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黑色瞬间,山崩地裂,建筑坍塌,四川天府之壤,满目疮痍,数万同胞,悲惨罹难。国殇之巨,危害之大,为建国以来所罕见。地震波及邻近省市,陕西亦为灾区,尤以汉中、宝鸡等地受损最为严重。据国家权威部门公布,截至7月11日,汶川地震已造成69197人遇难、18341人失踪、374176人受伤。而此前有关部门统计,受损房屋2459万间,其中倒塌778万间。
不期而至的灾难,在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空前巨大损失的同时,也给我省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以及文博单位的正常工作环境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当此时,陕西文博人守土有责,处乱不惊,一方面立即疏散游客,抢救加固处于险境中之文物;另一方面,则随即开展捐款捐物活动,支援灾区,略尽绵薄。陕西省文物局在地震次日上午即下发了《关于做好我省文物防震救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人员安全及文物受损情况。5月14日,又召开抗震救灾的紧急会议,抽调文物保护,建筑工程与结构等有关专家,分赴灾情相对严重的宝鸡、汉中以及西安、渭南等市检查灾情,现场评估文物损失情况,汇总上报以制定应对之策。时至今日,距离“5·12”大地震已经两月有余,虽说是余震不断,令人余悸未散,但全省文物地震受损情况已基本掌握。有关部门已在第一时间制定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陕西文物抢救保护修复专项规划》。职责所系,本文将据实记录三秦文物损失要情:一则盘点损毁,立此存照,使之有案可稽;二则为统筹安排震后文物修复抢救,积累必要的资料。同时,对灾情的客观审视,认真思考,劫后反思,想必有助于提高全体同仁对于未来潜在地震灾难的高度警惕,以期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有意识增强文物和博物馆抵御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以确保文物博物馆事业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