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33年,蒙古大军围困开封,金哀宗提前逃出了京城,皇帝都逃跑了,朝中自然大乱,京师中个个人心惶惶。元好问还没逃走,就被蒙古大军围在里边。因为朝中无主,无奈被迫向蒙古投降,而带头投降之人就是金朝的大将崔立。他率大军向蒙古投降后,怕后世骂他为叛贼、逆臣,于是就胁迫当时比较有文采的大臣为其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自然也位列其中,参与了为崔立立功德碑的事情。不过也正因为这事儿,元好问的名声一落千丈,被当时有气节的人骂贪恋权位,是个“软骨头”,但是元好问并没有出来为自己反驳,只是默默承受着。
后来,蒙古大军用武力攻破汴京后,紧接着面临政治统治问题,他们需要金朝有名气的旧臣来帮忙维持朝政。当时耶律楚材担任蒙古国的中书令,因为元好问的诗文名气颇大,在金朝时期的文人心中地位很高,所以耶律楚材就选中他,想让他继续担任元朝的官职。他亲自找到元好问,把这个意向告诉了他,希望他能重新为元朝效力。但是此时的元好问已经接近五十岁了,身体上的原因不允许他像以前一样操劳,他也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不想再参与朝廷上的争斗。他就表明自己的态度:“想回老家,隐居故里。没事的时候,看看书,喝喝茶,写写诗,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耶律楚材看他一再坚持,不好再勉强他。元好问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做,他向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个中原秀士,请求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事实证明,他所推荐的这些人在以后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耶律楚材亲自去找到元好问,让他为元朝效力,但是元好问却谢绝了。
因为元好问不同意为元朝服务,按照元朝的法律就必须当俘虏,所以元好问和金朝大批官员就被俘了,过着囚徒的生活,直到几年后生活才逐渐好转一些。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表明自己的爱国立场,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
1239年,元好问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最为可贵的精神:屡败屡战,终将能成。无论何时遇到困难,都不要轻易放弃,历经磨难,总归有一天会成功的!
读史学成语(www.zuozong.com)
书香门第:旧时指出自读书人家庭,泛指好的家庭背景。
例句: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写得一笔好字。
屡败屡战:意为多次打仗失败还继续坚持作战。
例句:人只要能坚持屡败屡战,最终就一定能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