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毛泽东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石门口公社掀起了学大寨人之志、长大寨人之风、用大寨精神改变农业落后面貌的生产运动。1965年3月4日至13日,公社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带领全公社各大队书记、大队长,以及南坪、南上庄、西郊、桥头、石门口等大队在县参加贫下中农代表会议的代表,和全公社各大队接受县委、县政府表彰的模范,共计40余人参加了全县“迅速掀起农业学大寨新高潮”的誓师大会。参加大会的同志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共商如何在全社迅速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的大计。会后,公社党委、管委会成员除一名值班外,全部深入到各大队,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随后,南坪、南上庄、西郊等村开始了拦河筑坝、劈山改河、拉土垫地的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正当全公社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时,1966年8月23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将南坪、西郊等村新修的河坝冲毁,全公社各大队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29日,全国人大代表、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在县、社领导陪同下,冒雨到西郊、石门口大队察看灾情,进行慰问。
1970年12月,平定县四级干部会议,石门口公社干部讨论学大寨的差距(李俊瑞摄)
1967年9月10日,在昔阳县召开山西省第一次农业学大寨现场会议。会议之后,境内开始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大寨式”记工法。
1969年10月至11月间,山西省革委会召开全省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会议,即全省第三次农业学大寨现场会。会议强调要把农业学大寨运动与“备战、备荒”结合起来,用战备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石门口公社积极贯彻会议精神,迅速开展学大寨的社会主义竞赛活动。南上庄大队以康巧云为首的25个老年妇女组织起“红大娘战斗队”,奋战在农田水利建设第一线,成为农业战线的先进代表。
1970年1月13日,县革委组织工作队分赴全县22个公社、71个生产大队,对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情况进行检查,南坪大队被县革委授予“农田基本建设红旗单位”。9月21日,《山西日报》第二版以《点上的经验推开推不开关键在领导》为题报道了石门口公社学大寨变化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公社领导班子在抓点上下硬功,介绍了这个公社从西郊大队的巨大变化中尝到了抓点上经验的甜头,报道了公社党委除一名坚持日常值班外,全部深入到全公社各大队蹲点,全公社迅速展开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编者按中说,希望各级领导,特别是县级领导同志们读一读这篇报道,能够从中受到启示,以便更好地把点上的经验迅速推广到面上,为建设大寨县做出新贡献。
1972年南川河造地现场(李俊瑞摄)
1972年9月,中共平定县委批转《石门口公社贯彻会议精神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的情况报告》。11月25日至29日,县委、县革委组织召开了四级干部会议。会后,公社党委、革委立即在全公社迅速贯彻大会精神,各大队再次掀起了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农业学大寨新高潮。
1972年南上庄水毁工地现场
1973年2月10日,县委、县革委组织召开了历时6天的四级干部大会。会后,公社党委、革委会动员各大队认清大好形势,找到学大寨中存在的差距,再鼓学大寨、夺取新胜利的勇气。1974年6月3日,县委召开县、社、队三级“抓革命、促生产”会议,面对严重干旱无雨的情况,石门口公社党委要求各大队树立战胜干旱、保捉全苗、夺取丰收的信心和决心,从根本上改变全公社各大队的农业生产条件,力保全公社各大队粮食亩产不断提高。同年冬,根据县委的指示要求,在全公社各大队进行一次以大寨党支部为榜样,吸取昔阳县整党建党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各村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全体党员成为能带领广大社员群众,大干社会主义,坚持走大寨道路,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发挥好每一位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先锋作用,使全公社各大队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同年9月13日至20日,中共平定县委召开县、社、队三级干部会议,主要议题是进一步抓紧“农业学大寨”工作。会议印发了石门口公社西郊大队党支部《坚持革命大批判,学大寨步步迈向前》、南坪大队党支部《狠抓批林批孔,引深学大寨运动》等典型材料。会议决定组织1500人的专业队伍,集中治理南川河,使南川河两岸3万亩土地变成稳产高产的大寨田。石门口公社西郊大队第四生产小队40个妇女组成扁担队,抗旱1个月,担水6万担。郝玉珍、蔡海玉、郝玉梅、郝秀英4位红大娘,3个月共担茅粪3600担,被大队命名为“铁肩膀”。当年,全公社13个大队,南坪、西郊、前徐峪沟3个大队跨过了“黄河”,其余除枣岭大队以外全部超过了“纲要”。(www.zuozong.com)
1975年初,县委出台《关于推广大寨劳动管理经验的意见(讨论稿)》,对“劳动组织形式”“劳力、土地、耕畜、农具的使用”“劳力支配”“社员劳动底分和出勤的评定”“工分评定”“干部参与集体生产劳动和补贴工制度”“对因公致伤残和死亡者家属”“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社员投肥”“副业生产”10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10月,石门口公社党委根据全国农田水利座谈会精神,以大寨昔阳为榜样,对照北方农业会议的要求,学理论,揭矛盾,搞对比,路线分析,回顾总结北方农业学大寨会议以来的经验教训,研究部署全公社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指出:(1)以粮为纲抓全面,产量翻了一番半,连续卖粮翻十番,集体储备300万,公积金大增加,集体经济大发展。(2)艰苦奋斗学大寨,生产条件大改变,劈山改河换天地,筑坝造地建良田,开膛剥肚又砌垫,集中建设三类田,深翻加厚活土层,建设万亩大寨田。(3)兴修水利抓命脉,蓄水提灌全面开,建潜流、铺管路,引得南川甜水来,修池建库蓄天水,打井挖出泉水来,人畜吃水全解决,旱地变成水地来。(4)全社实现电气化,家家户户安喇叭,打场脱粒自动化,粮食加工机械化,车床电机拖拉机,耕作逐步机械化。(5)基本经验是:抓革命、促生产,南坪大队走在前,破除守旧陈观念,时时处处抓路线,劈山改河换天地,筑坝建地造平原。
南坪大队位于南川河与阳胜河汇合的下游,每到雨季洪水泛滥,沿河两岸的良田常遭受洪水的冲毁,仅拴马湾至小会口2000余米一带的河两岸,在几十年内就被洪水冲没了700多亩良田,而且河流两岸现有的350亩耕地也常受洪水的威胁。农业学大寨开始后,恢复耕地700亩,新造良田耕地500亩。1965年冬,集中全大队劳力开始劈山改河,筑坝750米,打响了治山治水的战斗。1970年秋,南坪人民总结第一次改河工程失败的经验教训,从困难中找到胜利的条件,从失败中总结成功经验。提出了“劈开大金山,治服拴马湾,筑坝4000米,建设1000亩大寨田”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确定在大金山和藏地湾两地分段治理南河。南坪社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组织专业队和农闲时全体社员齐参加,采用持久战与集中打歼灭战相结合的方式,劈开了120米高、50米宽、140米长的大金山,修坝3000多米,护岸坝250米,顺水坝2400余米。共用石料65000立方米,挖坝动用土石方36750立方米。拉土垫地800亩,挖流泥恢复土地600亩,建设三类田1800亩,平均垫地2尺厚,运土527000立方米。1971年7月1日,南坪大队党支部又提出了“劈开南坪山,腾出白窑湾,造地500亩,再做新贡献”的劈山改河新规划。当年,组织320余人组成劈山改河治滩大军,采用平时由专业队打攻坚战,农闲时全大队所有劳力集中打歼灭战的方式,打响了南坪村第二次劈山改河治滩的大会战。他们抢晴天,战雨天,白天黑夜加班干,不分昼夜苦战在工地上。历经3年多,劈开了高42米,宽88米的南坪山。南坪大队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劈开两座山,改河筑坝15000余米,拉土垫地1400余亩,治沟7条,“三跑田”变三保田3000余亩,修万方水池3个,打旱井300多眼,铺设管道接通了南坪至锁簧和至宋家庄截潜流水源,解决了历史以来人畜吃水的困难,发展水浇地600余亩,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1970年超“纲要”,1971年过“黄河”,1973年的大旱之年,粮食亩产达350千克,总产达126万千克,相当于1968年的5倍,向国家交粮50万斤,超任务1.2倍,集体储备25万千克。全大队基本实现了土地整齐化,吃水自来化,运输车辆化,粮食脱粒加工机械化,家家户户电气化,社员人人有钱化。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被评为平定县农业学大寨的红旗单位之一。
1973年南坪大队劈山改河工程现场
1978年南坪大队劈山改河工程留念
“文化大革命”中,石门口公社农业学大寨运动尽管受到“左”的思想影响,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设想和奋斗目标,对一些领导干部进行了不恰当的批判甚至处理,但是在全面整顿思想的指导下,尤其是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之后,全社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76年,全公社总耕地面积34025亩,农村经济总收入422.8万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105亩,粮食总产量10010吨,人均粮食产量540千克,油料总产量25吨,造林面积1753亩,大牲畜存栏1944头,建蓄水池21个、容积54100立方米,实现农机总动力1234千瓦,有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1.2万立方米。
1978年2月13日,《山西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平定再揭矛盾决心打好备耕春耕这一仗”,介绍“石门口公社南川河下游的西郊、上庄、南坪3个大队豁出命来大干社会主义,在第一次会后,3个大队统一规划,分段搬山改河造平原,互相竞赛,每天大干十五六个小时。1977年,3个大队粮食亩产都在900斤以上,向国家交售余粮526万斤,比1976年增售50%。”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的农业学大寨运动结束。
1980年8月中下旬,中共山西省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或常委扩大会议,系统分析大寨和昔阳的经验,总结山西省学大寨运动的经验教训。12月底,石门口公社党委根据上级精神,组织各大队书记、主任以及公社党委成员、革委成员、各部门领导等,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事求是地总结本公社15年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经验教训。大家认为:公社党委、革委领导石门口人民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大干快上,劈山改河,筑坝造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成绩是显著的。特别是西郊大队的千亩河滩,南坪大队的劈山改河,南上庄大队的拦河筑坝,卢家庄、东郊、前徐峪沟等大队建设大寨田、改造三类田、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对全公社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农业学大寨,全公社各大队农业生产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促进了全公社农业生产的发展,社员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各大队社员的收入也在逐年增长。教训是:一是把大寨经验当作了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管开展什么政治运动,不论干什么事情,不管各行各业都是照搬硬套;二是用一批、二整、三大干的口号代替了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把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变成了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合法化;三是用一本经替代了党在农村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
南川河河道上筑坝建设的大寨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