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日采用西法的异同-清史九讲

中日采用西法的异同-清史九讲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中国一样,日本最先引进的西方文明也是天文历算。而在日本,虽然学习西法同样始于历算,但民间学者很快便参与其中,开始从事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医学研究。但西法采用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其不同结果的一大原因。而日本对西洋文明的采用始于医学,对人民的根本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因此,西洋之优秀文明使日本文明得以改头换面。德川幕府闭关锁国期间,兰学成为日本了解西方的唯一窗口。

中日采用西法的异同-清史九讲

其次所列为“中日采用西法之异同”。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虽然中国自古以来都积极吸收西洋文明,但始终难以将其融入本国学问,进而形成中国人的思想。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外来思想的吸收。但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方式方法的问题。日本广泛吸收西洋文明始于幕府第八代将军时期。与中国一样,日本最先引进的西方文明也是天文历算。之后,西洋学问开始在民间盛行。在中国,数学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更盛行,而在日本则是医学、实验科学更发达。杉田玄白[8]等人的积极倡导为今日盛行的西学奠定了基础。这些先行者多为医生。后来许多医生还搞起了副业,旁及地理学、兵学等。所以,德川幕府末期,医生成为兵学家的事情常有。他们从事的方向甚为广泛,但根本还是医学。这就是中日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中国,西洋历算、艺术的吸收由君主的个人好恶决定,与百姓实际生活中的需求相去甚远。而在日本,虽然学习西法同样始于历算,但民间学者很快便参与其中,开始从事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医学研究。也就是说,西学是从实用领域传入日本的。可能正是这一点,才使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容易接受西方人的思想。当然,日本不像中国拥有根深蒂固的文明,所以可能更容易接受外来思想。但西法采用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其不同结果的一大原因。文明在中国只属于君主、贵族等上层社会。这些人并不看重实验科学这些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无论百姓过着如何贫困生活,贵族阶层都不大可能关注。他们只会习以为常地研究数学这些接近空想的学科。而在日本,学者大多都是穷人。只有兰学[9]算是依靠大名的保护发展起来,贵族才多一些。相比之下,中国民间不仅不崇尚学问,反而认为做学问是极为烦琐、令人生厌的事情。正因如此,中国才会天文数学一枝独秀,人才辈出;经学史学略受影响;而根本的国民文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时至今日,西洋文明在中国依然偏属于上层社会,与下层人民关系不大。而日本对西洋文明的采用始于医学,对人民的根本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因此,西洋之优秀文明使日本文明得以改头换面。这就是中日之间的不同之处。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开始讲经学。

【注释】

[1]此处是指皮岛。—译者注

[2]马尔蒂诺·马尔蒂尼(1607—1661),汉名卫匡国,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传教士,主要著作有《论鞑靼之战》《中国历史初编》等。—译者注

[3]基歇尔(1601—1680),德意志耶稣会士,在数学、光学音乐学、考古学、东方学等领域均有建树,著述颇丰。代表作有《埃及语言之复原》《地下世界》《中国图说》等。—译者注

[4]即狩野元信(1476—1559),日本室町时代画家,狩野派始祖狩野正信之子,成功将土佐派大和绘的绘画手法融入中国水墨画,奠定了桃山时代狩野派隔扇画的基础画风。代表作有《大德寺大仙院客殿袄绘》《妙心寺灵云院旧方丈袄绘》等。—译者注(www.zuozong.com)

[5]疑是日本实业家、收藏家大原孙三郎(1880—1943)。1930年,大原孙三郎在日本冈山县仓敷市设立大原美术馆。—译者注

[6]司马江汉(1747—1818),日本江户时期画家、学者。早年入铃木春信门下学习浮世绘,后来兴趣转向西洋画,开始创作油画,并成为日本最早的铜版画家。主要著作有《不忍池图》《天体地球图》《江汉西游日记》《西洋画谈》等。—译者注

[7]中川忠顺(1873—1928),日本学者,曾任帝室博物馆(现东京国立博物馆)研究员,主攻东洋美术史,著有《云冈石佛》等。—译者注

[8]杉田玄白(1733—1817),名翼,字子凤,号鷧斋、九幸,日本江户时代著名医者。其译著《解体新书》为推动日本医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译者注

[9]江户中期以后,人们统称通过荷兰语研究西洋科学文化的学问为“兰学”。德川幕府闭关锁国期间,兰学成为日本了解西方的唯一窗口。—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