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出川抗战的川军并不信任,不断强化川军中的政训机构。在川军连、营单位都派有政训员,团部设政训室,师以上设政训处,并加派联络参谋。这些机构和人员在川军中进行特务活动,专门考查监视各级干部的思想、行动,随时向战区长官部报告黑名单,然后,在战争中借机予以撤换、宰割。顾祝同就曾以作战不力为名,一次解除了第二十三集团军27名师、旅、团长的职务。尤其使刘湘不寒而栗的是,蒋介石将邓锡侯、孙震两部调归第二战区阎锡山指挥,将李家钰部调归第一战区蒋鼎文指挥,剥夺了刘湘对邓锡侯、孙震、李家钰三部川军六个师的指挥权,并免去了刘湘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职,任命该集团军副总司令为总司令,而如此大事,刘湘事先一无所知。正当刘湘有苦难言之时,蒋介石又命令刘湘率军防守南京外围。这时,中国军队在上海同日军打了3个多月的阵地战,以落后的装备同日本的飞机坦克相拼,损失惨重,已不可能组织相当的兵力保卫南京。刘湘感到这是蒋介石在借刀杀人,存心要消灭他的部队,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遂一病不起。刘湘生病期间,中共代表董必武、民主人士和社会贤达张澜、沈钧儒等,都曾到医院慰问,并畅谈抗日大计。王昆仑也曾到医院同刘湘谈及国民党的宪兵特务与八路军后勤人员及宣传人员发生摩擦的情况。1938年1月20日,刘湘气病交加,死于汉口万国医院。2月15日,成都举行盛大追悼会。当天,毛泽东在发给王干青的一份电文中称:“刘公新丧,国家失一栋梁,川军失一主帅。”表示对刘湘的沉痛哀悼。
刘湘刚一去世,蒋介石于当晚召集孔祥熙、何应钦、张群、陈诚、康泽等在武昌开会,谋划如何以刘湘之死为契机,完全控制四川,下令撤销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理由是司令长官既死,该战区自当裁撤。并打算撤销由四川地方实力派主掌的川康绥靖公署。蒋介石以为,刘湘死了,四川群龙无首,正是他全面控制四川的好机会。21日,明令撤销第七战区和七战区司令长官部,任命张群为四川省主席,在汉口各报发表治川方针。消息传到四川,舆论大哗。这时,独撑危局的却是由中共组织暗中领导的“武德励进会”。
原来刘湘生前对蒋介石势力进入四川,控制和瓦解川军,深以为虑,不得不想办法对抗。在行政方面,改组省政府时,尽量任用自己的亲信,如省府秘书长邓汉祥、财政厅长刘航琛、民政厅长甘绩镛、总参议钟体乾、川军参谋长傅常等,都是他的亲信幕僚。在军队方面,扩大他原来就有的“武德学友会”。“武德学友会”是刘湘仿效蒋介石组织黄埔同学会的方法,成立的一个松散组织,刘湘自任会长。聘高兴亚为高等顾问,汪道余、李荫枫、郭秉彝为顾问,委张龄九为秘书处长,郭秉毅为副处长和总干事,主持日常工作。1935年11月,汪道馀(导予)、高新亚、李荫枫受冯玉祥之托,同往四川动员刘湘出川抗战,被刘湘聘为高级顾问,帮助刘湘整饬部队,创办第二十一军教导队和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军官研究班,对在峨眉军训团受过训的军官进行抗日教育,培训抗日骨干,健全和扩大“武德学友会”组织。“武德学友会”在各地设联络站,各地部队中设联络员进行联系。如:肖中鼎在万县任四川第九行政区保安副司令,同时兼任“武德学友会”万县联络站联络员。与此同时,还在“武德学友会”内部建立了秘密核心组织“武德励进会”(核心社),刘湘任会长,傅常任副会长,四川省政府高级顾问张志和、余中英、陈离等均参与其事,绥署顾问蔡军帜为实际负责人。
1937年冬,张曙时、周俊烈等通过清理共产党员,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开始在“武德励进会”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的支部,专做地方部队中、上层的统战工作。党组织通过“武德励进会”的副秘书长郭秉彝、宣传科长田一平、顾问叶雨苍等党员和其他地下支部的活动,形成了“武德励进会”实际上的领导。张曙时曾向中央报告:“刘湘的基础势力建筑在核心社(又名武德励进会)”。周恩来指示,“武德学友会”和“武德励进会”应当保存,可以使它成为广泛团结朋友的中心,利用它的影响所带来的心理上和情绪上的积极因素为党做工作,不仅如此,还要占领报刊阵地,利用它隐蔽地宣传共产党的团结抗日的主张,揭露蒋介石破坏团结抗日的阴谋。“武德学友会”掌握了四川省政府的机关报《华西日报》,并创办了《武德月刊》,宣传抗日救亡,对部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刘湘去世后,面对国民党蒋介石制造的混乱局面,中共地下组织领导“武德励进行会”,通过“武德学友会”,为稳定川军留川部队和四川局势,主要办成了以下三件事:
一是联络刘文辉、邓锡侯两部力量,共同抵制张群主川。蒋介石任命其亲信张群为四川省主席的消息传四川后,“武德学友会”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3项决议:(1)举王陵基为代理会长,主持“武德学友会”的全面工作;(2)会议宣布:没有“武德励进会”的命令,所有部队不准调动;(3)立即与邓锡侯、刘文辉联络,团结全川实力派,反对张群入主四川,要求蒋介石收回成命。会后,刘湘生前高级幕僚张斯可即专程会见刘文辉第二十四军驻蓉代表,邀请刘文辉速往成都,共图大计。经过“武德励进会”的努力,团结留川将领,一致反对张群主川。1月25日,由王陵基、潘文华、钟体乾、张再、乔毅夫以及郭昌明等师旅长数十人联名通电拒绝张群来川。蒋介石见留在后方的川军部队结成一体,不甘屈服,只得改变主意。1月29日国民政府宣布:“在新任四川省主席未到任以前,省政暂由省府秘书长邓汉祥代理,川康绥靖主任,暂由总参议钟体乾代理”。随后又陆续宣布:邓锡侯为川康绥靖公署主任;潘文华为副主任兼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该部在大巴山布防);王缵绪为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该集团军留川部队得开赴鄂东北);王陵基为三十集团军总司令,克日出川抗战。嗣后,令王缵绪代理四川省主席。至此川事暂告一段落,打乱了蒋介石完全控制川政的企图。
二是迫使王缵绪下台。四川局势的变化,引起了党中央的特别关注。由朱德出面给王缵绪写信,勉励他坚持团结抗日,为巩固的扩大抗日统一战线,为抗战建国大业奋斗到底。王缵绪辜负了朱老总的期望,不顾四川同僚的反对,投入到蒋介石的怀抱而不能自拔。“武德励进会”按照党的意图,决定赶王缵绪下台。1939年8月5日,成都发生“倒王事件”。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手下的七个师长联名发出通电,列举王缵绪十大罪状,要求蒋介石撤去王缵绪的省主席职务。与此同时,调动军队,摆出了以武力驱逐王缵绪的态势。蒋介石得知此事,十分震怒,立即令王缵绪以出川抗战为名辞去代理省主席职务。这时,张群本想借此机会入主四川,但仍然受到四川实力派的反对。蒋介石见时机尚不成熟,只好自己亲兼四川省主席一职,由成都行辕主任贺国光以省政府秘书长的身份代行其职权。“倒王”成功,增强了四川实力派的内部团结。
三是保卫抗日宣传阵地《华西日报》。《华西日报》是刘湘创办的四川省政府机关报,实际上是中共组织掌握的抗日宣传阵地。蒋介石及其代理人贺国光早有霸占《华西日报》的企图,于1940年2月,指使其特务机关“复兴社”出面强行“接收”。“武德学友会”为了保卫这一重要宣传阵地,同“复兴社”巧妙周旋,由邓汉祥、彭光汉、刘树成等组成《华西日报》董事会,在“复兴社”还未来得及动手之前,即派武装士兵强行接收。“复兴社”无计可施,“接收”失败。
“武德励进会”通过“武德学友会”作出的努力,团结了川军留川将领,稳定了四川后方局势,为巩固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进一步争取四川实力派创造了条件。
【注释】
[1]周开庆:《四川与对日抗战》,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第13页。(www.zuozong.com)
[2]周开庆:《民国刘甫澄先生年谱》,第115页。
[3]乔诚、杨续云:《刘湘》,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68页。
[4]蒋经国主编:《抗日御侮》第二卷,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年版,第28页。
[5]周开庆编著:《民国川事纪要》,台湾四川文献研究社印行,第31页。
[6]周开庆编著:《民国川事纪要》,台湾四川文献研究社印行,第31页。
[7]重庆市档案馆:《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史料一组》,《档案史料与研究》,1989·1,第18页。
[8]周恩来:《论统一战线》(1945年4月30日)。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9页。
[10]转引自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委编:《四川党史人物传》第一卷,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16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