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捷报频传,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败退。为了挽救败局,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起一场气势汹汹的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攻势,其目的是急谋建立一条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运输线,破坏设在我国华中、华南的中美空军基地,并以中国为基地作垂死挣扎。为此,日军先后投入51万兵力,战火殃及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6省。
4月18日,日军开始进攻河南,得手后继续南侵,6月17日占领长沙,8月陷衡阳。其后,日军8个师团又2个半旅团,约16万兵力,从湖南、广东两面进攻广西。
守卫广西的国民党第四战区部队,原来只有桂系两个军。经多方征调,来桂的国民党军队共有10个军的番号,加上地方部队,共12万余人。广西当局也采取了一些迎战措施,恢复废弃了5年之久的民团制度,从省、专区到县,设立民团指挥部。但是,国民党军各部队为着自身利益,争相保存实力,消极抵抗。在日军的猖狂进攻面前,国民党当局惊慌失措,但又压制人民的抗战要求,防共重于抗日。当局组织的民团、自卫队,多由地主、官僚、兵痞把持,日军未到,这些人携家先逃,基层政权大多瘫痪。
9月11日,日军第十一军从湖南入侵广西。驻广东的日军第二十三军,分三路沿西江向广西推进,22日占领梧州,10月1日进占桂平。26日,桂北日军5个半师团分六路发起进攻,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桂北各县相继沦陷。11月1日,日军包围桂林,又以第三、第十三师团南下奔袭柳州。这期间,国民党爱国官兵在桂平一带反击日军,在桂林进行顽强的保卫战。桂林防守战至为壮烈,官兵阵亡5565人,被俘13151人。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师长阚维雍、军参谋长吕旃蒙殉国。11月10日,桂林陷落。同日,柳州失守。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率残军退守宜山。日军追击,14日占领宜山,21日突入金城江,22日占领河池。其时,在河池、南丹的难民20多万人,在公路上挨饥受饿,日本飞机低空扫射,日军跟踪追杀,百姓死伤累累。这时,蒋介石才把驻在黔南的第九十二军开入广西,但仅打了两天,就溃散了。11月26日,南丹丢失。日军分两路打进贵州省,12月2日,陷独山,4日,撤退到河池固守。
日军不等黔桂线战事结束,便在桂南、桂西发起攻势。11月21日,从贵县进占宾阳。24日,南宁沦陷。紧接着,盘踞在越南的日军,派一特编支队3000人,于11月28日,分三路侵入镇南关、龙州、宁明。南宁日军派1个联队向邕龙公路推进,两股敌人于12月10日,在东门镇会合。至此,日军完成打通大陆干线的作战任务。
此后,留守广西的是日军第十一军统辖的4个师团又1个旅团,约10万人,军部驻柳州。日军的占领区,大体是湘桂铁路、黔桂铁路、桂越公路沿线和西江沿岸,包括桂、柳、邕、梧4市和54座县城及一部分圩镇,约占广西面积和人口的2/3。国民党广西省府从桂林退到宜山,经都安、百色,退到凌云、乐业,只保有桂西和桂东、桂南30多个县。(www.zuozong.com)
日军在其占领的地方,极力收罗地痞、流氓、土匪、恶棍,以及国民党军政人员中的民族败类,组织“维持会”。维持会的汉奸为虎作伥,欺骗人民回城当“顺民”,强制人民领“良民证”,为日军刺探情报。同时派丁拉夫,勒收捐税,搜刮粮食、物品和妇女,供日军享用淫乐。由于人民的抵制,回城的人不多,日军也无法成立全省或地区性的伪组织。已成立的伪组织,不断受到抗日军民的打击。
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屠杀。据战后调查统计,日军在广西抢夺的谷米杂粮共1738万担,耕牛48万头(占全省耕牛的1/3);广西人民被杀21.108万人,受伤43.3823万人,染病死亡28.3225万人,失踪5.8456万人,被毁房屋31.4394万间。[1]桂林市全城原有房屋47359间,战后只剩下471间,绝大部分被毁,柳州市被毁约95%,梧州、龙州大半成为焦土,全省无家可归难民240万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激起了具有反侵略传统的广西人民的坚决反抗,群众性的抗日武装斗争蓬勃兴起。
中共广西省工委的《八月决定》
1944年7月,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王若飞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派原中共桂林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李亚群专程到广西。李亚群到柳州后,将中共中央对形势的估计及党的决策向左洪涛、张兆汉作了传达,然后通过张兆汉,向中共广西省工委的政治交通员庄炎林转达南方局对广西党组织的指示。南方局的指示说,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最后挣扎,国民党军为保存实力将不战而退,广西即将沦为敌后。因此,今后应按实际情况布置工作,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宣传抗日保卫家乡,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党内同志能上山打游击的,就上山打游击。南方局还要求广西省工委适时再派人到重庆找南方局直接联系。庄炎林火速赶回钟山县英家村,向省工委书记钱兴报告。
中共广西省工委得到南方局指示,明确了斗争的方向。8月,省工委根据党中央、南方局的指示精神,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决定,即《八月决定》。
《决定》提出,广西党组织当前的中心任务是“一切为了建立抗日武装”,“一切为了发展游击战争”。要求全省各地党组织,揭露国民党不战而退的政策,揭露桂系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行为,动员广大群众进行抗日保家乡的武装斗争,作好干部、武器准备,到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决定》还提出,为了避免桂系当局的打击,应参加桂系组织的各种武装,从中争取领导权,搞好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当地父老绅士支持;在部队中建立政工组织,作好思想政治工作。《决定》对广西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最高要求,是建立与创造敌后抗日根据地。省工委认为,桂东北、桂东南是日军入侵广西的要道,我党的力量也比较强,有创造根据地的条件。因此,省工委把主要力量集中于这两块地方。考虑到广西沦陷后交通隔绝,联系困难,省工委分工由书记钱兴负责桂东及桂东北,代理副书记黄彰负责桂东南。同时,要求各特委、县委、特支、支部,根据情况独立作战。省工委派黄嘉(桂东特派员)到桂东,肖雷(桂北交通员)到桂北,庄炎林到柳州地区,黄彰在桂东南,向各县委、特支、支部传达《决定》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