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自成:流民首领,触发大规模造反

李自成:流民首领,触发大规模造反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茫茫天地,已无李自成的容身之地,只有加入流民部队。流民部队的生存率很低,典型的刀口上挣饭吃,可李自成已经无路可走了。自天启末年,陕北的饥民先从零星反抗地方收租,再到拒绝给官府交出活命的口粮,然后在拷打和监禁之下,最终铤而走险,干脆造反,攻打明军,占领州县。但李自成却不愿吃朝廷的饭,他带着自己的弟兄,投奔了另一路造反部队。参加造反的前两年,李自成并没有做出惊动天地的大事。

李自成:流民首领,触发大规模造反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祖辈世代务农。他小时候生活困苦,给当地一位大地主放羊。长大后做了驿卒,就是驿站的一名工作人员。虽然收入不高,但吃的是公家饭,端的是铁饭碗,所以他娶了妻子,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当时的陕北农民,连年天灾之下地里的收成完全不够糊口,而官府税收并没有少一星半点,地主老爷还要命地催逼地租。对比起饥肠辘辘的农民,李自成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可是没过多久,新即位的崇祯为了节约国家开支,裁撤驿卒,李自成失去了工作。不久,因为欠债,他被债主告到县衙。由于李自成性格刚烈,多次犯法,县令给他戴上枷锁,游街示众,有意置他于死地。后来,亲友将他救出。李自成一不做,二不休,冲进门去杀了债主。同年,妻子背叛了他。茫茫天地,已无李自成的容身之地,只有加入流民部队。流民部队的生存率很低,典型的刀口上挣饭吃,可李自成已经无路可走了。

天启末年,陕北的饥民先从零星反抗地方收租,再到拒绝给官府交出活命的口粮,然后在拷打和监禁之下,最终铤而走险,干脆造反,攻打明军,占领州县。对于这些造反部队,明廷派出军队围剿,开始取得一定成效。可是老百姓没有饭吃,加入造反部队还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于是纷纷拿起锄头,汇入了造反军中。后来,一些士兵吃不饱饭,也加入了造反部队,造反部队的实力与声望步步高涨。

当时造反的流民很多,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李自成加入了其中一股,是比较有实力的一股。他当上了小首领,领导一队人马,由于这队是第八队,所以他也被称为八队闯将。谁知没过多久,这股造反流民在明军的猛扑下,首领投降了。但李自成却不愿吃朝廷的饭,他带着自己的弟兄,投奔了另一路造反部队。这路首领也只不过想吃口饱饭,被明军一包围,一引诱,又放下了武器。李自成还是要造反到底,这一次,他去投奔了他的舅舅。

他的舅舅高迎祥很早就走上了造反的道路,现在也有了自己的人马,号称闯王。

高迎祥手里并没有什么杰出的人才,李自成既是他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外甥,又勇猛深沉,很有见识,因此高迎祥对李自成很是信任,封李自成为“闯将”。但当时造反的部队有十几支,李自成在其中并不出名,明王朝对他也没有特别重视。

参加造反的前两年,李自成并没有做出惊动天地的大事。直到崇祯七年(1634),那一年,明廷经过几年苦战,终于再次打压下起义军的势头。当年,崇祯皇帝创设了权力最大的地方官——五省总督,统领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五个流民部队出没省份的军政民务,以陈奇瑜担任总督。(www.zuozong.com)

陈奇瑜是个杰出的参谋型人才,十分善于统筹计算,他的谋划、组织能力在当时首屈一指。针对当时多路农民军四处流窜的特点,他发扬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的精神,精准地设计包围计划,铁桶合围,最终将农民军逼进了车厢峡。车厢峡位于陕西南部,长几十里,两侧群山环绕,通道极其狭窄。农民军一进入车厢峡,明军就将出口与入口截断,并从两侧悬崖伏击。这几万农民军,是农民军的主力,李自成就在其中。陈奇瑜一心要彻底剿灭农民军。

李自成此时结识了不少好汉,这些好汉随他困在峡中。时值雨季,大雨绵绵,起义军粮草殆尽,人马死伤过半,弓箭也都脱弦了,如再僵持下去,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有人建议李自成,向陈奇瑜诈降。

可是陈奇瑜不收礼,不受贿。大好的胜利果实就在面前,他又怎么可能接受农民军的投降呢?那人又提出建议,从陈奇瑜的左右入手。陈奇瑜很清廉、清醒,他的左右将士并不一定都是心如铁石。

果然,陈奇瑜耐不住亲信的天天劝说,答应了农民军的投降请求。他下令停战,并部署附近州县供起义军驻扎,给以必要的粮草供应,这使起义军获得了休整之机。不久,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连闯七个州县,脱离险境,队伍又很快重新发展起来,而追悔莫及的陈奇瑜则因围剿无功而被免职。

接替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的洪承畴,率领各路官军,数场大战后,又将各路起义军围困在了河南。当时农民军的战斗力还无法与洪承畴率领的精锐明军相比,很多农民军一战即败,闻“洪”丧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