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坪妇,据清光绪《平定州志》载:南坪妇,失名氏。夫亡,无子女,老翁在堂。妇为邻家汲水得钱以事其翁以寿终。葬之日,妇腰经扶杖作孝子执绋状。观者感泣。
郝崇英,1950年出生,南坪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是一名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家庭多次被县妇联评为“五好家庭”。几十年来,她将婆媳关系处理的极为融洽,从来没有与公公婆婆高声说过话,从没有跟他们红过脸。丈夫因多年从事超重体力活,积劳成疾,四肢骨骼变形,腰间盘突出,活动困难,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婆婆已90高龄,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全凭靠人伺候。家庭负担大部分落在她身上,她用几十年的孝道,印证了一个农村媳妇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她虽然年事已高,迫于生计,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耕田种地,是这个家庭的主要生活来源,她每天起早贪黑,既要种地,又要照顾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无怨言。尽管家庭的经济来源并不多,但经她合理的安排,样样井井有条。
李巧润,女,1976年11月出生,东郊村村民。家里有眼睛看不见的公公,体弱多病的婆婆,丈夫每天早出晚归,照顾家庭的责任落在了这个刚进门的媳妇身上。每天帮婆婆侍候看不见的公公,还的忙着家里的里里外外。农忙的时候,还得上地干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里又逐渐增加了3个孩子,这更让她的时间无一闲余,白天顾着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晚上还得加班清洗一家老小的衣服。照顾着家里生病的公婆洗衣、洗头,还的照顾3个孩子,而她无怨无悔,默默地为这个家付出。与姑嫂、邻居的关系,她从不传坏话,不挑是非,不说三道四,不搞纷争。她默默地尽着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言行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穆巧荣,女,石门口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10多年来,她一如既往地细心照料着自己94岁高龄的公公,无微不至,孝顺有加,以自己的实际言行深刻诠释了“孝”的含义,谱写了当今社会一曲感人至深的“孝”的赞歌。她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老人由于年老体弱,心情不免沮丧,有时精神不振,有时还会唠叨几句,吃饭也没有胃口,她便在家里想着法地做些可口的饭菜,然后再给老人端去。为了减轻老人的心理负担,她还有意识的为老人说些笑话,逗老人开心。她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事,她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她都主动帮助解决,街坊邻居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杨铁小,1965年出生,南上庄村农民。由于家庭经济等各方面原因,迟迟未能成家。40多岁与同村的王召莲幸福地结合在一起。而王召莲的家庭情况是:有一子一女,还有个几年前就双目失明、瘫痪在床、需要左右不离人伺候的婆婆,面对如此的家庭状况,杨铁小没有退缩,依然决然地走进这个负担沉重的家庭并挑起了重担,义无反顾地担当起男主角,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对这个家庭的爱。妻子的婆婆刘玛瑙,90多岁,自从他儿子离世,就双目失明且瘫痪在床,一直由媳妇伺候;为了照顾老人和增加经济收入,他不得不在村里打零工,辗转于企业门卫和其他杂工。每天杨铁小都早早起床,把可口的饭菜做好端到老人手里,看着她吃完后,把饭碗洗涮掉,把要换洗的衣服准备到老人手可以触摸到的地方,提醒她换衣,伺候老人穿衣、上厕所。老人逢人就夸,说铁小比自己的亲儿子还亲。经过铁小和妻子及儿子共同打拼,他们买了楼房并把老人接到楼房一块居住,一家人虽然4个姓,但生活的其乐融融;虽不富裕,但温暖如春。(www.zuozong.com)
戎金卫,女,西郊村民,共产党员、村民代表、石门口乡人大代表。她既重视发展家庭经济,又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她是孝敬公公的楷模,更是创建“平安家庭”的典范。戎金卫从桥头村嫁到西郊村后,家庭中上有80多岁的公公,下有不满3岁的儿子,经济条件不富裕,必须下大力先让家庭经济富起来。她和亲友借钱筹款在古街道上租了一家店铺办起了面食加工店。由于她经营有方、精心管理、薄利多销,成为农村妇女带头致富的“女强人”,深受村民和过路人的好评。她品德高尚,孝敬公婆,街坊邻居都夸她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戎金卫自幼爱好文艺活动,她经常组织姐妹好友组成文娱表演队在节假日为村民演出,深受群众好评。由于她乐于奉献、勤劳俭朴、助人为乐,多次获得县、乡“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周莲英,南上庄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用30多个春夏秋冬,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用她聪颖、吃苦、孝道努力尽好一名妻子、媳妇、母亲、婆婆的责任,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成为村民有口皆碑的好媳妇。自结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那时二老均已年过六旬,体弱多病,周莲英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丈夫在外面打工,伺候公公、婆婆、两个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头上。她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两个老人、教育两个孩子,空闲的时候还得去种地。婆婆病重大小便失禁后,为了不使婆婆身体受委屈,她每天用温水擦洗干净。婆婆去世后,周莲英对公公的生活起居更加体贴入微。2008年,由于公公年老腿脚不便,坐上了轮椅,她怕公公一个人在家闷得慌,就推上轮椅把公公送到街上和其他老年人打打扑克、说说话,让公公心情舒畅。她不仅孝顺自己的公婆,还对丈夫的一个远方哥哥特别照顾,他们都在一个院居住,60多岁了,没有成家,腿脚也不方便,有什么重活累活都是她帮忙干,在她的影响下,弟弟、弟媳也对公公、大哥非常照顾。周莲英的儿子、女儿都已成家,她教育女儿一定要孝顺公婆,儿媳妇和她的关系处的相当好,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四世同堂大家庭里面,周莲英深感知足和欣慰。
南上庄村周文善、王小仲家庭,一家五口人。夫妻相敬相爱,遵纪守法,平等互助,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上互相配合,在家庭中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尤其是在创建“和谐平安家庭”示范户的活动中,为广大村民做出了榜样。丈夫周文善从事个体运输业。为了减轻严寒酷暑带来的不适,妻子王小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辛劳、细心照料,让丈夫能够安心、舒适地跑运输,家务琐事全部承揽。王小仲在村里任村委会委员,有时候因工作关系不能按时回家,周文善也尽可能地承揽起家中的重担,从未让妻子分心。为了教育孩子,夫妻二人付出了很多辛苦。无论工作多忙,即使是减少推迟休息时间,也要检查孩子作业情况和疑难问题解答,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对待老人更是关爱有加,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通过多次苦劝让老人由独居搬来和自己住到一起,并在生活上尽量调剂,做老人爱吃的饭食。从来不让老人做家务,思想上经常和老人谈话,让老人心里暖烘烘的。周文善一家兄弟三个相处一院,从未发生过争吵。不但内部关系好,邻里之间也十分和谐,每当有邻居需要帮助,都十分热心地帮忙。他们家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既深得邻居好评,又感染着乡邻村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