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乐业简史:马忠率军平定战乱,助力社会进步

乐业简史:马忠率军平定战乱,助力社会进步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忠率军进牂牁,战争进行十分顺利。战争平定后,军队撤回成都。重视对大姓及民族上层人士的任用。由于居民多是少数民族,交通不便,社会发展缓慢。奴隶买卖盛行,基本上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因而使落后地区的部曲脱离大姓。说明诸葛亮实行的民族政策,对当时社会进步起了重大的作用,故而能受到后人崇敬,而且更把他当做智慧的化身,加以歌颂。

乐业简史:马忠率军平定战乱,助力社会进步

三国南朝时,乐业仍属牂牁郡。该郡与益州、永昌、朱提(犍为属国)等郡在三国时为蜀国的南中。建兴三年(225年)春,蜀国军师诸葛亮南征的军队由成都循岷江而下,至犍为僰道(今四川宜宾),然后分兵三路。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亮南征,自安上水路入越,别遣马忠伐牂牁,李恢由益州。”李恢利用自己是当地人的条件,采取诈谋的举略,使战争获得胜利。从“恢军于昆明”“追奔逐别,南至盘江,东接牂牁”看,李恢的追兵一直打到今黔西南州、乐业一带,与蜀军主力遥相呼应。马忠率军进牂牁,战争进行十分顺利。《三国志·蜀志·马忠传》载:“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入,拜忠牂牁太守,郡丞朱褒反。叛乱之后,忠抚恤,甚有威惠”。战争平定后,军队撤回成都。在汉阴又安抚济火部。“先有慕济,济济火者,与普里部仡佬氏争为长,迭有盛衰,其后济火善抚其众,时闻诸葛武侯南征,通过积粮,以迎武侯。武侯大悦,封为罗甸国王”。罗甸国在今贵州罗甸、望谟县一带,与乐业县境相接。南征后在南中增设郡县,健全统治机构。从社会发展看,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多,将原来较大的行政区域划小,从根本上削弱了原有的大姓、夷帅等地方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重视对大姓及民族上层人士的任用。由于居民多是少数民族,交通不便,社会发展缓慢。奴隶买卖盛行,基本上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当地政权鼓励大姓招来部曲,改变奴隶制度。对于一些反抗性较强,不服招来者,便鼓励大姓出金收买,招来部曲多的,还可以封官,世袭官爵。这种“部曲”实即农奴,面对大姓、夷帅的依附较强,但比之“僮仆”(奴隶)来,所受之压迫,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减轻。因而使落后地区的部曲脱离大姓。夷帅的统治实际上是由奴隶式的“僮仆”变为农奴式的“部曲”,这一转变毕竟是历史的进步。

此战后,南盘江、红水河畔各族人民与汉文化有更多的直接接触。该地区,“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谊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后画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许至生口直……”(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诸葛亮所绘图谱,是借各族的宗教信仰通过艺术的形式,对各族进行皇权的君臣伦理教化,这无疑是对当地落后文化进行开发也是有影响的。(www.zuozong.com)

诸葛亮实行恩威并用的民族政策,其影响远远超出他本人所处的时代。他死后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千百年来,到处都立庙祭祀,如今与乐业相邻的罗甸县有一座孔明庙。碑文载:“昔者孔明征讨南蛮,尚有佩剑之遗迹,土人得之,以为乃祖从戎屯戌于地,即以先生瘗剑于此,建祠而尸祝之。水旱疾疫,祷无不应。于戏先生在天之灵,百世不泯,土人向化久而弥敬,先生未出茅庐,宁静以致远,三顾而后鞠躬尽瘁,洵理学之儒宗,人臣之师表也。”说明诸葛亮实行的民族政策,对当时社会进步起了重大的作用,故而能受到后人崇敬,而且更把他当做智慧的化身,加以歌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