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先民不仅把熊作为图腾,而且也把龙和凤归入崇拜的行列。
楚辞中有大量关于虬龙的描写。屈原的《离骚》:“驷玉虬以乘鷖(yī医)兮”(并驾着无角玉龙来乘凤车啊),“为余驾飞龙兮”(替我把飞龙驾上套),“麾蛟龙使梁津兮”(指挥蛟龙,使它们作为桥梁架在渡口),“驾八龙之蜿蜿兮”(驾着八龙的弯弯曲曲地前进啊);《九歌·云中君》:“龙驾兮帝服”(乘的龙车啊穿的帝服);《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zhān沾)吾道兮洞庭”(驾着飞龙之舟啊北行,折转我的路向啊洞庭),“石濑(lài睐)兮浅(jiān肩)浅(jiān肩),飞龙兮翩翩”(石滩之流啊浅浅,飞龙之舟啊翩翩);《九歌·大司命》“乘龙兮辚辚”(乘着龙车啊车声辚辚);《九歌·河伯》:“驾两龙兮骖螭”(驾着两龙啊陪驾的龙没角),“鱼鳞屋兮龙堂”(鱼鳞为屋啊龙鳞堂);《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哪里有虬龙,驮着熊出游);《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让青色的虬龙驾辕,白色的螭龙拉偏套);《九章·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过了夏首再向西浮行,回头远望已看不见郢都的东门);《远游》:“驾八龙之婉婉兮”(驾着八龙车子的慢腾腾啊)。
宋玉的《九辩》中也有关于龙的描述。宋玉,是晚于屈原的楚人,为屈原的后辈,与唐勒、景差同时,大约生于屈原沉江前后,死于楚亡之际。虽然不是屈原的受业弟子,但他非常景仰屈原,在文学创作上师承屈原的风格,却又自出机杼,另立门户。他是寒门素族的贫士,为了谋求出路和报效君国,曾经离乡背井远到京都等地。几经磨难,百般营求,做过楚王左右的文学侍臣。虽然官卑职微,但凭着他那超群绝伦的才力,也曾一度博得楚王的赏识而奔走前后。岂料宦海风波,仕途崎岖,横遭奸臣谗害,于是被黜失职,落魄江湖,潦倒终生。他愤世嫉俗,忧国忧民,却不能象屈原那样冒死谏诤和以死殉志;只是以“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态度对待黑暗的现实与不幸的遭遇。由此产生了他的借古乐旧题来抒写自己贫士失职、怀才不遇、老而无成、报国无路之愤慨的《九辩》。宋玉所以失职被疏,是由于君王之信谗,奸人之诬陷。诗中将群小比作“猛犬”、“驽骀”、“凫雁”、浮云”;相反地把忠良之土比作“骐骥”、“凤凰”、“明月”,以至让苍龙作他们的护卫:“古苍龙之(qú渠)”(古有东方之神苍龙曲曲地来行)。
龙的作用主要是:以龙为御。把龙作为腾云驾雾、漫游天际的依托神物,这在楚辞中大量出现。据说楚人的先祖祝融是兽身人面乘两龙,可见楚之御龙传说,是由来已久的。以龙为饰。“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就是这种例子,也可看出龙与舟的关系,联系文中龙行水道,这里的龙就是作为舟的装饰物而存在的,可见楚人喜划龙船之习是早已有之。以龙名物。“顾龙门而不见”中的“龙门”就是楚都郢城东门,大概南方之人有喜以龙蛇命城门之习,以祈求它们保护都城安全。以龙为喻。“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鱼都修整鳞片来自示特别啊,蛟龙都隐藏他们身上的花纹),这里的“蛟龙”,是以美好象征而出现的。概言之,上面的四种情况,都说明楚人是把龙作为崇高、神圣之物加以敬仰的。
汉人也有关于楚人好龙的记载。刘向说:“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龙以写龙。于是乎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王充也说:“楚叶公好龙,墙壁盂樽皆画龙象,真龙闻而下之。”叶公子高本是春秋末年平定“白公之乱”的楚国统治集团中极有影响的人物。这一传说,虽带有夸张性质,但作为楚国统治阶级喜以龙为饰来看,则是可信的。(www.zuozong.com)
在以前的楚国的地界长期保有尊龙的习俗。晋代的亻艮(héng横)山县(今湖北长阳县)的亭下村里有深潭,潭里有神龙,每当天旱的时候百姓就把兰草投到潭的上流,鱼群一死龙就大怒,大雨也就随即而至。梁代的南漳县西溪老龙王庙,水旱的时候祈雨非常灵验,凡是有旱灾,只要到西溪拜祷祈雨,没有不立刻应验的。这种习俗,直到解放前还在湘西苗族地区广为流行,苗人为了求得家道兴隆而许愿接龙,挑选好日期后,在三十天前就要闹龙。寨子的人夜晚到主人家吹号打锣,闹到深夜才结束。
尊龙的风俗在文物也有反映。楚人铜器的装饰艺术,多以龙凤为主题,如曾侯乙墓青铜器上的龙凤纹,楚幽王墓青铜器上的蟠龙纹,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龙凤纹铜尊。而龙凤纹铜尊的器盖及器腹中共饰有六十条龙,盖顶纹饰是龙凤纹间施以流云纹,好似龙游长空,凤翔青天,给人以龙飞凤舞的动态感。完全就是楚辞所描绘的龙的形象再现。
凤也是楚人先民的图腾,战国时代的楚人对此仍有朦胧的印象。所以,他们把许多美好的特性和特征都赋予凤了。楚辞当中就有记载:屈原的《离骚》:“驷玉虬以乘鷖兮”(并驾着玉龙来乘凤车啊),“鸾皇为余先戒兮”(凤凰为我在前边清道警卫啊),“吾令凤鸟飞腾兮”(我命令凤鸟飞翔起来啊),“凤皇既受诒兮”(凤凰已经接受了礼物前往啊),“凤皇翼其承旗兮”(凤凰展翅连接着云霞啊);《九章·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鸾鸟凤凰,一天天飞远啊);《九章·怀沙》:“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凤凰关在笼里啊,鸡鸭成群地飞舞);《远游》:“凤凰翼其承旗兮”(凤凰展翅连接着云霞啊)。宋玉的《九辩》:“凤愈飘翔而高举”(凤凰却只得高高翱翔云际),“凤独遑遑而无所集”(凤凰却遑遑无处栖身),“谓凤皇兮安栖”(凤凰啊,你何枝可依),“凤皇高飞而不下”(凤凰高飞而不能落地),“凤亦不贪喂而妄食”(凤凰不贪求饲养而谋食苟活)。以上所引除提到“凤”外,还有“鷖”、“鸾”、“皇”诸鸟。“鷖”是凤凰的别名;“鸾”是凤凰的一类;“皇”,雄的叫凤,雌的叫皇(凰)。可见,它们均属于凤类。而“凤”本身就被称为“灵鸟”或“神鸟”。可见,楚人是把凤鸟作为神灵来崇拜的。
尚凤的习俗也可从考古材料中得到证实。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的刺绣品有二十一件,都是用来作衣物的面和缘的。这些刺绣品中有十七幅的花纹是有凤的,但凤的形态各异,无一雷同。最奇特而最华丽的凤在一件绣绢绵袍上,凤首如枭,凤腹近圆,正面而曲腿,双翼齐举,两个翼端都内勾如凤首。因为形态怪异,所以有人称它为“三头凤”,有人称它为“猫头鹰”,也有人称它为“怪鸟”。其实,它还是凤,而是可能是图腾遗痕更加鲜明的凤。出土的木雕作品中有虎座立凤,凤昂首展翅,作欲飞状,两胁有鹿角。出土的漆器也有凤的纹饰,这些凤纹多是变形的,它们多依靠主要的形体特征,及S形纹或流云纹,卷云纹和花枝纹的构图特征,唤起观赏者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变形的凤纹,有时达到了只剩一首或兼有一尾、一羽、一爪的程度,但是与流云纹、花枝纹配合后,仍是别有情趣。所有这些都是把凤看作了一种吉祥的鸟,这也和屈原、宋玉等楚辞家把鸾凤比作君子的寓意是相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