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为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努力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河北省宛平县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地方政府的拒绝。当交涉还在进行时,日本侵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军队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实施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同时,中国军队奋起抗战,标志着中国人民全国抗战开始。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中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掠。同时,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表示红军将士愿为国效命,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毛泽东并致电在天津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南汉宸,要南汉宸以毛泽东及红军代表的名义与国民党华北当局及各界领袖协商团结抗日的具体办法。
7月14日,毛泽东、朱德以中共中央军委的名义发布命令,要红军做好开赴抗日前线的准备,并致电在西安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叶剑英,通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转告蒋介石:红军主力随时准备出动抗日,已令各军10天内准备完毕,待命出征;同意担任平绥线国防,唯红军特长在运动战,防守非其所长,最特长与防守之友军配合作战,并愿以一部深入敌后,打其后方。
为了早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一步推动全国抗战,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于7月中旬再上江西庐山,同国民党谈判发表国共合作宣言、红军改编、苏区改制等问题,并将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提出迅速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权政治、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主张,希望国民党能予实行。同时声明,中国共产党愿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中共中央希望以宣言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但是,直至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才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提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洛川会议
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文章指出: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其前途就一定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使中华民族得到自由解放。中国共产党人愿同国民党人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反对一切游移、动摇、妥协、退让,实行坚决的抗战。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就国共关系、战略方针和出兵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决定提出:中国的抗战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而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只实行单纯政府和军队的抗战,并拒绝一切有利于抗日的根本改革,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不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防止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反对抗日战争成为人民大众的抗战。这一路线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必然招致严重的失败。因此,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许多不利的情况。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把千百万群众组织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去。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即(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的总动员。(3)全国人民的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抗日的外交政策。(6)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善人民生活。(8)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抗日的民族团结。这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的纲领。
会议讨论并决定了在全国抗战到来之际党的基本行动路线和工作方针,主要是: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广泛发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争取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保卫、巩固和建设陕甘宁边区,使其成为抗日民主的模范区。(www.zuozong.com)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制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
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8月上旬,应国民党的邀请,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国民党继续谈判。此时,北平、天津已经沦陷,上海的形势也日趋紧张,蒋介石因急欲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在红军改编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松动,双方达成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设总指挥部;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若干城市设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办事处。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共产党在坚持党对红军的领导和实行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也做了某些让步,如不设政治委员,将政治部改为政治训练处等。
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第一一五师以原红一方面军为主编成,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下辖第三四三旅(旅长陈光)、第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第一二〇师以原红二方面军为主编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下辖第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1]、第三五九旅(旅长陈伯钧);第一二九师以原红四方面军为主编成,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下辖第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第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全军编制共近4.6万人。
中央军委命令指出各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和发挥十年斗争的光荣传统,坚决执行党中央与中央军委的命令,保证红军改编后,成为共产党的党军,为党的路线及政策而斗争,完成中国革命之伟大使命。为了保证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前方军分会,朱德为书记,彭德怀为副书记。各师成立军政委员会。10月,八路军重新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机关,将政训处改为政治部(处)。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关于陕北红军改编和驻防的决定》,决定:原七十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五师炮兵营、辎重营,驻防富县、甘泉一带;原独立二师改编为第一二〇师工兵营,驻防神府;原独立一师及陕北独立团改编为第一二〇师特务营,拟驻防靖边、横山一带;原二十七军改为第一二〇师辎重营、炮兵营,拟驻防安边、宁条梁以南地区;原三十军改编为第一二九师炮兵营,驻防庆阳、镇原一带;以陕甘宁第三团之二、三两连及关中警卫营合编为第一二九师辎重营,驻防宁县一带;陕甘宁之一、二、四团合编为第一二九师工兵营,驻防环县、合水一带;原二十九军改编为第一二九师特务营,驻防定边、盐池;第一二九师留下之一团,驻防同官或洛川;第一二九师留下之一团,驻防淳化、旬邑、正宁之线。
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照全国海陆空军战斗序列,将第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
红军改编完成后,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一五师、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分别在三原县云阳镇(今属泾阳县)、桥底镇和富平县庄里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广大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大会,为出师抗日的子弟兵壮行。誓师大会后,八路军各部于8月底至9月初分别从驻地出发,开往抗日前线。
中共陕西省委派省委常委、民运部部长赵伯平前往东府,在八路军经过的沿途各县发动群众,迎送八路军。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也给沿途各县下达命令,由地方政府负责迎送和支应事宜。
八路军途经各地,严守纪律,秋毫无犯。他们通过文艺演出、书写抗日标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抗日的道理,也加深了群众对八路军的了解。八路军每到一地,群众奔走相告,犹如欢庆盛大节日,杀猪宰羊,箪食壶浆,慰问子弟兵。有的地方群众搭起牌楼,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夹道欢迎。在黄河渡口的芝川镇,由工商界和文化教育界名流参加的韩城各界迎送八路军筹备委员会,在黄河渡口筹集了百余条渡船,调集了数百名船夫。在群众的大力协助下,数万名八路军将士顺利渡过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