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一战,赵国惨败,燕王命栗腹为领兵大将,想要趁火打劫。此次出征的燕国军队总数达到了六十万,主将栗腹率领其中的四十万大军攻击赵国的鄗城;另外二十万大军则由副将卿秦率领,主要负责攻击代城。
赵孝成王紧急派遣廉颇和乐乘统领二十五万大军前去迎击燕军。当然,既然燕军有两路人马,赵国军队也分作了两路人马:廉颇自领兵二十万,前往鄗城抗击燕军主力;另外五万大军则由乐乘率领,在代城坚守不出,以阻挡燕国大军南下的步伐。
廉颇这边,赵军同仇敌忾,人人奋勇冲杀,加之廉颇指挥得当,很快就将燕军打败,其主将栗腹也被斩杀。在代城这边,由副将卿秦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听说主将已经被赵军斩杀,顿时军心大乱。乐乘见此机会,当即号令全军全力攻击。就像预先已经排练好了的,燕国军队兵败如山倒,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卿秦即被俘虏。
燕国两路大军的败亡,对于赵国而言,影响力是巨大的。赵军在胜利的前提下,充分地扩大了战果,廉颇更是率领大军,乘胜追击敌人五百里,甚至一度围困燕国的都城蓟。燕王只得割让五座城池向赵军求和,赵军考虑到以目前的实力,并不适合攻打燕国都城,遂同意了燕国的求和行动。(www.zuozong.com)
此次战役,蕴含了两个契机。首先,燕国军队损失惨重,使得东方六国抗击强秦的势力又大打折扣,加速了秦军统一六国的步伐;其次则是为赵国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赵国自长平大战之后,地位可谓一落千丈,列国都想在这一过程中分一杯羹,经此一役,赵国军队让其他国家重新认识了赵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由此,其他图谋不轨的国家也要三思而后行。本来,经历长平一战的赵国军队,已经视战争如梦魇,这次大胜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他们的自信。此外,通过这次战役,赵国中一大批优秀将领得以脱颖而出,赵国不至于在军事上出现前后的断层。综上可见,赵国的重新振兴,并不是没有希望的。
事后,赵孝成王封廉颇为信平君,担任赵国的相国。此后六七年时间内,在廉颇的带领下,赵国多次击退了各国的进攻,并攻取了魏国的繁阳,赵国的国力得到了一些恢复。赵国也终于从内外交困中走了出来,经受住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