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散论:八旗制度的由来与特点

中国历史文化散论:八旗制度的由来与特点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旗制度是清朝实行最早的制度,由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政权过程中创立,是一种兵民合一、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八旗制度由满族氏族社会的被称为“牛录”的组织形态演化而来。努尔哈赤为了部族治理和统一女真各部战争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一种固定的军政合一的统治形式,并逐步形成了八旗制度。各旗各有旗主,由努尔哈赤的亲族子侄担任,称为八固山贝勒,又称八和硕贝勒。

中国历史文化散论:八旗制度的由来与特点

八旗制度是清朝实行最早的制度,由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政权过程中创立,是一种兵民合一、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八旗制度由满族氏族社会的被称为“牛录”的组织形态演化而来。女真人凡是出征狩猎,皆以十人为一个组织单位,十人中公推一名强健有力者作为头领,带领其余九人行动。这个被推为首领的人称为“牛录额真”。“牛录”的原意是“大箭”,“额真”的含义是“主”,亦即首领。这个组织是一种临时组织,行动结束,牛录额真即撤销。努尔哈赤为了部族治理和统一女真各部战争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一种固定的军政合一的统治形式,并逐步形成了八旗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首先建立黄、白、红、蓝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又增设四旗,称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镶,俗又称为“厢”,因而也称厢黄旗、厢白旗、厢红旗、厢蓝旗。原来黄、白、红、蓝四旗则称为整黄、整白、整红、整蓝旗,俗称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各旗各有旗主,由努尔哈赤的亲族子侄担任,称为八固山贝勒,又称八和硕贝勒。八固山贝勒之下,又设八固山额真,作为旗主的总管大臣,也由努尔哈赤的子侄及亲族担任。旗主之下分为三级组织。每三百丁为一牛录,设一名牛录额真(汉称为佐领);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名甲喇额真(汉称为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设一名固山额真(汉称为都统),固山额真之下,设梅勒额真(汉称为副都统),即固山额真的副手,协助管理旗中事务。可见,这是一具有严密组织和领导层级、军政职能兼具的统治形式,具有很强的战斗力。[2]

入关之后,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中央和地方政权组织形式的变化,八旗的组织形式逐渐松弛。加上清朝给予八旗有功人员以崇高地位、优厚待遇,而且地位和待遇“世袭罔替”,八旗作为生产和军事组织职能和成员个人能力逐渐消解,八旗子弟已经消磨了入关时期的锐气。袭封贵族自幼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不习骑射,甚至不会满语;整天游手好闲,沉湎酒色,聚赌宿娼,腐化堕落。最后,八旗子弟甚至成为游手好闲、一无所能、生活不能自理的官宦子弟的代称。(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