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七届中央委员。1877年2月1日生,湖南省善化(后并入长沙)县人。原名徐懋恂,又名徐江华。出身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家中筹措学费,送私塾读书6年。后辍学在家,边劳动,边自学。1895年后边教书边读书。1905年入宁乡师范学校速成班学习,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同年创办梨江高级小学。1906年春受聘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1906年参加发起湖南反对铁路国有运动。1907年在长沙修业学校兼课。1910年春到上海,入江苏省教育会小学训练班学习,到日本参观考察小学教育。回国后兼周南女校小学部校长,发起创办《周南教育》周刊。1911年辛亥革命中参加长沙起义,被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同年任湖南省教育司科长,后担任善化高级小学校长。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1913年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修业学校、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兼湖南孤儿园园长。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回湖南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任校长。1927年春任湖南省农民协会教育科长,兼湖南农村师范农运讲习所主任,同时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长。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武汉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编辑印刷《大江报》。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同月至10月任起义军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回国。同年12月到赣南革命根据地。1931年参加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任红军随营学校语文教员,开展民运工作。同年11月至1935年12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代理教育人民委员部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至1934年1月)。1932年10月兼任列宁师范学校校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担任红军野战医院中央工作团副主任。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教育部部长。陕甘宁边区成立后,担任边区教育厅厅长。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被派回湖南工作。同年12月至1940年秋以高级参议名义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的中共中央代表,恢复发展党的地下组织。1938年8月至1940年9月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党支部书记。193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同年2月至1940年1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在长沙、桂林、衡阳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39年冬至1941年8月被任命为陕北公学董事会成员。1940年8月经重庆返回延安,筹建自然科学院。1941年春至1942年任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1941年11月出席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选举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时,严格贯彻“三三制”原则,当选举中共产党员超过1/3时,当即声明退出,补进了非党人士。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1942年初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参加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大后方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并在大会闭幕式上发表演说。同年8月至1949年9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任中共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1947年6月至1948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主持人、主任。撤离延安赴晋察冀边区随中共中央工委工作,在河北阜平县温塘村(后搬到平山县陈家峪)负责编辑新的中小学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9月至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49年10月至1966年7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其间兼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主任。曾任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名誉主席。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主要著述收入《徐特立教育文集》、《徐特立文集》。(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