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着重讲西汉帝国内部的故事,但跟西域怎么样呢?接下来补上这块。就从公元前90年开始说。
这一年汉武帝六十六岁,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等率十几万大军北击匈奴。最终惨败,李广利投降匈奴。
这可以说是汉匈开战几十年来匈奴最大的胜利,重创大汉帝国。匈奴骄傲了,于是,匈奴单于派使者给汉武帝送来一封信,这封信写得咄咄逼人,一点书信的规矩礼仪也不讲,连个称谓都没有,开口就是:
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汉书·匈奴传》
南有大汉,北有强胡。我们胡人是天之骄子,我们不讲究你们汉朝那边的什么礼仪。
咱们有话就直说,我们匈奴想让你们汉朝重新开放边境的关市,还想娶你们的公主,另外,你们每年还得给我们进贡一万石糱米、五千斛稷米、一万匹丝绸布帛,还有就是以前和亲时的约定照旧。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来抢你们了。
这口气真是太狂了!汉武帝派出使者到匈奴这边来和谈。
匈奴又挖苦这位使者:汉朝使者啊,你们大汉整天说什么独尊儒术,用礼乐、礼义治国,怎么你们的太子跟皇帝还打起来了呢?还杀得你死我活的?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可这位使者还真不含糊,说:大单于,这事您听错了。我们太子不是跟皇帝打起来了,是跟丞相打的。
确实,当时代表汉武帝带兵镇压的是丞相刘屈氂。汉武帝当时在甘泉宫养病,并没有到打仗的前线,所以使者这样讲也没错。
使者继续说:这个事情丞相是有罪的,所以我们皇帝把丞相处死了。太子当然也有罪过,但是这属于小罪过。总之,您由此质疑我们大汉朝的礼义文明是没有依据的。而您呢,您祖上冒顿单于弑父自立,老单于死了,新单于直接就娶了他的小妾小阏氏,禽兽不如!
单于恼羞成怒,把这位使者扣下,三年后才放回去。
那么,汉武帝到底有没有接受?应当没有,至少史书上没有记载。史书上只是说,就在接到匈奴这封信的同一年,汉武帝下了《轮台罪己诏》,反省了自己打匈奴的做法,然后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再跟匈奴打。
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之后本来很得匈奴单于宠信,单于把女儿嫁给他,还给他封王,恩宠竟在卫律之上。所以卫律很嫉妒他,就想算计他。
正好单于的母亲生病,一直也治不好,其间医巫并用,卫律便把治病的巫婆收买了,让这个巫婆去跟单于说:老单于的魂找我了,他很生气,说怎么以前总说哪天抓了李广利一定要杀了他祭天、祭我,可真抓住了却不杀了,还给他封王。
单于真信了,把李广利杀了。《汉书》里说,李广利死前痛骂单于:
我死必灭匈奴!——《汉书·匈奴传》
我李广利变成鬼也不会放过你们的,我一定要灭了匈奴。
对李广利、卫律如何评价?我们对一个人其实很难有非黑即白的评价,因为人都是复杂的,特别是历史人物,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并不全面,只是一两个侧面。
卫律绝对是个反面人物,跟汉使苏武的正面形象正好对立。可是,《汉书》里却有这样一句话:
卫律在时,常言和亲之利,匈奴不信。——《汉书·匈奴传》
卫律作为被匈奴单于宠信的重臣,他一直都是呼吁匈奴与大汉和亲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卫律呼吁的和亲、和平,无疑是对双方都有利的。
李广利当然也有他的苦衷,他带着大军在前方跟匈奴浴血奋战,后面汉武帝却把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抓了,罪名是跟丞相刘屈氂一起诅咒汉武帝,要立他外甥昌邑王刘髆为帝。而且刘屈氂全家已经被杀了,那时李广利还没想投降,还跟匈奴左贤王、左大将的精锐打了一次大仗,而且打胜了。随后又是跟单于主力苦战一番,最后败了,已经到了绝境,这才投降的。所以,匈奴单于才会那么高看他的。
李广利死前的这顿骂并不是轻飘飘的,他实实在在给了匈奴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就在李广利被杀之后,匈奴真就遭难了,一连数月的雪灾冻死了好多人和畜产,吓得单于竟然给李广利修建了祠堂祭祀他。
虽然说李广利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威力,可是就在李广利被杀后,匈奴刚刚有要复兴崛起的样子,马上又开始走下坡路了。特别是公元前85年,也就是汉武帝去世的两年后,杀李广利的那个很强的单于——狐鹿姑单于死了。匈奴内部便陷入了各种权力争夺,整个匈奴就开始衰落了。
这时匈奴很担心汉朝趁火打劫,为了示好,才有了送还苏武的事。接下来便有了一段和平时期。
可是匈奴作为游牧民族,他们自己不种粮食,到最后还是得打汉朝的主意。比较大的一次战争是在公元前80年,也就是霍光灭掉上官桀父子的那一年,匈奴两万兵马南下,被汉军杀得大败。后面还有几次,匈奴也都没占着什么便宜。
于是匈奴转而打西边乌孙的主意。公元前71年,单于带着数万大军打乌孙。本来打了个大胜仗,可是天公不作美,回来的路上遭遇暴雪。一天工夫雪下了一丈多深(汉朝时一丈相当于两米多),最后单于数万大军回来的不到十分之一。
祸不单行,北面的丁令、东面的乌桓,还有西面的乌孙,他们以前总被匈奴欺负,现在都乘机一块来打匈奴。汉朝也派出三千多人来打,再加上雪灾,一下子匈奴就应付不过来了,差点灭亡了。
匈奴内部的分裂也在不断加剧,到公元前57年时,匈奴内部甚至出现了五个单于,各领一帮,互相打仗。最终剩下两个单于,一个叫呼韩邪单于,一个叫郅支单于。
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朝见汉宣帝,向大汉称臣,他所带领的这部匈奴史称“南匈奴”。郅支单于带领的那部匈奴史称“北匈奴”,继续与大汉为敌。
从汉武帝死到汉宣帝,这段时期大汉对外方面比较有故事性的,是跟西域方面的情况。
一个是关于楼兰的。《汉书》上讲,西域本来有三十六国,后来又有分裂,发展成五十多个国。这些国到今天最有名气的可能是楼兰国。为什么楼兰最有名呢?因为《楼兰姑娘》这首歌。
在古楼兰国区域发现了一具少女的干尸,她头上插着翎毛,很像一个新娘。据研究,这具楼兰干尸死亡时间距今四千年左右。学者们给她进行了相貌复原,画了一张像,特别漂亮,于是就有了“楼兰姑娘”的说法,或者叫“楼兰新娘”。
楼兰东北方向不多远的一个地方叫居延,是当初汉武帝时的大将路博德建的一座城。20世纪3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汉简,这就是著名的“居延汉简”。
楼兰,这么美的名字,却在公元前77年被改了,楼兰国改成了鄯善国。为何要改名呢?这还得从汉武帝征服西域说起,在西域的这三十多个小国中,楼兰离汉帝国最近,紧靠玉门关西边,就在今天罗布泊这儿,所以楼兰国就成为汉帝国进入西域、征服西域的第一站。
而汉帝国征服西域的最大阻力在哪儿呢?西域都是小国,都不足以跟汉帝国对抗,最大的阻力当然是匈奴。所谓汉帝国征服西域,其实就是在跟匈奴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www.zuozong.com)
匈奴想继续控制西域,与汉帝国对抗,也是要先控制楼兰。于是楼兰两头受气,它哪边都得罪不起,都得任人摆布。比如,李广利第二次带兵打大宛,军队要从楼兰境内经过,楼兰王不敢说什么。匈奴想偷袭汉军,派兵到楼兰境内埋伏,楼兰王也不敢说什么。
随后汉朝知道了这个情况,就派玉门关的守将带兵过去把楼兰王抓到了长安。西域三十六国总共二十多万人,楼兰国只有一万多人,太小太弱了。此前汉军大将赵破奴带着七百壮士就抓过楼兰王,这次也没费劲就抓来了。
汉武帝质问他:你们怎么能这样呢?
楼兰王辩解:
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汉书·西域传》
陛下啊,我们楼兰这样的小国夹在两巨头中间,我不两头讨好怎么办呢?要实在不行,您干脆把我们收编了,我们楼兰人全都移到内地。
汉武帝感觉楼兰王也怪可怜的:好吧,你回去吧。
楼兰王松了口气,回去之后还是得两头讨好。这边给汉朝送一个王子当人质,那边也得给匈奴送一个王子当人质。
不过,总的来讲楼兰还是跟汉朝走得更近一些,因为汉朝更强。所以这任楼兰王死后,楼兰国请求汉朝把当人质的王子放回来接班即位。
汉朝这边竟然没同意,说:我们皇上太喜欢这个王子了,舍不得让他回去,你们看着立别人吧!
实际情况是这位楼兰王子因为犯了什么罪,已经被施了宫刑,无法回去当国王了。
于是楼兰只好在国内又选了个王子立为国王。新国王又送了王子到汉朝当人质,当然也送了王子到匈奴那边。过了几年,这个新国王又死了。匈奴那边先得到消息,立即把王子送回来,继承了王位。
现在这个楼兰王当然是亲匈奴的,汉朝这边召他到长安朝见他也不去,据说暗地里还串通匈奴劫杀过汉朝使者。
劫杀汉朝使者也是事出有因,因为汉朝使者出使西域都从楼兰经过,楼兰都派人当向导,迎来送往的,可是有的汉朝使者竟然还抢人家东西。
有一次汉朝又派使者到西域,到大宛去,中间经过楼兰,这位使者便来责问这位楼兰王。
楼兰王赶紧谢罪:这都是误会啊!我们可不敢……
这位汉朝使者不是一般人,他叫傅介子,军人出身,很强势,劈头质问:有什么可误会的,我问你,匈奴最近有使者到西域是不是都从你们这里过去的?
楼兰王答:确实,前几天刚有匈奴使者路过,我们也实在不敢得罪匈奴,还请大使体谅。
傅介子问:那些匈奴使者走的是什么路线啊?
楼兰王也如实说了。
随后傅介子出了楼兰,又到了龟兹,正迎上刚从乌孙回来的匈奴使者。傅介子带着手下人上去就把匈奴使者杀了,龟兹国也不敢说什么。然后傅介子顺利出使完大宛回到长安,来向霍光复命。
他向霍光提议:大将军,楼兰和龟兹这两个小国总是勾结匈奴挑事儿,要是不好好教训他们,没办法警示其他西域国家啊!
霍光皱着眉,点点头。
傅介子立马跟进:大将军,我知道您不愿意擅启兵端,您看这样行不行,我带点精兵过去把龟兹国王刺杀了,怎么样?您放心,我还是有把握的,此前我见龟兹国王的时候,发现这个国王接见人时一点防备都没有,要刺杀他应当很容易得手。
霍光想了一下:这样吧,龟兹离着咱太远,有点什么事也用不上。你先去把楼兰王杀了!
于是,傅介子再次以出使西域的名义来到了楼兰国。楼兰王戒心很大,接见傅介子时离得很远,勉强走了个形式。傅介子早有准备,带着手下人动身继续往下一国走。快出楼兰国界的时候,他故意把带的金银财宝露出来,露给谁看呢?
露给楼兰国这边接待的人看,于是这几个人赶紧向楼兰王汇报:国王啊,他们有好多钱,不弄点儿可惜啊!
楼兰王说:哎呀,快快把大汉使者接回来,我要设宴款待!
于是傅介子再次来到楼兰王面前,参加饮宴,很快,楼兰王和作陪的楼兰贵族都喝醉了。
傅介子感觉差不多了,端着酒杯站起身来:大王啊,皇上还让我给您带了两句话,不方便让别人听,咱到旁边去说。
楼兰王说:好,好,这边请……
于是傅介子跟楼兰王进了旁边的屋子。傅介子两个手下也紧随而入,一人一刀直刺楼兰王后背。
可怜了这位楼兰王,都没有挣扎就死了。场面顿时大乱,喝酒的楼兰贵族四散而逃。很快,楼兰士兵们都围上来了。
此时,傅介子毫无畏惧之色,大声宣布:楼兰王勾结匈奴劫杀汉使,死有余辜。我大汉皇帝现已调遣大军在玉门关集结,随时可灭掉楼兰。我是先行来诛杀楼兰王的,你们听我的还能保住国家不亡。
最终,真就没人敢动。傅介子带上楼兰王的人头安全返回。随后汉朝给楼兰国改立了新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大致到了东晋时史料上还有提及鄯善国,再以后就消失了。是被灭了还是迁走了,也是个千古之谜。
还有一个对外战事方面的事件也由霍光授意,也很值得一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