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范雎助秦昭襄王掌权,创造远交近攻

范雎助秦昭襄王掌权,创造远交近攻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范雎所料,秦昭襄王对于魏冉为了自己封地而擅自动用刀兵,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行为,有着极大的不满。在范雎到达秦宫时,秦昭襄王喝退了左右,如大旱渴望甘霖般,和范雎促膝长谈起来。范雎见秦昭襄王如此礼贤下士,和自己平日的观察有过之而无不及,遂展开他的长篇大论,还提出了最新的外交政策,这也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范雎为秦国未来发展所订立的策略可谓高屋建瓴,令秦昭襄王心悦诚服。

范雎助秦昭襄王掌权,创造远交近攻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一个影响秦国战国后期外交策略的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范雎。

这一年,魏冉带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地。范雎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只要能够见到秦昭襄王,陈述自己的见解,那么自己就会从此一飞冲天,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正如范雎所料,秦昭襄王对于魏冉为了自己封地而擅自动用刀兵,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行为,有着极大的不满。同时,秦昭襄王对于贤才有着渴望并且有识人之能;对于秦国的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他渴望亲政,并且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因此自然乐于见这样的贤才。在范雎到达秦宫时,秦昭襄王喝退了左右,如大旱渴望甘霖般,和范雎促膝长谈起来。

范雎见秦昭襄王如此礼贤下士,和自己平日的观察有过之而无不及,遂展开他的长篇大论,还提出了最新的外交政策,这也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这个外交政策,对东方六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噩梦。

范雎为秦国未来发展所订立的策略可谓高屋建瓴,令秦昭襄王心悦诚服。然而,如果秦昭襄王不能亲自主持国家大计,依然如一个傀儡般让宣太后在幕后操控,则范雎所有的设想也只能流于空谈。

就宣太后掌权之事,范雎说道:“太后能够不管君上而擅自行事,穰侯能够不顾国家而把持对外大权,华阳、高陵、泾阳君可以不闻法规而自行决断,这是秦国的‘四贵’。四贵的权势盛,国家就危险,大王的权力怎么能不倾覆,大王何以向秦国发号施令呢?

“秦国有了四贵执掌权柄,则大王就被架空了。大王心知肚明,您身边其实充斥着魏冉的人,而且朝中许多大臣都是魏冉的党羽,魏冉可谓权倾朝野。大王一个人在朝廷,就是孤家寡人。这让为人臣者怎么能够安心呢?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阻止的话,秦国也许就会落入外人之手。”(www.zuozong.com)

范雎此番话令秦昭襄王刮目相看,他终于等来了这个贤人,这个人不仅可以为秦国的未来考虑,还可以为秦昭襄王的地位考虑。于是,范雎被任命为客卿,参与军国大政,主谋兵事。不久,魏冉、宣太后等人相继倒台,范雎做了相国,封为应侯。

范雎让秦昭襄王掌握了实权,可谓大有功劳,但白起却对他看不上眼,然而他没想到,这个人竟然会成为自己走向黄泉的引路人。

白起和范雎之间,与其说是政治上的争斗,不如说是忠于个人还是忠于国家的争斗。范雎在重视国家利益的同时,更加注意维护秦昭襄王和自己的利益。而白起则不同,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攻灭六国、实现天下一统上。

而阻挡白起实现这个宏图伟愿的最大绊脚石就是赵国,他知道自己和赵国必将有一个战略大决战。当时,魏国连番损兵折将,韩国空有其名,楚国已经没有了任何威胁,齐国正和秦国交好,正是秦国攻击赵国的最佳时机。

上党地区是秦国和赵国争夺的关键地带。“得上党可望得中原”是当时最流行的说法。韩、赵、魏三国都在此地设置了自己的郡,而且都为其命名为上党,即韩国上党、赵国上党、魏国上党。

当时不只是秦国想要夺取上党,进而进取中原大地,赵国为了与韩国和魏国一起抗拒秦国的入侵,也在积极筹措控制上党的活动。秦国准备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实现两个战略意图:谋取上党,打击赵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