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三桂之乱:清朝攻下北京30年后的叛乱与平定

吴三桂之乱:清朝攻下北京30年后的叛乱与平定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朝攻下北京约三十年后,昔日引清兵入关灭明的吴三桂起兵叛乱。1673年年末,吴三桂起兵叛乱。虽然此时的吴三桂已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但他的叛乱仍对清政府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吴三桂联合耿精忠和尚可喜一同造反,使南方大乱。当时,四川至陕西一带皆已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因此,清兵虽然不堪一击、屡次败逃,却因康熙帝指挥有方、布署得当,最终不至大败,得以在吴三桂去世之后,轻松平定大乱。

吴三桂之乱:清朝攻下北京30年后的叛乱与平定

清朝攻下北京约三十年后,昔日引清兵入关灭明的吴三桂起兵叛乱。很早以前,吴三桂就是辽东一带身经百战的沙场宿将,为清朝灭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清兵入关以后,吴三桂成为清军的先锋,帮助清军平定中原,最终被封为云南藩王。1673年年末,吴三桂起兵叛乱。虽然此时的吴三桂已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但他的叛乱仍对清政府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吴三桂毕竟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他的麾下亦有众多身经百战的大将。举兵之后,叛军很快便从云南打到贵州,又一路打到湖南。当时因投降清朝且灭明有功被分封为王的,除了云南吴三桂,还有福建耿精忠和广东尚可喜。吴三桂联合耿精忠和尚可喜一同造反,使南方大乱。湖南失守后,清朝急派大军前往平乱。可攻取明朝时战功累累的大部分将领、皇族已经不在人世,朝中竟无名将可与吴三桂抗衡。因此,清兵每遇吴三桂就四处逃散,狼狈不堪。那清朝是如何平定这场叛乱的呢?一方面,吴三桂年事已高;另一方面,吴三桂因久经战事变得异常谨慎。自从攻下湖南洞庭湖畔的岳州,他便未从岳州挺进湖北一步。当时,四川至陕西一带皆已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如果吴三桂能够乘势取湖北、入中原,与清朝背水一战,天下大势如何犹未可知。只可惜他太过小心,不敢迈出岳州半步。而康熙帝自幼机敏聪颖、精力过人,虽然当时只有十九岁,却能坐镇朝中指挥战事。他过目八方战报,再向身边大臣下达指令,平均每天批阅三四百件奏疏。因此,清兵虽然不堪一击、屡次败逃,却因康熙帝指挥有方、布署得当,最终不至大败,得以在吴三桂去世之后,轻松平定大乱。所谓布署得当,主要指康熙帝对驿递制度的有效利用,也可谓当时文明的一大进步。在康熙帝的布署下,原本日行五六百里的公文可以日行七八百里[5]。北京到荆州三千三百八十里,公文五日可到;北京到浙江三千三百里,四日可到;北京到甘肃西部五千里以外的地方九日可到。也就是说,清朝取胜的一大要素是布署得当,而非军队实力强大。以汉人之军治汉人之乱是康熙帝的一贯方针。征讨吴三桂时,清朝所用大将主要都是汉人,当时立下战功的也多为汉人。所以,平定吴三桂叛乱的其实是汉人之师,而非满人。虽然由此断言满人已经陷入腐败言之过早,但满人确非凭借自己的实力平定大乱。

吴三桂

青年时期的康熙帝(www.zuozong.com)

康熙帝以后的雍正帝也喜欢任用汉将。岳钟琪就是雍正时期大名鼎鼎的汉人名将。曾有书生劝岳钟琪谋反,只是岳钟琪虽骁勇善战,却没有造反的胆子,就把劝他谋反的人交给清政府惩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