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阶段是指桥梁建成通车后的整个使用阶段,构件除承受偏心预加力Ny和梁的自身恒载g1外,还要承受桥面铺装、人行道、栏杆等后加的二期恒载g2和车辆、人群等活载P,如图10-2所示。
本阶段各项预应力损失将相继全部完成,最后在预应力筋中建立相对不变的预拉应力,并将此称为永存预应力σPe。显然,永存预应力要小于施工阶段的有效预应力值。
本阶段根据构件受力后的特征,又可分为如下几个受力状态:
1.加载至受拉边缘混凝土预压应力为零
构件在永存预加力NPe(即永存预应力σPe的合力)作用下,其下边缘混凝土的有效预压应力为σPe(图10-3)。当构件加载至某一特定作用(荷载),在控制截面上所产生的弯矩为M0时,其下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σPc恰被抵消为零,则有:
σPe-(M0/W0)=0 (10-1)
或写成 M0=σPeW0 (10-2)
式中 M0——由外加作用(恒载和活载)引起、恰好使受拉边缘混凝土应力为零的弯矩(又称消压弯矩),如图10-3c所示;
σPe——由永存预加力NPe在梁下边缘产生的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
W0——换算截面对受拉边的弹性抵抗矩。(www.zuozong.com)
但是,受弯构件在消压弯矩M0和预加力NPe的共同作用下,只有下边缘纤维的混凝土应力为零(消压),而截面上其他点的应力都不为零(不消压)。
图10-3 预应力梁第一受力阶段
2.加载至受拉区裂缝即将出现
当构件在消压状态后继续加载,并使受拉区混凝土应力达到抗弯强度标准值ftk,此时就称为裂缝即将出现状态,如图10-3e所示。而这时作用(荷载)产生的弯矩就称为裂缝弯矩Mcr。如果把受拉区边缘混凝土应力从零增加到应力为ftk所需的外弯矩用Mf(图10-3d)表示,则Mcr为M0与Mf之和,即:
Mcr=M0+Mf (10-3)
式中 Mf——相当于同截面钢筋混凝土梁的抗裂弯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消压状态出现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情况就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一样了。但是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裂弯矩Mcr要比同截面、同材料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抗裂弯矩大一个消压弯矩M0,这说明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承受外加作用时可以大大推迟裂缝的出现,即提高了梁的抗裂性能。
3.加载至构件破坏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破坏时预加应力损失殆尽,故其应力状态和普通混凝土构件相类似,其计算方法也基本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