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淞口灯塔:上海港的助航标志与观景点

吴淞口灯塔:上海港的助航标志与观景点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吴淞口灯塔,是中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这第一道大门的重要助航标志,如今也是上海港的标志性建筑和观景点之一。从此,吴淞口灯塔被赋予了现代工业文明。吴淞口灯塔的前世今生,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数百年的沧桑变迁。国家邮政局为此发行《现代灯塔》特种邮票,全套4枚,吴淞口灯塔与天津大沽灯塔、广东桂山岛灯塔、海南木栏头灯塔一起入选。2006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现代灯塔》特种邮票,吴淞口灯塔入选

吴淞口灯塔:上海港的助航标志与观景点

独特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吴淞素有“重洋门户”之称。而吴淞口灯塔,是中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这第一道大门的重要助航标志,如今也是上海港的标志性建筑和观景点之一。

吴淞口灯塔

明永乐十年(1412年),为保障吴淞口外船舶的航行安全,在长江口南岸(今浦东新区高桥镇临江畔)筑起一座土山,竖起航行标志,山顶可点烽火郑和船队下西洋时,自浏家港出发经吴淞口出海,就是“宝山”烽烟给指明的航向。随后,在潮水的冲刷下,宝山烽堠坍塌。

直到1843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五个通向口岸。上海开埠,海上航运渐盛,吴淞口再次热闹起来,进出吴淞口的外国商船逐年增多。1866年,上海江海关为引导船只安全入黄浦江,在吴淞口外设置黑色方形灯塔,上置红、绿、白三色或一色长明灯,原属江海关第68灯。嗣后,导航设施陆续增多,并经数次改易。

那时候,黄浦江最浅处水深只有3.1米,远远不能满足港口、航运发展的需要。荷兰总工程师奈克研究制定了吴淞口至鳗鲡嘴的导治线(浚浦线),开始系统整治黄浦江航道。整治的重点工程之一,就是修筑吴淞口导堤。吴淞左导堤工程于1907年开工,1910年建成。左导堤(浦西)石埂全长1395米,呈圆弧形伸入长江急流区,半径2.4公里,平均断面底宽为45米,以1:10的坡度,由西向东逐渐下降,直到江底。导堤可理顺吴淞口水流,堵拒长江上游夹带泥沙的来水,缩窄了口门宽度,清除了吴淞内沙和吴淞外沙两个拦门浅滩,航道得到了冲深。总造价为白银202万两的这项工程,包括主导堤、斜向海塘堤及工作港三部分,由荷兰利济公司(East Asiatic Dredging Co)承建,称为“吴淞石埂”。为方便航行,在石埂东终端设趸船,晚上点灯作为航标。

1950年代吴淞口灯塔的身影

吴淞口导堤建成后,由于堤身标高只有3至3.5米,涨潮时整个导堤没入江中,过往船舶经常触坝搁堤。1928年,民国政府拆除石埂东端的趸船,在导堤最外端建造河塘灯桩,新安置重20余吨的固定灯标,日夜发光,这就是最早的吴淞口灯塔。后因建造年代较久,桩身的高度、灯光的高度都不够,而且桩体严重倾斜,船舶难以识别,尤其到灯塔导堤涨潮时易淹没,给航行带来安全隐患,常有小船搁于导堤上。

吴淞口灯塔(www.zuozong.com)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灯座靠水三面大石块被冲下坍,危及灯座,上海航道局于1951年、1953年两次抛石修理,费资旧币5亿余元。1957年,组织人员踏勘及测量全导堤,获得详细资料,并局部整修。为防止堤旁河泥逐年被冲刷而导致堤向浦江滑移,1958年始,在导堤堤脚边抛泥30余万立方米,在导堤外10至20米外抛石807吨,以护坡脚。1964年,又一次详细勘查、测量与潜摸。1965年初至1966年底,又实施沉排护底、抛石护坡、修补堤面等工程,工程耗费85万元。1975年,首次应用太阳能电池板匹配镍镉电池为航标灯提供能源。1988年,上海海事局改造重建河塘灯桩,改桩身为圆锥形铁筒,并改名为“吴淞口灯塔”。

1998年9月26日开始改造重建灯塔,次年12月29日,一座白色圆柱形钢筋混凝土灯塔屹立于吴淞口导堤最外端的水天之际。塔高20.1米,灯高17.4米,射程可达13海里,备灯射程7海里,装有雷达应答器,无人值守的灯塔开始发光。从此,吴淞口灯塔被赋予了现代工业文明。

假如一艘船夜行至离上海13海里内的海面时,看到灯塔的光芒,就能确定抵达了上海吴淞口。

吴淞口灯塔的前世今生,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数百年的沧桑变迁。

2006年,国际航标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航标协会(IALA)第十六届大会在中国上海举行。国家邮政局为此发行《现代灯塔》特种邮票,全套4枚,吴淞口灯塔与天津大沽灯塔、广东桂山岛灯塔、海南木栏头灯塔一起入选。

2006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现代灯塔》特种邮票,吴淞口灯塔入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