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约于1851年的水晶宫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建约于1851年的水晶宫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于1851年的“水晶宫”是为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而建造,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由英国园艺师J.帕克斯顿按照当时植物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设计。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宽约124.4米,长约564米,共五跨,高三层,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

建约于1851年的水晶宫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社会变革迅速,“效率、实用、简单”渐渐成为工业社会的审美标准。建筑设计的核心不再是“唯美追求”,而是“技术”与“功能”结合,工业化产品——玻璃和钢材的广泛应用,为建筑师提供了多样化的造型手段。建筑业进入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轨道,重要建筑通过招标来完成,建筑师成为竞争机制中的自由职业者,促进了建筑艺术个性的发挥和建筑风格流派的形成。

建于1851年的“水晶宫”(图2-73)是为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而建造,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由英国园艺师J.帕克斯顿按照当时植物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设计。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宽约124.4米,长约564米,共五跨,高三层,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由于采用装配式结构,建筑构件模数化、构建种类较少,便于工厂批量化生产,现场安装施工时间不到九个月。该建筑具有全新功能、快速建造、技术先进的特点,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摈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原则(轻、光、透、薄),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水晶宫”虽然功能简单,但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图2-73 伦敦“水晶宫”

后来出现了多种新建筑风格和新技术的尝试,如强调浪漫田园风格工艺美术运动(图2-74)、新艺术运动(图2-75)、维也纳分离派(图2-76)等开创新装饰风格的建筑艺术流派,也出现了探索现代钢结构高层建筑芝加哥学派(图2-77),追求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草原式住宅(图2-78),崇尚建筑与工业化结合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图2-79)等建筑流派和风格,从艺术、技术、方法等方面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

图2-74 英国红屋

图2-75 巴塞罗那米拉公寓(www.zuozong.com)

图2-76 维也纳分离派展馆

图2-77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楼

图2-78 芝加哥罗宾住宅

图2-79 德国法古斯工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