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传感器安装在三元催化器之前的排气管上(图2-1-2),用来检测排气中的氧气浓度,以此间接推算混合气的空燃比。有的车型在三元催化器前、后各安装一只氧传感器(图2-1-3),后面的是副氧传感器,用于检测三元催化器的净化效率。
图2-1-2 氧传感器在排气管上的安装位置
图2-1-3 主、副氧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1)氧传感器的类型
按材料分为二氧化锆(ZrO2)氧传感器和二氧化钛(TiO2)氧传感器。二氧化锆氧传感器一般在350~400 ℃才能正常工作,因此有加热型和非加热型二氧化锆氧传感器。
按安装位置分为主氧传感器和副氧传感器(图2-1-3)。
按检测精度分为窄域氧传感器和宽域氧传感器。宽域氧传感器可以检测稀薄混合气状态下的燃烧情况。
2)氧传感器的应用及结构原理
(1)氧传感器的应用。用氧传感器进行空燃比闭环控制,在理论空燃比约为14.7 时,氧气和汽油完全燃烧,同时,三元催化器的净化率最高。
(2)二氧化锆氧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如图2-1-4 (a)所示,非加热型氧传感器的二氧化锆管的内、外表面有一层铂电极,锆管的内表面通大气,并用导线引出。锆管的外表面搭铁,并通排气管的废气。多孔氧化锆陶瓷体允许氧渗入其固体电解质内,当温度高达350℃时,氧气发生电离,如果陶瓷体内侧大气中含氧量与陶瓷体外侧的含氧量不同,即存在浓度差,则在固体电解质内的氧离子从大气侧向排气侧扩散,氧化锆内、外两侧极间就产生一个电压,氧化锆内形成微电池,如图2-1-4 (b)所示。当混合气稀时,有部分氧没有燃烧,排气中氧的含量高,锆管内、外表面氧离子浓度差小,输出的电位差较低,约0.1 V。反之,当混合气较浓时,燃烧后的废气中氧离子少,锆管内、外表面氧离子浓度差大,输出的电位差较高,约为0.9 V,电路如图2-1-5 (a)所示。当混合气接近理想空燃比14.7时,氧离子浓度差急剧变化,输出的电位差从0.9 V 急剧变化至0.1 V,如图2-1-5 (b)所示,因此,氧传感器起到一个调整混合气浓、稀开关的作用,实物如图2-1-4 (c)和(d)所示。
图2-1-4 二氧化锆氧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a)结构;(b)工作原理;(c)三线氧传感器;(d)单线氧传感器
图2-1-5 非加热型氧传感器
(a)电路;(b)信号
加热型氧传感器(图2-1-6)可以安装在离发动机较远的排气管上。当发动机负荷小、排气温度低时,加热器通电,保证氧传感器正常的工作温度(300 ℃以上,该温度条件下电阻小、信号强)。
图2-1-6 加热型氧传感器
(a)结构;(b)电路;(c)实物
为了防止铂膜被废气腐蚀,在铂膜外覆盖一层多孔陶瓷层,外面加一个开有槽或孔的金属护套。氧传感器的接线端有一个金属护套,其上开有一个小孔,使二氧化锆传感器内侧通大气,如图2-1-7 (a)所示。加热型氧传感器的插头如图2-1-7 (b)所示。
(3)二氧化钛氧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二氧化钛氧传感器采用“N”型半导体元件制成,其结构原理如图2-1-8 所示,主要包括二氧化钛厚膜元件、保护套管、连接线等。
图2-1-7 加热型氧传感器的结构
(a)结构;(b)插头
图2-1-8 二氧化钛氧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a)二氧化钛氧传感器的结构;(b)二氧化钛氧传感器的电路;(c)混合气浓度与氧传感器电阻的关系;(d)混合气浓度与氧传感器电压的关系
图2-1-9 稀混合比传感器的线路
(4)稀混合比传感器(Lean Air Fuel Sensor)的结构原理。二氧化锆及二氧化钛氧传感器的工作范围都是在过量空气系数λ=1 附近(空燃比为14.7∶1),一旦超出此范围,测量误差极大。而缸内直喷发动机能在空燃比达20∶1 以上的超稀薄混合气情况下燃烧。此时上述氧传感器便无法胜任了。
图2-1-9 所示是稀混合比传感器的线路,是在二氧化锆氧传感器的基础上扩充功能形成的。氧离子在二氧化锆组件内移动时,会产生电动势。反之,若将电压施加于二氧化锆组件上,即会造成氧离子移动。利用这一原理,计算机可将氧离子控制在希望的数值。
如图2-1-10 所示,传感器的感应组件分为两部分,即与排气管废气接触的第一感知器和与大气接触的第二感知器。其电路如图2-1-11 所示,第一感知器不是比较废气与大气之间的含氧量,而是比较废气与扩散管之间的含氧量,结构与二氧化锆氧传感器一样,它会将电压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而扩散管内氧离子含量,是ECU 通过控制二氧化锆组件上的电压、改变氧离子移动控制的,即ECU 只要改变电压的大小,即可改变含氧量。目的就是要让第一感知器持续维持0.45 V 的电压,也就是说,让第一感知器一直在λ=1 (空燃比为14.7∶1)附近变化。
图2-1-10 稀混合比传感器结构示意
图2-1-11 稀混合比传感器的电路
3)氧传感器的电路连接和电路检测
(1)氧传感器的电路连接。
①四线氧传感器。四线氧传感器典型线路如图2-1-12 (a)所示,4 条线分别是氧传感器产生信号的两条线、加热器的两条线。有的车型氧传感器产生信号接地线和加热器电源线不经过发动机ECU (ECM、PCM),如图2-1-12 (b)所示。
图2-1-12 四线氧传感器典型线路
(a)二氧化钛氧传感器;(b)二氧化锆氧传感器
②三线氧传感器。三线氧传感器取消了接地线,利用氧传感器外壳搭铁。
③两线氧传感器。非加热型氧传感器,只有产生信号的两条线。加热型二氧化锆氧传感器取消了接地线。
④单线氧传感器。非加热型氧传感器只有信号线,取消了接地线。
(2)氧传感器的电路检测。以丰田锐志5GR- FE 发动机氧传感器为例。丰田锐志5GR-FE发动机氧传感器有主、副两个二氧化锆氧传感器,电路如图2-1-13 所示。
图2-1-13 锐志氧传感器电路
①氧传感器电阻检测。分别断开前、后氧传感器 (HO2S)的连接器I47 和I27(图2-1-14),测量各端子间的电阻。20 ℃时1 脚与2 脚之间的电阻为11~16 Ω (加热器),1 脚与4 脚之间的电阻大于10 kΩ,否则,说明氧传感器有故障。
图2-1-14 连接器I47 和I27
②ECU 控制氧传感器线路检测。如图2-1-15 所示,将点火开关置于“ON”挡,分别测量HT1B (A5-2)与E1 (D4-7)、HT2B (A5-1)与E1 (D4-7)之间的电阻,应为9~14 Ω。否则,说明ECU 控制氧传感器线路有故障。
图2-1-15 ECU 的连接器
③氧传感器线路检测。分别断开前、后氧传感器(HO2S)的连接器I47 和I27,断开ECU 的连接器A5。测量I47 和I27 与A5 之间对应端子间的导通性(图2-1-16),电阻应该小于1 Ω。测量I47、I27、A5 各端子与车身搭铁之间的绝缘性,电阻应该大于10 kΩ。否则,说明线束有断路或短路故障。
图2-1-16 氧传感器与ECU 连接器端子名称
(a)氧传感器的线束侧连接器;(b)ECU 连接器A5 各端子的名称
④氧传感器电压检测。将氧传感器连接器导线引出,在发动机运转时,从引出线上测量电压。丰田车型也可以从故障诊断座的ox1 和ox2 孔测量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氧传感器的电压与故障部位对照见表2-1-1。
表2-1-1 氧传感器的电压与故障部位对照
氧传感器电压检测程序如图2-1-17 所示。
4)氧传感器故障诊断
(1)利用氧传感器波形诊断故障。
①氧传感器波形与发动机工作状况的关系:氧传感器随时测定发动机排气管中含氧量,以监测发动机燃烧状况。当发动机燃烧不正常时,必然引起氧传感器电压信号的变化,通过观察氧传感器的信号波形,便可以判断发动机某些故障。因此,有人把氧传感器看作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看门狗”,因为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整个空气燃油反馈控制系统的运行性能。
图2-1-17 氧传感器电压检测程序
②氧传感器的正常波形。
a.二氧化锆氧传感器的正常波形。如图2-1-18 所示,发动机怠速时,10 s 内有3~6个浓-稀振幅,用发光二极管检测,闪亮3~6 次。当转速在2 500 r/min 时,有10~40 个浓-稀振幅。最高电压要大于0.85 V,最低电压在0.075~0.175 V。从高峰(浓)到低峰(稀)波形应该垂直下降,响应时间少于100 ms。
图2-1-18 二氧化锆氧传感器正常波形
b.二氧化钛氧传感器的正常波形。如图2-1-19 所示,电压为0~5 V,从高峰(稀)到低峰(浓)波形变化陡峭,对称无杂波。怠速时,平均电压为2.25 V。当转速在2 500 r/min时,平均电压为2.92 V。加减速时,正常波形如图2-1-20 所示。
(www.zuozong.com)
图2-1-19 二氧化钛氧传感器正常的波形
(a)怠速;(b)2 500 r/min
图2-1-20 加减速时二氧化钛氧传感器的正常波形
(a)全加速;(b)全减速
③氧传感器的杂波。
a.杂波的类型,如表2-1-2 所示。
表2-1-2 二氧化锆氧传感器杂波的类型
由表可知,严重杂波的振幅大于0.2 V,在示波器上表现为从氧传感器信号电压波形顶部向下冲过0.2 V,或达到信号电压波形的底部尖峰。在发动机持续运转期间,它会覆盖氧传感器的整个信号范围。发动机处在2 500 r/min 稳定运行时,严重杂波能够持续几秒,则意味着发动机有故障。因此,这类杂波必须予以排除。
b.杂波产生的原因。
ⓐ系统设计,例如不同的进气管通道长度等。
ⓑ各种原因造成的点火不良,如点火系统故障、混合气过稀、混合气过浓、真空泄漏、气缸压缩压力和各缸喷油不一致等。
ⓒ发动机零部件老化。
ⓓ系统的各种机械故障(进气管堵塞、气门卡滞或漏气等)。
④有故障时氧传感器的波形。
a.氧传感器通气孔堵塞时的波形,如图2-1-21 所示。
图2-1-21 氧传感器通气孔堵塞时的波形
b.氧传感器质量不合格或老化失效的波形,如图2-1-22 所示。
图2-1-22 氧传感器不合格或老化失效的波形
c.混合气过稀时氧传感器的波形,如图2-1-23 所示。
图2-1-23 混合气过稀时氧传感器的波形
d.如图2-1-24 所示,当转速在2 500 r/min 时,个别气缸的进气歧管泄漏时氧传感器的波形。
图2-1-24 进气歧管泄漏时氧传感器的波形
e.混合气过浓时氧传感器的波形,如图2-1-25 所示。
图2-1-25 混合气过浓时氧传感器的波形
f.点火系统有故障时氧传感器的波形,如图2-1-26 和图2-1-27 所示。
图2-1-26 缺火时氧传感器的波形
图2-1-27 间歇性缺火时氧传感器的波形
g.喷油系统有故障使混合气过浓时氧传感器的波形,如图2-1-28 所示。
图2-1-28 喷油系统有故障使混合气过浓时氧传感器的波形
⑤副氧传感器的波形。主氧传感器信号用作混合控制的反馈信号,副氧传感器信号用来测试三元催化器的净化效率,如图2-1-29 (a)所示。当三元催化器净化效率降低时,副氧传感器信号的幅度就会增大,如图2-1-29 (b)所示。
图2-1-29 主、副氧传感器的波形
(a)三元催化器正常;(b)三元催化器不正常
(2)利用氧传感器故障码诊断故障。以一汽花冠1NZ-FE、2NZ-FE 氧传感器为例。
①氧传感器故障码和故障原因。一汽花冠1NZ-FE、2NZ-FE 氧传感器故障码及故障原因见表2-1-3。
表2-1-3 一汽花冠1NZ-FE、2NZ-FE 氧传感器故障码及故障原因
续表
②氧传感器的电路。一汽花冠1NZ-FE、2NZ-FE 氧传感器的电路如图2-1-30 所示。在排气管三元催化器前、后各安装一个四线二氧化锆氧传感器。
图2-1-30 一汽花冠氧传感器的电路
③氧传感器故障码的检修。
a.故障码P0130 和P0136 的检修步骤。
ⓐ读取故障码。若只有故障码P0130 或P0136,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故障码P0130 或P0136 与其他故障码同时存在,则先进行其他故障码的检查。
ⓑ读取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发动机转速为2 500 r/min,预热氧传感器约90 s,用故障测试仪读取怠速时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其应在小于0.4 V 和大于0.55 V 之间反复交替变化。若正常,则进行第ⓘ步检查;若不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
ⓒ检查ECU 与氧传感器间的配线和连接器。断开氧传感器连接器和发动机ECU 连接器E12,检测发动机ECU 连接器E12 端子6 (OX1A)与氧传感器连接器端子4 (OX1A)间的电阻,其应为1 Ω 或更小。检测发动机和ECU 连接器E12 端子6 与端子9 的电阻,其应为1 MΩ或更大。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检修或更换配线和连接器。
ⓓ检查是否发生失火现象。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检查火花塞跳火情况和点火系统。
ⓒ检查排放控制系统。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检修排放控制系统。
ⓕ检查燃油压力。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检查燃油系统。
ⓖ检查喷油器。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更换喷油器。
ⓗ检查排气系统是否泄漏。若正常,则更换氧传感器;若不正常,则检修漏气点。
ⓘ清除故障码,给氧传感器加热,读取故障码。若有故障码P0130、P0136 输出,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没有故障码P0130、P0136 输出,则检查或更换ECU。
ⓙ检查车辆燃油是否耗尽。若正常,则系统正常;若不正常,则检查是否是间歇性故障。
b.故障码P0135 和P0141 的检修步骤。
ⓐ检查发动机ECU。将点火开关转至“ON”位置,检测发动机ECU 连接器E12 端子8(HT)与端子9 (E2)的电压,其应为9~14 V。若正常,则检查并更换发动机ECU;若不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
ⓑ检查氧传感器。脱开氧传感器连接器,检测氧传感器连接器端子2 (HT)与端子1( +B)的电阻,20 ℃时其应为11~16 Ω。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更换氧传感器。
ⓒ检查发动机ECU 与氧传感器间的配线和连接器。脱开氧传感器连接器,脱开发动机ECU 连接器E12。检测氧传感器(1 列1 号传感器)端子2 与发动机ECU 连接器E12 端子8的电阻,其应为1 Ω 或更小。检测发动机ECU 连接器E12 端子9 与端子8 的电阻,其应为1 MΩ 或更大。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修理或更换配线和连接器。
ⓓ检查ECU 电源电路。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修理或更换ECU 电源电路。
ⓒ检查配线和连接器。脱开蓄电池负极电缆,脱开氧传感器连接器,检查断路继电器插座连接器端子3 与氧传感器连接器端子1 间的电阻,其应为1 Ω 或更小。若正常,则检查并更换发动机ECU;若不正常,则修理或更换配线和连接器。
c.故障码P0171 和P0172 的检修步骤。
ⓐ检查排放控制系统。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修理或更换排放控制系统。
ⓑ检查燃油压力。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修理或更换燃油系统。
ⓒ检查喷油器。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更换喷油器。
ⓓ检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更换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检查火花塞跳火情况和点火系统。若正常,则进行下一步检查;若不正常,则修理或更换点火系统。
ⓕ更换一个好的氧传感器,检查故障是否消失。若故障消失,则更换氧传感器;若故障不消失,则检查并更换ECU。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