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设计实践:产品视觉性与文化体验

工业设计实践:产品视觉性与文化体验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使是在工业设计大谈“功能”的时候,也涉及一种审美表达,因为“功能”其实是另一种美学范畴,另一种风格和形式。工业设计将审美的眼光从精神层面的形而上转向了世俗层面的形而下,主要在日常消费活动领域展开米歇尔·德·塞托所说的“计策”的美学实践,即将艺术的技艺引入到生产与消费系统之中。这种有关“计策的美学”的工业设计实践,是以物质性的方式来体现文化特性的。

工业设计实践:产品视觉性与文化体验

工业设计的创造过程和表现方式,都和产品的审美息息相关,所以可以说,自诞生之日起,它便与审美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工业设计“是运用线、形、风格、色彩和肌理来激起观赏者情绪反应的一门艺术”。[11]也就是说,工业设计所从事的与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形状相关的事,与色彩、质感等相关的事,或者说与将产品所包含的理想和信念予以某种形式主义的外观表达的事,总转化为一种审美趣味,是有意义的美学实验。即使是在工业设计大谈“功能”的时候,也涉及一种审美表达,因为“功能”其实是另一种美学范畴,另一种风格和形式。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Adorno)就认为,并不存在纯粹的功能,以艺术来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无目的性和功能性的,但它实际上却往往具有社会功能,因此,阿多诺得出了著名论断:“对风格的绝对拒斥本身就是一种风格。”[12]

工业设计的审美实践是在谋划将日常生活转化为艺术品的层面上展开的,它暗含的一个思想就是:艺术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上,大众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日用品也可能是艺术。当日常生活以产品的形式出现,人们每时每刻都可享用工业设计带来的成果——从桌椅柜橱、餐具茶具等家居用品,到手机、电脑电视等媒介工具,再到自行车汽车火车交通工具,甚至宇宙飞船等高精尖科技产品,都印刻着工业设计进行审美化运作的努力。工业设计将审美的眼光从精神层面的形而上转向了世俗层面的形而下,主要在日常消费活动领域展开米歇尔·德·塞托所说的“计策”的美学实践,即将艺术的技艺引入到生产与消费系统之中。(www.zuozong.com)

由于在后现代社会中主导性的消费特性是符号化的消费,即人们消费的往往不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仿真的符号价值,生产的也不仅是产品,还有各种形象,因此工业设计也强调“符号与产品的水乳交融”,有规划地提供了让人们陶醉于观赏、尝试生活时尚与风格的物质载体——产品,使它既成为生活日用品,又总是以审美的形式呈现日常生活,并使日常生活具有某种特殊的风格。工业设计的目标在于改造日常生活,去征服由景观社会所导致的冷漠、假象和支离破碎,并通过积极的“产品形象”的创造和产品功能的使用来丰富人类生活。这种有关“计策的美学”的工业设计实践,是以物质性的方式来体现文化特性的。英国著名文化研究者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指出:“文化已经不再是生产与事物的‘坚实世界’的一个装饰性的附属物,不再是物质世界的蛋糕上的酥皮。这个词(文化——引者注)现在已经与世界一样是‘物质性的’。通过设计、技术以及风格化,‘美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的世界,通过市场营销、设计以及风格,‘图像’提供了对于躯体的再现模式与虚构叙述模式,绝大多数的现代消费都建立在这个躯体上。现代文化在其实践与生产方式方面都具有坚实的物质性。商品与技术的物质世界具有深广的文化属性。”[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