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盐铁私有”是不允许的,严格实行“盐铁官有”,所以铁钉一直没有进入建筑的主要材料之列。明清时期,铁钉已广泛应用,但造房子依然以榫卯为主。榫卯,几乎是建筑的灵魂所在。塔高60余米的山西应县木塔,整塔由榫卯结构制成,不费一根铁钉,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利用卯榫加固,无论造房子还是做家具,几乎不必用钉子。在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主要用的就是这种结构方式。这是古代木匠必备的基本技能,手艺高低就看榫卯——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严丝合缝且极为坚固。
花格,按古人的说法,具有压邪的功能,那些富于祥瑞意义的图案寄托着民间美好的期许。数千年来,历代工匠在传承中摸索创新,形成了古典花格榫卯技艺的各种风格,体现在江南建筑上的工艺日趋完美,往往成为“点睛”之笔。
这一中国古代工匠大智慧的创造,在大场被传承并发扬光大,成就为大场花格榫卯。
大场花格榫卯
大场花格榫卯技艺的佼佼者陈标,被选为宝山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古人传下来的平面花格榫卯,到了他的手里,变成了立体花格榫卯。他用成千上万厚度仅0.15厘米的小木片,拼出人字格、万字格、龟纹格等花格,并与其他部件以榫卯装配成整体,创造出大场独有的花格榫卯技艺作品。更为创新的是,花格榫卯技艺被他运用于工艺品制作,工艺品选小叶紫檀、黄花梨和老红木为材,以微型的锯、刨、凿、刀为工具,以榫卯技法和多种专业技能为基础,融入绘画雕刻的艺术手段,创作出百寿瓶、百福瓶、福禄寿花格瓶等一批巧夺天工的作品。(www.zuozong.com)
这些作品的制作非常吃工夫——先要画好图纸,然后按照图纸做塑料模型,仔细计算尺寸,作为构件的一万多个紫檀木片都是一片一片锯出来、凿出来的。每件作品,要用掉50公斤紫檀毛料,制成的成品仅10公斤重,可见要求之高、难度之大。百寿瓶、百福瓶从设计到完工,花了两年多时间。两件木瓶的花格都是人字格。百福瓶的瓶盖上,人字格中间雕着蝙蝠、仙桃、古钱组成的图案,意蕴吉祥;百寿瓶上则雕有牡丹花纹,意蕴长寿。瓶盖口打磨得十分光滑,木瓶的瓶盖和瓶身丝丝入扣,圆柱形的瓶身全部用紫檀小木片榫卯连接而成,人字格的花纹图案组成一个层次丰富、散发韵律美的紫檀花格大木瓶。在福瓶的人字格中间,雕有100个不同字体的“福”字;在寿瓶的人字格中间,雕有100个不同字体的“寿”字。两件作品,古朴凝重,典雅大气。1米多高的木瓶,没有支撑形体的柱子,全靠那成千上万片的小木片用榫头连接,而整件作品却十分结实。
梅瓶
福禄寿瓶
陈标工作室里的古典花格作品,有平面的屏风、横匾,有在圆柱形、方形、六边形等立体曲面上制作的古典花格艺术品,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福禄寿花格瓶,高72.8厘米,宽28厘米,六角形的瓶盖雕的蝙蝠图案纹饰清晰,瓶身整体由龟纹格组成,细看龟纹格,由一万多片仅1.5毫米厚的黄花梨小木片通过榫头连接而成。因榫卯连接天衣无缝、不留痕迹,乍一看还以为是雕出来的呢。整件作品纹格端庄、大气、典雅,更衬托出瓶的古朴凝重。这件作品,在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陈标,则在2015年荣获“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创立的“古典花格榫卯技艺”,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第三批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
然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工艺层出不穷,钢筋混凝土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复合板家具批量生产,使榫卯技艺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年轻一代,谁还有耐心投入打磨天衣无缝的榫卯?慢工出细活精神与快节奏的实用主义是多么的背道而驰。中国榫卯的明天在哪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