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汤泉疗疾:福泉骊珠与帝后关系密切

清朝汤泉疗疾:福泉骊珠与帝后关系密切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朝从太祖努尔哈赤时起,就已经利用汤泉进行疗疾。入主中原以后,清初的最高统治者更是非常频繁地到各地汤泉洗浴和疗养。清末,慈禧太后也曾到汤山温泉进行洗浴。与清朝帝后关系密切的汤泉,除遵化汤泉、昌平汤泉和承德温泉外,还有赤城汤泉。由于人数众多,以至于朱砂泉竟因此而淤塞不流。清人洪亮吉在他所撰的《黄山浴朱砂泉记赞》中记载了这一事实。

清朝汤泉疗疾:福泉骊珠与帝后关系密切

进入清朝以后,人们对于汤泉的利用,虽未达到唐玄宗时的痴迷程度,但到汤泉去洗浴的次数也相当可观。

清朝从太祖努尔哈赤时起,就已经利用汤泉进行疗疾。入主中原以后,清初的最高统治者更是非常频繁地到各地汤泉洗浴和疗养。除了前述之世祖、摄政王多尔衮、圣祖到遵化汤泉之外,圣祖玄烨更是借出外巡幸的机会,频繁到各地的汤泉进行洗浴。

清圣祖玄烨一生所去最多的,除了遵化汤泉之外,还有北京小汤山汤泉、承德头沟汤泉和赤城温泉,而于怀来温泉,则只是去了一次,且只住了一天。

康熙十一年起,直到五十七年,圣祖玄烨共到昌平温泉13次,驻174天;赤城1次,驻30天;承德8次,驻19天;怀来1次,驻1天。

清朝皇帝去得最多的,当数昌平州的小汤山汤泉了。其主要原因是这里距离京城较近。昌平州与京城距离较近,且其地多汤泉。如昌平州城西北三十里有汤山,州城西南三十二里有汤峪山,州东南三十二里有新汤泉。这些地方,均有温泉涌出。清乾隆年间修纂的《日下旧闻考》载:昌平“州东三十里山下有温泉,行宫在焉”。康熙五年,清朝对小汤山汤泉进行疏浚,并建行宫。“汤泉,在州东南三十二里,有海子,水燠如沸。康熙五年凿大池二,砌以雕栏,复疏细渠,旁流四注,皆甃以白石,莹洁如玉,池上恭建行宫。”(《畿辅通志》卷五十八·舆地略十三·山川二)

清高宗弘历曾经多次到昌平汤泉,并留下许多歌颂温泉的诗篇。有乾隆六年御制《汤泉行宫即事》,乾隆七年御制《汤泉荷花》,乾隆十三年御制《题汤泉并蒂莲》,乾隆十八年御制《恭依皇祖〈温泉行〉原韵》。乾隆二十八年,又写《汤泉行宫八咏》。将温泉、柳色、池塘、玉兰、山亭、游鱼、书室、官鹤等八景分别写入自己的诗中。

清末,慈禧太后也曾到汤山温泉进行洗浴。这里还建有慈禧太后的汤池。

与清朝帝后关系密切的汤泉,除遵化汤泉、昌平汤泉和承德温泉外,还有赤城汤泉。清雍正朝纂《赤城县志》载:“汤泉,一作汤泉河,在县西山。出西山东流,至城南合水泉河,又东合沽河。”《明一统志》:“赤城汤泉在宣府镇城东一百四十里,自龙门镇北赤城寺侧山根涌出,暴热,旁有冷泉,浴之皆可愈疾。”清初,康熙皇帝曾奉太皇太后到此洗浴,以治疗皮肤病

封建社会,到汤泉进行洗浴是皇家的一项高贵、特殊的享受。清朝时,甚至当时一些蒙古王爷要到温泉洗浴,还需要事先向皇帝奏请。道光年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因病呈请皇帝,欲前往温泉坐汤。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九日宣宗下谕:“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自上年出痘以来,身体不甚爽利,著照所请准其前往库伦之北伊噜格河温泉坐汤,事毕即令速回。”(《清宣宗实录》卷三一八)

实际上,在一些偏远地区的温泉,因山高皇帝远,而成为一些游客和平民的游戏与沐浴之地。

清乾隆二年,江北大旱,百姓蜂拥而至黄山逃难。这些人聚居在黄山朱砂泉附近,并在泉中洗浴。由于人数众多,以至于朱砂泉竟因此而淤塞不流。清人洪亮吉在他所撰的《黄山浴朱砂泉记赞》中记载了这一事实。他写道:(www.zuozong.com)

地之宝,龙所守。浴者亵,湮厥窦。(乾隆二年,江北逃荒男女麇至,杂浴于池,未几大雷雨数日,即失池所在。后有定僧居池上,日祷于神。七年,池水复出。)僧有道,泉复归。云青红,池上垂。西汤岭,东汤口。饮泉人,无下寿。朱砂泉,紫云莽。无鼓钟,水石声,成宫磬。泉弯环,岭壁立。夏堪浴,冬可蛰。禅志定,梦亦无。气清明,天所都。(莽背即天都峰,)石何奇,长丰里。飞涛来,石或起。涛光青,潭气黑。云漫漫,雨工宅。霆为索,雷为鞭。呼龙起,雨大田。(是年夏秋,徽宁数府皆苦旱,)云门开,日正尽。雨霏霏,讶天漏。泉腹断,石肋摧。迤东峰,势益危。瀑四飞,崖半凿。头正仰,樵斧落。(飞瀑崖俗名珍珠挂帘。)

黄山的朱砂泉,给洪亮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在被遣戍归家之后,于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即他57岁那年,第三次来到黄山温泉洗浴,并作《黄山浴朱砂泉记》。洪亮吉对于自己这三次沐浴黄山温泉的经历十分得意。他在文章中记载说:第三次到黄山朱砂泉,“住凡三日夕,计七浴于汤泉,而所患若失,人皆异焉。盖温泉有三种,曰朱砂、曰矾石、曰硫磺。磺矾皆能捐夙疴、除积垢,而气实酷烈,久之不能堪也。惟朱砂性温而和,凉暖适中,浴之久可以浚神明而延年寿。然世苦不多遘,非地近而与山水有夙缘者,或毕世不一值焉。余得三涉于此,幸也。”

这些天然的温泉,不但洗浴着人们身上的灰尘,还有一种特殊的功效,即它们还温暖着那些衣食无着的灾民的身体。洪亮吉的赞中就有“夏可浴,冬可蛰”的语句,正反映着这样的一个历史现实。

黄山朱砂泉摩崖石刻

小汤山

清道光年间修纂的《招远县志》中,对贫民借温泉水以过冬的事,有更明确的记载。县令阮芳潮在其所作《和徐明府汤泉三十韵》中有这样的句子:“人人浴汤泉,朝昏无有懈。快意唱喁于,触口鸣天籁。汩汩水长温,洗濯功一大。且藏寒乞身,兼瀹贫婆菜。”作者在“且藏寒乞身”一句下注曰:“闻每岁隆冬有乞人无衣者,辄卧其中以自温。”看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温热如汤的汤泉不但有洗人污垢、去人癣疥的功效,还有为穷人遮体避寒的作用。天然汤泉给世人带来的利益,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广泛的了!近年来有报道说,在日本长野的公园里,有几只猴子冬日里悠闲地在享受着户外温泉浴,并借此来抵御着冬天的严寒。看来温泉之利,不但泽及于人类,而且惠及于禽兽呢!

进入民国以后,一些达官贵人们更是将洗温泉浴作为一种生活的享受。盘踞东北的军阀张作霖,还在辽宁兴城温泉附近,建起了自己的温泉别墅。这座别墅兴建于1920年,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整个别墅建有门厅、前厅、后厅等三套院。

昌平小汤山由于地近北京,所以成为封建皇帝和官僚们理想的休憩场所。但是,1900年秋,汤泉行宫被八国联军的侵略炮火毁成一片废墟袁世凯的公子袁克定,军阀徐世昌、曹汝霖等人到昌平小汤山,将清朝行宫略加修葺,在前宫地方建饭店旅馆,后宫地方辟为公园,从此这里成了民国时达官贵人的别墅山庄。徐世昌还题刻了“汤山别业”的汉白玉匾额。

北伐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召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于1928年7月11日至12日在汤山饭店召开编遣善后会议,商议裁军事宜。抗日战争时期,汤山饭店和汤山公园再遭劫火,从此一蹶不振。

今天,温泉正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温泉达2700多处,在这些温泉的附近,建起了大量的温泉度假村或温泉酒店,供人们到这里来沐浴与休闲度假。在人们的概念里,温泉不仅仅能用于疗养,也不仅仅是旅游场所。对于汤泉的利用和开发,是休闲度假与养生的完美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