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郭巨卫生院医士李书田施行全县第一例小儿胫骨骨髓输液,之后以此法挽救了大量脱水患儿。次年,在基层自验自献,输血350毫升救治重症肺结核大咯血的张某。
1956年,李书田施行第一例唇裂(兔唇)修补术,系全县首例。
1958年,夏收夏种(8月)季节,大批青壮年发生钩端螺旋体病,死于大咯血者,在郭巨乡已有6例,病者甚众(当时未见确切统计),群众十分恐慌。该病诊断方法虽已经明确,但在当时的书刊上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李书田医士当时急于找到有效方法,受到青霉素对梅毒和口腔文森氏螺旋体病(走马牙疳)都有卓效的启发,联想可用于治疗该病。虽无文献参考,存在一定风险,但若皮试阴性则对患者无害,就决心试用。他又见患者都呈极其虚弱、疲乏不堪的状态,考虑可能是由于极度紧张的强劳动,体力严重消耗所致,考虑给予糖和维生素的补充。运用青霉素加支持疗法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第一例用常规剂量青霉素,患者发生严重寒战,经处理后治愈。李医士考虑到梅毒的治疗也有这类情况出现,于是进一步阐明赫塞默反应的防治。连续15例治愈后,书面汇报至宁波市卫生局,得到吴元章局长的肯定,立即向慈溪等流行严重的所属县推荐,抢救了大批患者。这一方案于三年后在杂志上才见同类报道,迄今在《哈里森内科学》第15版、《实用内科学》第11版仍推荐沿用。(www.zuozong.com)
1962年,李书田实施了宁波地区第一例输精管结扎术。当年白峰乡门浦大队有一位第九胎难产妇,其夫苦苦哀求医生为他们解除再孕之苦,于是李医士为他做输精管结扎术。手术顺利,术后生活美满,常来院道谢,情真意切。这也使以后在计划生育手术中开展“男扎”在郭巨地区有了群众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