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散养 1956年合作化前,境内耕畜为农户私有,由各户个人饲养。牛、骡、驴是农民种地的主要役畜,也是农家小户的主要财产。在农忙时除耕种自己的土地外,还租用或借用给邻家役使。互助组时期,互助方式有人畜变工,有粮畜相抵,也有以日作价等不同方式。20世纪80年代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牲畜作价卖给个人,由社员私有户养。
公有户养 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役畜、农具作价归集体所有。其时,因条件所限,合作社役畜由责任性强、思想觉悟较高、有饲喂经验的农户饲养,饲草和饲料由合作社供给,以工计酬。集体供给饲草方式是:冬春季合作社提供秸草饲料;夏秋季,合作社派专人割青草,每头耕畜一天供青草30千克;或将割青草的任务承包给个人,包供牲口吃草,集体给记工分。饲料标准是;骡一年一头供饲料400千克,牛、驴一年一头供饲料150千克。为保证集体耕畜体健力足,合作社每月进行检查和评比,对饲养得好的农户进行表彰,以资鼓励;对饲养得差的农户则给予批评教育,责成其改进。1956年12月1日,前徐峪沟宝光农业社全社42处畜圈,其中有39处无窗户,90顶畜槽破烂不堪,牲畜的饮水锅全在外面,早上结冰,影响牲畜的饮水,畜圈全无门帘、饲草都在外面,直接影响牲畜的安全过冬。该社为此召开各种会议,发挥大家智慧,确保牲畜安全过冬。做到五保:一是保牲畜廐舍温度;二是保老幼牲畜过冬不掉膘;三是保有足够的饲草料;四是保怀胎母畜不掉胎;五是保役畜喂养时间勤。3人3天完成补修90顶畜槽;22人3天完成42处畜圈的暖饮水灶火;10人5天完成39处的畜圈窗户的维修和高粱秸秆挡风墙的修建,10名妇女打草苫31条、补麻袋门帘11条;在修好畜圈的同时,将129头驴、33头牛、19匹骡马、595只羊根据厩舍的冷暖和牲畜的膘性、老幼、性格强弱,分别排队住圈。并安排有经验的老饲养员张秀林、程桂枝等3人专门饲喂,确保全社牲畜的安全过冬。
合槽饲养 1962年,实行“三级(公社、大队、生产队)所有,队(生产队)为基础”的经营体制。之后,境内各生产队利用村庄闲场闲地、旧宅老院修建集体饲养场。役畜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畜力,饲养牲畜成为农村一大重要任务。饲养牲畜每天必须做好担水切草、搅拌饲料,清扫圈室,出圈垫圈,而且每天晚上必须起来多次,添草撒料。因此各生产队都选择任劳任怨、爱护牲畜、刻苦勤恳的社员饲养牲畜。涌现出了南坪大队第七生产队郝占田、郝敦億等模范饲养员。他们的经验是“四勤保五勤,五勤保七净”。四勤是眼、嘴、手、腿勤;五勤是勤添草、勤上料、勤出圈、勤垫圈、勤打扫;七净是草、料、水、圈、槽底、用具、鞍干净。20世纪60至70年代,各生产队均设专门饲养员,做到合槽饲养、科学饲喂,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www.zuozong.com)
规模饲养 1986年,大石门开始家庭规模养殖蛋鸡,形成了养鸡、孵化、防疫、销售一条龙生产线。至2000年,石门口乡规模养鸡户有大石门村贾新禄1800只、贾君吉2200只、贾金祥2300只、贾荣先2400只、贾尧政2700只、贾元湖2700只、贾斌富1800只、贾华明1200只、贾新华2800只,小口头村李真柱4000只,小桥铺村高士珍1000只。2003年9月,平定县大众养殖有限公司在西郊兴建,占地面积160亩,其中饲草基地140亩,牛舍基地7000平方米,建有牛舍2排,建设面积500平方米。有青贮池4个,容积1300立方米。主要从事肉牛品种改良、育肥及生鲜牛肉销售。2016年12月,南上庄村建起的石门大黑驴养殖繁育基地项目,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引进内蒙赤峰驴、山东德州驴等优良品种,饲养配种改良的“石门大黑驴”300头。2018年,前徐峪沟村福田裕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建肉牛养殖场,引进了西门塔尔种牛,至年底饲养肉牛35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