有,工作方面的事情老爹一点儿也没提。薛惠跟手下说:怎么感觉有点奇怪呢?你一会儿送我爹去陈留时,中间看我爹高兴的时候问问为什么这些天也不跟我聊工作,也不教教我为官之道,给我点告诫什么的?

这个手下把薛宣送到了陈留,临别之际,就问了这个问题。

薛宣一笑,说:

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汉书·薛宣传》

做官也没什么窍门,按着国家的政策法规办就可以了,你让我教,我也教不了什么。那么,为什么同样是这些工作,有的官员干得好,有的官员干得不好呢?这是因为人的才能、资质不同,这个我就更教不了了。有道是“知子莫若父”,你们县令,我是了解的,以他的才能、资质,干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了。我教不教他,也没什么用。

这是汉成帝的第四任丞相薛宣,干了六年。

汉成帝的第五任丞相翟方进,是一位大儒。

曾撰写《世经》的刘歆也是大儒,对于《左氏春秋》和天文历法都极有研究。而刘歆这两方面的学问都是跟翟方进学的,翟方进是他的老师,可见翟方进的学问了不得。《汉书》第八十四卷整整一卷都是写翟方进的,这一卷的最后是班固的父亲班彪写的赞语:

丞相方进以孤童携老母,羁旅入京师,身为儒宗,致位宰相,盛矣。——《汉书·翟方进传》

他是底层出身,祖祖辈辈都是底层,到了他父亲这一辈才略有改观,做了郡文学,一个管文教的小官。可惜,在翟方进十二三岁时,父亲就死了。父亲没了,家里没有了收入,学也不能上了。父亲的老同事帮着小方进在太守府里找了个打杂的工作,可是,这么小的孩子什么也干不了。小方进也很郁闷,他找了一位相面先生想获得指点,这个相面先生把小方进端详一番,大惊:

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汉书·翟方进传》

哎呀,小兄弟,你的骨相清奇,将来肯定能封侯拜相,你得走经术学问之途,努力读书吧!

小方进很高兴,回家跟他母亲把这个情况一说:我不想在太守府干了,我要到长安去拜名师,去进修学问。

他母亲一听,掉泪了:儿啊,你这么小就要去千里之外的长安,娘怎么放心啊?娘陪你一块去吧。(www.zuozong.com)

于是,母亲跟小方进一起来到长安,她靠织草鞋卖钱,供小方进读书。值得一提的是,翟方进的母亲并不是他亲生母亲,他的亲生母亲史书没提,估计早就死了。

翟方进在长安学了十多年,不但学业有成,也开始招生授课,“徒众日广”。翟方进终于干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可以挣钱了,可以孝养老母了,而且在当时长安的儒生圈子里,翟方进的声誉很好,人们都称赞他学问好、人品好。当时,翟方进招生授课,学生越来越多,对另一个胡老师有冲击。这位胡老师年纪要大些,资格要老些。

翟方进后来在讲课时,偶尔遇到疑难问题,就会说:对这个问题我的解释只是一家之言,我建议你们有机会也去那边请教一下胡老师,请他指点一下,可能更会加深你们的理解。

于是,赶上胡老师“大都授”,类似公开课,翟方进的门生就真去向胡老师请教了。

渐渐地,胡老师知道翟方进这么捧自己,他就不好意思了,人前人后地开始称赞:小翟老师那了不得,绝对是后起之秀,有学问……

翟方进的声誉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他也走上了仕途。

以射策甲科为郎。——《汉书·翟方进传》

通过考试,做了郎官,又做到了博士,然后做到了刺史,又升任丞相司直。

丞相司直跟司隶校尉的级别和职能都差不多,是协助丞相监察百官的。翟方进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不到一年,就拿下了两任司隶校尉。

当然,这也是因为当时的丞相薛宣特别器重他,给他撑腰。

常诫掾史:谨事司直,翟君必在相位,不久。——《汉书·翟方进传》

薛宣经常告诫手下:你们可听好了,一定要对翟司直恭恭敬敬的,翟司直用不了多久就得干丞相,接我的位子。

果然,没过几年,薛宣被免。当时翟方进已经升到了御史大夫,顺理成章地可以接任相位。可惜,他又刚刚被贬为执金吾。

当时丞相之位空了,可以循例接任的御史大夫之位也空着。一晃二十多天过去了,也定不下新的丞相人选。最终,在众多大臣的推举下,翟方进从执金吾一步成为丞相,被封高陵侯,食邑千户。

这一年是公元前15年,据史料记载,翟方进三十八岁。

翟方进的丞相干得很不错。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以儒雅缘饬法律,号为通明相。——《汉书·翟方进传》

翟方进被尊称为“通明相”。他有才能,又有学识,还熟悉业务,能识大体,且能抓细节,还特别能揣摩汉成帝的心思。

可是,最终翟方进却是自杀于丞相之位。怎么回事呢?因为灾异。

公元前7年,负责夜观天象的太史令发现有荧惑守心,大惊失色,赶紧按照程序向丞相府进行报告。

所谓“荧惑”就是现在说的火星,“心”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顾名思义,“荧惑守心”就是荧惑跟天上的天王弄在一起了。相应地,地上的帝王也会不好,这是个大凶兆。当年,秦始皇就是“荧惑守心”之后死了。

史记》里还记载了春秋末期的一次“荧惑守心”,是在公元前480年,当时心宿对应着宋国,宋国的君主宋景公就特别害怕。虽然负责天文星象的官员子韦说这个灾异可以转移到丞相或者百姓身上,但宋景公并没有同意。最后,子韦解释说宋景公的善心感动了上天,荧惑向外移了三度。宋景公又过了将近三十年才死的。

翟方进对“荧惑守心”这事也忧心忡忡,但他心里存有一丝侥幸:或许皇上也像宋景公一样,有一颗善心,他自己担着,我便没事。

结果,汉成帝没这善心。加上丞相府有个叫李寻的上书说:天意震怒,须大臣替身才能消灾,并弹劾翟方进为相十年,致使阴阳失调。汉成帝立马召见了翟方进。君臣见面后怎么说的,史书没有记载。

还归,未及引决,上遂赐册。——《汉书·翟方进传》

只是说翟方进出了宫,回到家中,要自杀,还没动手呢,这时,外面宦官拿着圣旨来了。《汉书》详细抄录了这篇圣旨的内容,主要就是把翟方进批了一通:你当这个丞相有多不合格,下面民不聊生,上面朝政混乱,对于你的能力和忠心,朕深为怀疑……

圣旨的最后,笔锋一转:朕不忍心把你免掉,你还是得努力尽职啊!今天,朕赐给你一头牛和十石好酒,你自己看着办吧。

使尚书令赐君上尊酒十石,养牛一,君审处焉。——《汉书·翟方进传》

什么意思呢?这是有讲究的。在当时,皇上要是一次赐给你一头牛外加十石酒,意思就是送你上路。

于是,翟方进当天自杀。这也算是以死尽职,要为汉成帝解这次“荧惑守心”的凶兆。

而汉成帝当然不会公开这件事,他当然知道宋景公也有这样的事,人家不让大臣来顶;他的老祖宗汉文帝也有类似的事,也不让大臣顶。

汉成帝跟这些前代明君比不了。于是,他发了一个假讣告,对外说翟丞相是发急病死的,厚葬。

只过了一个多月,汉成帝就暴毙而亡。

就在汉成帝死时,他的第六任丞相的人选已经确定好了,任命书也已经写好了,连封侯的侯印也都刻好了,只差一个正式任命的仪式了。这个人是谁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