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斯的选择:战国时期的命运之路

李斯的选择:战国时期的命运之路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大争之世,做一个籍籍无名的人,并不是李斯所想要的。这么多年,李斯都觉得自己时光虚度,胸中无韬略、袖里无乾坤,这样的人到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是碌碌无为。正好,李斯和韩非满怀着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理想,到此学习治国之道。李斯经过艰难选择,最终确定了自己前去投效的方向——秦国。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李斯兴奋地踏上了去秦国的征程。

李斯的选择:战国时期的命运之路

李斯原本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候做过楚国的一员小吏,专门负责掌管文书,每日过着重复无聊的日子。在这样的大争之世,做一个籍籍无名的人,并不是李斯所想要的。

眼下楚国早已经是日薄西山,李斯即使有万般才华,也不知道该如何施展。这么多年,李斯都觉得自己时光虚度,胸中无韬略、袖里无乾坤,这样的人到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是碌碌无为。只有首先丰富自己,加大自己的筹码,才能够在其他国家中施展抱负。

为了实现厚积的志向,李斯来到了荀卿这里,向他学习“帝王之术”。不久之后,韩非也意气风发地来到了荀卿的面前,荀卿正愁自己后继无人,遂全心全意地教授他们,加之这二人都是天资聪颖,很快便成了荀卿的得意门生。

荀卿一改过去孔孟之道空谈政治理想的弊端,从当时的政治局势出发,打破常规,对传统的儒学进行了改造,使之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和新兴统治集团的需要,并且广泛地吸收了法家的治国主张,主要是涉及如何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帝王之术”。

正好,李斯和韩非满怀着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理想,到此学习治国之道。只是,荀卿还没有将自己的学问全部传授给自己的这两个得意门生,这两个人便想要离开自己去谋取前程了。

韩非倒是很容易确定自己要求投效的国家,那就是韩国。李斯经过艰难选择,最终确定了自己前去投效的方向——秦国。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当今天下虽然尚存有七个雄霸,但是最终能够一统天下的只有秦国。

军事上,此长平一战过后,赵国已无力和秦国争锋;国力上,齐国虽然强盛,却不复当年稷下学宫兴盛之时的繁荣,君王无能,军事颓废,无力争夺天下。(www.zuozong.com)

其他国家更是不值一哂,甚至是自己的师弟韩非所去的韩国,也终免不了败亡的下场,他不知道韩非此去是福是祸,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自己和韩非相生相克,定然不能去一个国家。一山不容二虎,到时候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昔日荀卿也曾到过秦国,只可惜秦国并没有接受他的政治主张。他很奇怪李斯为何会选择去秦国。李斯回答道:“先生有句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先生当年到达秦国,秦王之所以没有接受先生的政治主张,无外乎先生的主张并不适合当时的秦国。如今世易时移,加之学生对先生的学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相信到了秦国,必然能够大展拳脚。师弟韩非曾经说过,纵观天下,四海之内唯独秦国能够成就千古帝王的不拔之基业,虽然七国争雄,其余六国却弱上了不止一筹。今日学生既然学有所成,就必定要抓住机会,与天下间纵横捭阖。”

说到这里,李斯略微感慨,继续言道:“昔日学生看到两只老鼠,一只蜗居在茅厕之中,吃着肮脏恶臭的人粪,还时刻胆战心惊,害怕被人或者别的动物发觉;另一只则居住在安逸的粮仓之中,每日锦衣玉食,无人打扰,过着鼠上鼠的生活。这种对比和落差,让学生想到了自己眼下的处境和那些成就功名大业的人之间的差距,人生最耻辱的事情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学生自然不会甘心一直籍籍无名、碌碌无为,因为学生担心,如果一直卑贱和穷困下去,就必定会遭受别人的冷嘲热讽。处在这种大争之世,我辈既然有满腹的才华,就必须要一展所长,继而名利双收,这才是做读书人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学生要去秦国,以实现自己追名逐利的理想,望祈先生成全。”

荀卿闻言,没有说什么,只是在他的眼中,明显地露出很复杂的表情,或者是不舍得,或者是不甘心,或者是在担心,李斯此去不知道是福是祸。

而此刻的李斯,眼里只有功名利禄、辉煌前程,哪里看得到荀卿的良苦用心呢?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李斯兴奋地踏上了去秦国的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