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城郭巨:重要传染病、流行病历史

古城郭巨:重要传染病、流行病历史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记载和老人回忆:民国年间当地发生7次霍乱大流行。霍乱一直是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通过积极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农村水改工程不断完善,以及爱国卫生运动的不断深入,老百姓普遍用上了安全的饮用水,并且在每年流行季节中郭巨(中心)卫生院均设有肠道门诊,疫情得到科学防范和扑灭,使副霍乱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以后通过基本消灭后监测,对晚期丝虫病病人开展查治。

古城郭巨:重要传染病、流行病历史

霍 乱 发病记载始见于民国《镇海县志》:“道光元年(1821)八月,桃李花开。夏秋间霍乱盛行,犯者上吐下泻,不逾时殒命,城乡死者数千人。”据记载和老人回忆:民国年间当地发生7次霍乱大流行。1937年8月起,霍乱流行为时长达3个月,死亡900余人;1942年流行连续2个月,柴桥、郭巨一带死亡60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至1961年未报告霍乱病例。1962—2004年的42年中,发病率在0.29—106.45例每10万人之间,流行强度最大的是1994年,流行时间持续2个月。霍乱一直是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通过积极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农村水改工程不断完善,以及爱国卫生运动的不断深入,老百姓普遍用上了安全的饮用水,并且在每年流行季节中郭巨(中心)卫生院均设有肠道门诊,疫情得到科学防范和扑灭,使副霍乱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丝虫病 俗称“大脚疯病”。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部队协助抽查某地居民1439人,检出微丝蚴阳性135人,阳性率为9.4%。1958年普查56365人,检出微丝蚴阳性3519人,阳性率为6.24%。1972—1975年,当时的“四病”防治小组对有代表性的山区、半山区、平原地区进行血检,阳性率最高的为郭巨盛岙村5.4%,柴桥镇昆亭为0.13%(以上为山区),塔峙金家村(半山区)为0.57%,下邵枫二村(平原)为0.51%。1958年起以治疗病人为主,结合环境改造、药物喷洒灭蚊、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等措施。历经普查普治、复查复治和基本消灭考核三个阶段,于1983年在自查基础上,经宁波市丝虫病考核组验收,证实全区微丝蚴阳性率以村为单位均在1%以下。1984年,浙江省卫生厅确认北仑区基本消灭丝虫病。以后通过基本消灭后监测,对晚期丝虫病病人开展查治。1996年底实现消灭丝虫病,以后每年对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开展丝虫感染率抽样调查。1997—2004年全区累计监测当地居民2159人、流动人口3004人,均未发现微丝蚴感染者。(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