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上河图》的流传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据说《清明上河图》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靖康之难”后流入民间,历经辗转,后为南宋贾似道所得。元朝时再度进宫,至正年间又流落民间。明朝时该画落到严嵩、严世番父子手上,严嵩倒台,图被没收进而第三次纳入宫廷。后来,太监冯保将其偷出,在画上加了题跋,之后真本又不知去向。清朝时,该画为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死后,《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宫,深藏紫禁城内,一直在清宫珍藏。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溥仪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后来被带到长春。长春解放后,该画被收缴,后来又调到故宫博物院珍存。
(二)郎世宁与新体画
郎世宁是意大利人,清康熙时期来到中国,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主要作品有《十骏犬图》《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等。
据文献记载,郎世宁的画法被称作“线画法”,采纳中国绘画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艺术的基本特点,融中国工笔绘画技法和西洋画三维要领为一体,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并开启了新的画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汇通。
《百骏图》局部
郎世宁的《百骏图》既有欧洲油画的特点,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幽远空阔,全国颜色亮丽,形象传神。其作品既有光线上的精细处理,又有对细节纹路的墨线勾勒。
关于绘画的哲理名言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齐白石
◎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
——黄宾虹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轼(www.zuozong.com)
◎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
——黄宾虹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张彦远
◎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
——王昱
◎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张彦远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王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无画处皆成妙境
——笪重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