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9年,李陵兵败之际,国内矛盾也很激烈,“东方盗贼滋起”,简直就是秦末天下大乱的架势。
这时,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劲头已经过去了,再也无法像卫青、霍去病时代那样压着匈奴打了。不过,汉武帝还是不死心,休整了两年,公元前97年,又派李广利、公孙敖等带着二十万大军北征匈奴。匈奴的且鞮侯大单于带着十万大军严阵以待。连打了十多天,汉军无功而返。
这中间,公孙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争取把李陵接回来。结果因为仗打得很不顺,这个任务没能完成,回朝之后就又多了一项罪名。于是,公孙敖编了个理由推卸责任——据俘虏的匈奴说,李陵早已投降匈奴,还帮着匈奴练兵来对付汉军。
汉武帝震怒,杀光了李陵全家。李陵绝望无比,于是真心投降了,而且娶了单于的女儿。
公孙敖也没有得到好结果,转过年来,他也被杀了,因为他夫人行巫蛊之术,全家都受到牵连被杀。
巫蛊之术是什么呢?在接下来的五六年里,西汉帝国没打仗,光研究巫蛊了,从汉武帝到手下大臣,都被巫蛊害惨了。
先说大臣。公元前91年春,大臣公孙贺,也算是汉武帝发小级的,跟汉武帝是连襟,他夫人是卫子夫的大姐。公孙贺与他儿子因为巫蛊事件死在狱中。
当时公孙贺正当着丞相。他是汉武帝手下十三任丞相中在位最长的一位,当了十二年。
汉武帝手下都有过哪十三任丞相呢?
第一任是卫绾,是汉景帝任命的丞相,汉武帝即位就要搞改革,“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把他免了。
第二任是窦婴,在位不到一年就被窦太后免了。
第三任是许昌,窦太后安排的,干了四年。窦太后死了,他就被汉武帝免了。
第四任是田蚡,在位四年,病死,他害死了前丞相窦婴。
第五任是薛泽,干了七年,没什么故事。
第六任是公孙弘,干了三年,比较有政绩,寿终正寝,八十岁病死在相位上。
接下来的丞相都没什么好运气了。
第七任丞相是李广的兄弟李蔡,在位三年,因某罪,自杀。
第八任丞相庄青翟,在位三年,因为跟张汤斗,他手下三个长史害死张汤,汉武帝大怒,三个长史被处死,庄青翟自杀。
第九任丞相赵周,在位三年,因某罪,自杀。
连续三个丞相自杀,接下来再让谁当丞相呢?石庆。石庆是万石君石奋的儿子,是十分谨慎的人,所以他平安在位九年,最终病死在相位,算是善终。
接下来第十一任丞相就是这位公孙贺。
汉武帝任命公孙贺当丞相是在公元前103年,当时正组织第一次打大宛,丞相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且前面三个丞相接连都自杀了。石庆那么谨慎,照样有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
所以,公孙贺一听说要让自己当丞相,害怕了。任命仪式上,汉武帝让宦官把丞相的印绶捧到他面前,他说什么也不接,只一个劲儿地跪在地上磕头,眼泪不停地流。当着那么多文武百官也不好意思明说,反正就是不接印绶。
最后,汉武帝干脆一甩袖子走了。公孙贺实在没办法了,接过相印,垂头丧气地出了宫门,回到家里跟家人又差点掉泪。不过,还不错,他平平安安干到了公元前92年,然后就出事了。
他儿子公孙敬声,官也不小,贪污了很多军费,被抓起来了。公孙贺就想办法救他儿子。
当时,汉武帝正下令追查一个叫朱安世的人,是类似郭解那样的黑社会头目,可能比郭解还厉害。因为他是长安当地人,更是手眼通天,所以,廷尉、中尉等主管司法治安的这些人一直都没抓住他。
于是,公孙贺主动请缨:皇上,这个事我来办吧,保证抓住他,只是您对我儿子可要从轻发落啊!
果真朱安世被抓捕归案了。朱安世被抓之后一点也不,对办案的人放话:你回去告诉公孙丞相,不要想美事,不要以为把我抓了就能救他儿子。他大错特错了!
丞相祸及宗矣!——《汉书·公孙贺传》
他们全家都要大祸临头了!你给我拿刀笔来,我要揭发!
随后,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汉武帝,揭发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跟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而且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说有一次汉武帝去甘泉宫,这两人还在车子要经过的驰道下面埋了一个用木头刻的小人偶,就当是汉武帝,还在上面扎针……
朱安世的揭发信到了汉武帝手里,汉武帝大怒:严查!
最终,真就像朱安世说的,公孙贺非但没把儿子救出来,他自己也搭进去了,爷俩死在了大牢里,全家被杀。
十二年前他的预言真就应验了。
而汉武帝自己的人生悲剧也由此开始。他在杀掉公孙贺全家的三个月后,又杀掉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一个就是朱安世揭发的与公孙敬声私通的阳石公主,另一位是诸邑公主。据查,这两个女儿都有用巫蛊诅咒他的罪行。可是,她们为何想要害死自己的父亲呢?动机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动机,事实就是,汉武帝以这样匪夷所思的罪名杀死了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站在汉武帝的立场上,他肯定对自己的行为有合理的解释。
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他的心情,那肯定是一种极度的绝望:连亲生女儿都在诅咒我,都想害死我,还有谁是好人呢?还有谁可以信任呢?杀!杀!杀!卫青呢?卫青跟我亲近,他是不是也要害我?
宦官说:回皇上,长平侯卫青已经死了十多年了。
汉武帝问:哦,那他儿子呢?他儿子是不是也跟公主一样行巫蛊之术想害我呢?杀!
于是,继承卫青封爵的长平侯卫伉也跟两个公主一起被杀了。
公元前129年第一次打匈奴的那次胜仗,汉武帝派出四路大军,一路由老将李广带领,另外三路的将领都是汉武帝最宠爱的臣子:卫青、公孙贺、公孙敖。谁能想到三十年后竟是这样的结局。
不过,这还没完。此时,老年的汉武帝眼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他就像着了魔一样——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数千个小木人造反,要来杀他。
汉武帝惊醒:这还了得,这是有多少人背地里在用巫蛊之术害我啊!严查!把他们全部找出来,都杀掉!
于是,一两个这样的巫蛊案件就被扩大化,一下子发展成了一场运动。而这把火一旦烧起来,谁也控制不了,很快便烧到了太子刘据身上。
卫子夫进宫十年,生了三个女儿之后,终于给汉武帝生出第一个儿子,就是刘据。卫子夫立即被立为皇后。
公元前122年,刘据六岁,被立为太子。到巫蛊事件时,刘据已经三十七岁了。这中间,汉武帝又宠爱过好几个妃子,有的也给他生了儿子。卫子夫有点紧张,担心自己年老色衰,汉武帝哪天喜新厌旧,别再把自己和儿子给废掉。于是,她每天都提心吊胆,魂不守舍。
汉武帝知道了这个情况,主动找卫青,说:卫青啊,有机会你跟你姐聊聊,让她别担心,太子,朕是非常看重的。我是打天下的性格,他是坐天下的性格,这样正好。(www.zuozong.com)
有一次,汉武帝组织打匈奴,太子刘据进谏:父皇啊,咱少打点仗吧,每打一次仗,不但天下百姓压力很大,您自己也是操心受累,您得保重身体啊!
汉武帝大笑:
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我累点就累点吧,累都让我受了,以后你不就轻松了吗?
另外,凡是汉武帝出游等,朝中、宫中的事基本都交给卫子夫和刘据。
总之,汉武帝对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一直都是很关爱、很放心、很信任的。可是就在老汉武帝被巫蛊弄得有点着魔道的时候,有个阴险小人给了太子刘据致命一击,也可以说是一刀扎在了汉武帝的心窝上。
这个人叫江充,很有心计,也是个传奇。他本来是赵国人,先是想办法把妹妹嫁给了赵国太子刘丹,然后,他自己又成了赵王刘彭祖跟前的大红人。
太子刘丹怀疑江充怂恿赵王废太子,两人闹翻了。事闹大了,刘丹竟然把江充的父母抓起来杀了。江充死里逃生,逃到了长安,上书状告刘丹各种恶行。
汉武帝大怒,本就恨不得抓住下面诸侯王的把柄,打击、削弱,于是,他从重从严处理,把刘丹杀了。这中间,汉武帝召见了江充。
《汉书》里说江充当天穿了一身类似女人穿的盛装,头上有雉鸡翎,衣服都是纱的,后面还拖着燕尾。
汉武帝一看江充这身打扮,再看江充身材高大,长相俊美,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坐下来一番交谈后,汉武帝就彻底喜欢上江充了:好!有思路,有才华。
不久之后,江充便成为汉武帝非常器重的一名绣衣直指。绣衣直指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非常有权威,而且多数都是酷吏做派。江充绝对是酷吏中的酷吏,他谁也不怕得罪,包括太子刘据。
有一次,太子刘据的一个亲信走了皇帝的专用车道,江充看见后,连车带马带人都给扣了。
刘据立即派人来央求江充:江先生,我倒不是在乎那套车马,只是您能不能别跟父皇说这件事,省得惹他老人家生气。
江充一口给回绝了,然后他就向汉武帝汇报了。
江充知道刘据肯定恨他,而且眼看着汉武帝六十多岁了,身体一天天不行了,所以江充就害怕了,害怕哪天刘据继位会要他的命。
怎么办呢?江充琢磨来琢磨去,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发现老汉武帝对巫蛊很在意、很着魔,不惜杀掉亲生女儿和最亲近的大臣,牵连着死了好几百人。干脆再给他加把火吧!
于是,江充决定放手一搏,他找汉武帝:皇上,有句话微臣一定要跟您说,您可不要怪罪。
汉武帝:你说吧,没事。
江充:皇上,我认识一个道行非常深的大仙,是匈奴人,他跟我说现在宫里的蛊气非常盛。这说明宫里仍然有奸人在用巫蛊之术害您,这些奸人如果不彻底清除,微臣担心您的龙体啊!
江充说着说着泪流满面,看着真是心疼汉武帝。汉武帝本来已经着魔了,也正疑心,不知道谁还要害他呢。一听这个,他就说:江充啊,这个事你就全权负责吧,朕封你为司隶校尉,拨给你一千人,宫里宫外、长安周边,所有地方,包括我住的地方,皇后、太子住的地方,你都随便查。掘地三尺,也要把想害朕的人抓出来!
这一下子,江充便开始行动了。他装模作样地先从汉武帝这儿开始,在汉武帝的御床、御座下面开始挖,然后再挖后宫里不怎么受宠幸的妃子住的地方。
挖什么呢?当然是人偶,上面扎着针、画着符的,那就是巫蛊的罪证。结果还真挖着了,而且还不少,这是怎么回事呢?西汉时,小木人这种巫蛊近似一种游戏,一种流行文化,特别是后宫里,妃子之间互相嫉妒,就用这种方式诅咒对方,绝大多数根本不是针对汉武帝的,可是在这个风口上,也都百口莫辩了。
汉武帝大怒。于是,接着挖,挖到了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宫里。
那么,在太子刘据的宫里挖着小木人了吗?挖着了,也挖着不少。是江充陷害刘据的还是刘据的太子妃埋的,也说不清了。接下来怎么办呢?
江充当然得立马向汉武帝汇报,他不可能直接把太子拿下。可是,当时汉武帝正在甘泉宫养病,没在长安城里,离着长安有二百多里。于是,他就赶紧安排去甘泉宫汇报。
刘据很紧张,他本想着也火速赶往甘泉宫跟他父皇解释一下,可是太子少傅把他拦住了:太子殿下,且慢,这次皇上到甘泉宫养病,要专心静养,什么人也不见,闭关了。您现在去了,皇上要是不见您怎么办呢?您想啊,皇上为什么什么人也不见呢?万一皇上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了呢?您是不是就得重蹈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覆辙呢?这个您不得不防啊!现在江充摆明了是要置您于死地。依我看,您必须当机立断,拿下江充!
有道是,人慌无智。刘据太紧张了,脑子也乱了,一狠心:事已至此,拼一把吧!
刘据派出几个亲信,都是训练有素的,扮成汉武帝的使者,就去把江充抓来了。当时江充正要去甘泉宫汇报,还没动身。
刘据指着江充破口大骂:江充啊江充,你个蛇蝎小人,你之前在赵国挑拨赵王父子关系,现在又来害我们父子,你太可恶了!
于是,江充被斩。“一不做,二不休”,刘据发动他能调动的兵力,全城戒严,并且通告长安城内的文武百官:皇上在甘泉宫很可能已被奸臣所害,我们要戒严,做好打仗的准备。
这时,皇宫里有一个大宦官,他跟刘据有过节,偷偷潜出长安城,跑到了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皇上,大事不好!太子造反了!
汉武帝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肯定是江充把太子逼急了。来人,你回长安,把太子给我召来。
这个使者到了长安城外一看,哪儿都杀气腾腾的,从没见过这样的阵势,这个使者没进城,在城外转了一圈,直接回甘泉宫报告:皇上,太子是真反了,差点把我杀了,我这是死里逃生,逃回来给您送信来了。
这回汉武帝信了,大怒,调兵马开赴长安,镇压!
汉武帝多高的威望啊,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把太子刘据镇压下去了。最终,太子刘据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了,刘据的妃子、子女也都被处死。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悲剧呢?
综上所述,你可能认为原因出在小人身上,包括江充、那个告状的大宦官、那个查看太子是不是真造反的使者,还有刘据身边的那个太子少傅。这些小人,在关键时刻都起了坏作用,最终导致了这个悲剧。
不过,这帮小人都是哪儿来的呢?司马光就是从这一点来分析的,他认为,悲剧的根源在于汉武帝对太子的教育:
使通宾客,从其所好。——《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不是亲自给太子挑选安排师傅、朋友,而是依他的兴趣行事,他喜欢跟谁交往就跟谁交往,喜欢跟谁亲近就跟谁亲近。
这样一来,太子身边肯定小人多。
夫正直难亲,谄谀易合,此固中人之常情。——《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因为那些特别正直的人,一般是很难讨人喜欢的,人都是喜欢那些能迎合自己、讨好自己的人。而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可能就会害人。
这是司马光的分析。
我认为这不是关键。悲剧的关键,在于汉武帝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