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王杨谅送幼子上任温泉驻跸五天

汉王杨谅送幼子上任温泉驻跸五天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归来以后,从开皇十五年十一月辛酉日起到乙丑日,在温泉地方休沐。此次杨坚前后在温泉驻跸五天。汉王杨谅临行前,56岁的隋文帝以天子之尊,亲临温泉送自己的幼子上任。六年二月庚戌,幸温汤,壬午日,又校猎于骊山,唐高祖这次到骊山温泉洗浴,共历五天,到甲寅日离开骊山温泉。李世民第九子李治,即唐高宗继位以后,仍喜欢到温泉洗浴。

汉王杨谅送幼子上任温泉驻跸五天

南北朝后期,中国社会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大动乱之后,终于又迎来了一个大一统的和平时期。北周的外戚杨坚夺取了静帝宇文衍的帝位以后,定都长安。从此,中国自东晋时期开始出现的分裂局面终于得到了统一,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隋朝的统治者对于汤泉的利用也开始更加频繁起来。他们不但把汤泉当成是休闲与娱乐的场所,有一些重大的仪式也在这里举行。

《隋史》中对于隋文帝驾幸温泉的事,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开始有记载。

隋文帝杨坚像

开皇八年,隋文帝派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率军五十一万八千人,大举进攻南朝陈。次年正月,隋将韩擒虎、贺若弼分两路攻入陈的首都建康(今南京),陈后主陈叔宝被俘,陈亡。九年四月,隋文帝在骊山地方对奏凯归来的将士们进行犒赏。这是隋朝皇帝最早在温泉地方举行盛大仪式。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十二月,隋文帝杨坚东巡,至齐州、泰山等地。归来以后,从开皇十五年十一月辛酉日起到乙丑日,在温泉地方休沐。此次杨坚前后在温泉驻跸五天。

隋文帝杨坚的第五子杨谅非常受杨坚的宠爱。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杨坚夺得帝位当年,他就被隋文帝立为汉王,十二年又封为雍州牧,加上柱国,右卫大将军,在做了一年多的右卫大将军之后,又转为左卫大将军。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杨谅受命为并州总管,管辖着自华山以东,东到大海,南至黄河的五十二州的地方。汉王杨谅临行前,56岁的隋文帝以天子之尊,亲临温泉送自己的幼子上任。由此可见,隋文帝对于温泉是非常钟情的。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还命人在骊山汤泉植树造林,以美化温泉周围的环境,此次共“列松柏千株”。

进入李唐王朝时期,骊山温泉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唐高祖李渊夺取隋朝的帝位后,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十二月丙辰日,校猎于华池。六年二月庚戌,幸温汤,壬午日,又校猎于骊山,唐高祖这次到骊山温泉洗浴,共历五天,到甲寅日离开骊山温泉。(《旧唐书》卷一·高祖)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建立大唐王朝征战多年,身患多种疾病,因此,他对能够治病的温泉十分钟爱。他即位后,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二月己亥,幸温汤”,丙午日离开温泉回宫,在骊山温泉前后休息了8天。五年十二月“壬寅,幸温汤”,次日到骊山狩猎,戊申日回宫。这一次,他在骊山温泉休沐了7天。十五年正月,借驾幸东都洛阳的机会,李世民又到洛阳附近的汤泉洗浴休息。贞观十六年十二月“癸卯,幸温汤”,同贞观五年一样,仍于次日狩猎于骊山。这次狩猎,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在狩猎时天气大变,刮起了大风,一时间众兵士无法合围,致使猎物乘机脱逃。李世民在高山上看到后,心想这种情况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本想就此饶恕众人,可是又怕因此而致使军令不严。为了避免尴尬局面的出现,李世民遂回马躲到山谷之中。贞观十八年正月,唐太宗再幸温汤。这一年,他在这里新建“汤泉宫”。十九年他率师征高丽,途中到遵化汤泉洗浴,以除征途之疲乏。二十二年正月戊戌,李世民再幸骊山温汤,直到戊申日才还宫,这一次在温泉共住了11天。(《旧唐书》卷三·太宗下)

李世民第九子李治,即唐高宗继位以后,仍喜欢到温泉洗浴。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庚子,李治到陕西新丰温泉休沐,至乙巳日回京。此次休沐,前后共历6天。永徽五年三月,高宗李治到凤泉汤泉行浴。李治还写有《过温汤》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十月丁酉,李治以皇太子李弘监国,自己则车驾幸广成川温泉,丁未日自温泉回东都,在广成川温泉共休息11天。(《旧唐书》卷四·高宗上)仪凤元年(公元676年)二月丁亥,李治初次驾至汝州温泉。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借到东都洛阳巡视的机会,李治于二月癸丑日再到汝州温泉休沐,至甲子日还驾东都,在汝州温泉滞留了12天。永隆元年二月癸丑,李治第三次到汝州温泉,五日后从汝州温泉至河南少室山。(《旧唐书》卷五·高宗下)此汝州温泉,即汉桓帝刘志曾经到过的广成温泉。

武则天以女主当政,建立了大周政权,自称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她对于温泉浴的爱好,并不减于唐朝的男性皇帝。大周圣历三年(公元700年)腊月,她曾借到神都(即唐东都洛阳,武则天称帝后改东都为神都)巡幸的机会,到过汝州温泉,自戊寅日至甲戌日,在汝州温泉达57天之久。久视元年(公元770年)一月,武则天再幸汝州温泉,自丁卯日至戊寅日再至神都,共在温泉休沐24天。(《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

在唐朝前期的皇帝中,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都是命运多舛的人物。虽然他们在位时期都不长,但是在陕西新丰温泉和骊山温泉,却也都留下了他们的踪迹。

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在群臣推举之下重新登基为皇帝。但是,中宗李显重登皇位大宝,“不能罪己以谢万方,而更漫游以隳八政”。他没有励精图治,以求得国家的振兴,而是纵情声色,任意出游。他于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十二月甲午日驾幸新丰温泉,乙巳日自新丰温泉回京,在温泉住了11日。李显这次驾临新丰温泉宫,还赐大臣们浴汤池。为此,众臣工还纷纷献诗。上官婉儿也赋绝句三首进献,诗名为《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亦有《奉和圣制过温汤》:

凤辇胜宸驾,骊籞次乾游。

坎德疏温液,山隈派暖流。

寒氛空外拥,蒸汽沼中浮。

林凋帷影散,云敛盖阴收。

霜郊畅玄览,参差落景遒。

唐景龙四年三月甲寅日,李显又与群臣在渭川上的杯亭内行修禊礼。修禊礼,即是在杯亭内饮酒赋诗的礼仪。(《旧唐书》卷七·中宗·睿宗)景龙四年六月,中宗韦皇后和帝女安乐公主鸩杀中宗皇帝。中宗李显被投毒身亡之后,韦皇后立李重茂为帝,改元“唐隆”。韦氏为皇太后,欲效法武则天临朝称制。(《旧唐书》卷七·中宗·睿宗)

当年六月庚子夜,临淄王李隆基起兵,诛杀了篡夺朝政的韦氏和武氏党羽,皇太后韦氏也被乱兵所杀。此后,临淄王李隆基拥立自己的父亲相王李旦为帝,后世称为睿宗。李旦在位仅两年的时间,便于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将皇位传于皇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当年改元为先天。先天元年十月,李旦行猎于骊山,行幸温泉;十二月,李旦又驾临新丰温泉,并在渭水之川行猎。(《旧唐书》卷七·中宗·睿宗)

李隆基继位之后,在开元年间由于励精图治、用人得当,重用宋璟、姚崇、张九龄等一班贤臣,终于将一个百孔千疮的大唐王朝建成了一个兴旺强盛的国家。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开元之治”出现了。

但是在统治的后期,由于天下承平日久,李隆基遂忘记了前车之鉴。尤其是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他更是专门以犬马声色自娱。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奢侈欲望,当时宫中供贵妃院役使的织绣工匠就达到700多名,雕刻、熔造工又达到数百人。杨贵妃的姊妹兄弟五人,竞相修建豪华的宅第。在这种情况之下,皇帝李隆基又日益生出奢侈腐化之心,开始追求享乐。据史书记载,玄宗看到国库中的财物无数,更加“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极限”。(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六)玄宗此时在朝中所任用的宰相,也都是一些奸邪之人,如李林甫、杨国忠等。

李林甫,世人称为“李猫”,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物。对于朝中正直、有才能的大臣,他都要极力排挤,设计除去。为了防止别人夺权,李林甫更想方设法,数次使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全部落榜。他还对玄宗称贺说:皇帝广泛收罗人才,使得在野的人中,没有遗留下来的贤人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唐玄宗竟然信任了他一生。

杨国忠作为杨贵妃的堂兄,依仗着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在朝中更是飞扬跋扈,任意胡为。而李隆基对于杨国忠这样一个无德无才的奸佞,也是十分信任。杨国忠除了在朝中任宰相之外,还兼任四十余职。他整天在朝中发号施令,胡作非为,把朝政搞得更加黑暗。

而玄宗本人对于洗温泉浴,有着特殊的癖好。他从先天元年受父亲禅位,到天宝十五载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肃宗李亨,前后共计在位45年。这45年间,他到汤泉的次数,综合《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共达43次、合计1227天之多。这43次到温泉洗浴、休闲,除了到新丰温泉2次、凤泉汤3次和河南洛阳附近的成川汤1次之外,其余的37次都是到骊山温泉。尤其是在他宠幸杨贵妃以后,更是沉湎于在骊山华清池泡洗温泉、陪伴爱妃的糜烂生活中。

霓裳羽衣舞雕塑

李隆基驾幸温泉,有记载的最早是在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十月。他于八月接受父皇睿宗李旦禅位,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以校猎为名,到骊山洗浴温泉,由此可见李隆基对温泉洗浴一事的热爱程度。

开元年间共历29个春秋,这期间李隆基虽然几乎每年都要到骊山、凤泉、新丰、广成,尤其是到骊山去洗浴温泉,但是每次在温泉驻跸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正月至二月,他共在骊山温泉驻留了31天。在这一时期,玄宗还是一个励精求治的皇帝,颇思有所作为,能够任用贤能,并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朝中又有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一班正直朝臣执政,所以开元年间出现了一派兴盛景象。在这个时间内,唐王朝政局稳定,经济继续发展,被称为“开元之治”。杜甫在《忆昔》诗中,描绘了开元盛世的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个时期,不但物资供应丰富,而且社会秩序良好。人们外出不需携带防身武器,所经的道路上,还备有酒食以接待行人。开元盛世不愧是值得人们怀念的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

这一时期,唐玄宗到温泉行浴,在自身享受的同时,还能够以百姓之心为心,系念着万民的冷暖和饥渴。他的《幸凤泉汤》诗这样写道:

西狩观周俗,南山历汉宫。

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

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

益龄仙井合,愈疾醴泉通。

不重鸣岐凤,谁矜陈宝雄?

李隆基的这首诗,写出了他出巡的目的,就是借此来观民俗民风,沿途可以看到田野中的收成。此时的唐玄宗,尚有胸怀天下之心,不但自己在汤泉沐浴,还愿意与万民共享此种安乐。

宰相张说同时作了一首《奉和圣制幸凤汤泉应制》,对玄宗的诗加以诠释:

皇帝行猎,是为了用狩猎所得向太上皇帝尽孝;而出外游猎的同时,也体验了秋季大获收成的快乐;借巡幸之机存问民间孤老,更是体现了圣明天子关心民众生活的眷眷之情。

开元初期的唐玄宗,确实是一位圣明天子。但是正如《诗经》中所说的那样,“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作为封建社会一位有为的君主,李隆基没有把自己前期的做法贯彻始终,使这种大好形势继续发展下去。在开元后期,他只想着高居无为,贪图享乐,从而使得整个国家机器都腐化堕落起来。

唐玄宗在开元时期就对骊山行宫进行扩建,到了天宝年间此项工程仍然在继续。他环骊山列宫殿,在宫殿周围缭绕宫墙,把骊山宫殿与长安的兴庆宫、大明宫连成一体,并将温泉宫改建成华清宫。李隆基对于温泉洗浴的酷爱,也带动了一批高官贵族在骊山汤泉疯狂兴建府第。

当时的很多达官贵族在骊山建起了自己的府邸。如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御史中丞杨慎矜等人,都在骊山温泉建了自己的宅第。天宝十一载十月,李林甫虽已病入膏肓,但仍抱病随玄宗到骊山温泉。数日后病情加重,有巫婆告诉他说,只要见到皇帝病情就会减轻。当时玄宗想要亲自到李林甫的府上探望,被左右谏止。于是玄宗降敕,命李林甫在自己的院子里,而玄宗则登上降圣阁,手举着红色丝巾对李林甫表示慰问。此时李林甫因病已经不能起身,只得派人代替自己向皇帝行礼。这一年的十一月,玄宗李隆基驻跸华清宫时,还曾驾幸杨国忠府。

李林甫死后,玄宗任命杨国忠为右相。(《旧唐书》卷七十六)从此以后,杨氏家族的势力更加气焰熏天。

唐玄宗李隆基先是宠爱武惠妃。武惠妃于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薨,后宫三千人无一人能中玄宗意,于是高力士向唐玄宗推荐了杨玉环。而此时的杨玉环,已经是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她被身为公公的唐玄宗看中,而选入宫中。为了遮蔽天下人的耳目,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玄宗在骊山温泉“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新唐书》卷五·睿宗·玄宗),并在骊山私幸了这个昔日的儿媳妇,今天的太真道士。此后,二人一直保持着暧昧关系。直到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八月,玄宗才立太真道士杨玉环为贵妃。(《新唐书》卷五·睿宗·玄宗)恰如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而杨玉环入宫以后,李隆基就“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将朝中政事全都托付给奸相李林甫处置,自己则迷信神仙符箓,专意渔色享受。而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把握的权柄,更是竭力排挤朝中的正直人士。为了防止武将入朝为相,李林甫又怂恿唐玄宗以那些不是汉族的人为大将,最后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这样的大祸。

因为杨贵妃的关系,她的三个姐妹分别被封为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无才无识的杨国忠也被委以重任。史书记载:“国忠本性疏燥,强力有口辩,既以便佞得宰相,剖决机务,居之不疑。”由于杨国忠大权在握,任意胡作非为,所以当时“贿赂公行”,政治腐败到了极点。(《旧唐书》卷七十六·杨国忠)

天子给杨家的“赏赉不訾计”,仅给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的脂粉钱,每年就达百万之多。而天下百官的贿赂更是不计其数。“远近馈遗,阉稚、歌儿、狗马、金贝,踵叠其门。”(《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一·外戚)

在生活上,此时唐朝的皇帝和贵族们也沉迷于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之中。

在都城长安,皇帝大兴土木工程,群臣也广建屋宇。杨国忠“于宣议里构连甲第,土木被绨绣,栋宇之盛,两都莫比。昼会夜集,无复礼度”。(《旧唐书》卷七十六·杨国忠)而在骊山华清宫,“国忠第在宫东门之南,与虢国相对,韩国、秦国甍栋相接。天子幸其第,必过五家,赏赐宴乐。第扈从骊山,五家合队,国忠以剑南节度幢节引于前”。每当杨国忠出行的时候,皇帝要赏赐饯行的钱,出行归来以后,还要赏赐“软脚钱”。(《旧唐书》卷七十六·杨国忠)

唐玄宗每年十月到骊山华清宫去时,杨铦、杨錡和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五家都要随后扈从。每家一队,每队穿一种颜色的衣服。他们色彩斑斓,如同百花开放,路途上到处都是杨家人遗落的簪饰、珠鞋、珍珠、翡翠玉石等物,而散发出的香气也弥漫至数里之外。(《旧唐书》卷二十二·玄宗杨贵妃)

杨贵妃

唐朝时人郑处诲于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著有一部《明皇杂录》,该书二卷,另有别录一卷,是作者在任校书郎时所撰。书中对唐玄宗的骊山温泉之浴有生动形象的记叙:

玄宗幸华清宫,新广汤池,制作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兔雁,仍为石梁及石莲花以献,雕镌巧妙,殆非人工。上大悦,命陈于汤中,又以石梁横亘汤上,而莲花才出水际。上因幸华清宫,至其所,解衣将入,而鱼龙兔雁皆若奋鳞举翼,状欲飞动。上甚恐,遂命撤去,其莲花至今犹在。又尝于宫中置长汤屋数十间,环回凳以文石,为银镂漆船及白香木船,置于其中至于楫橹,皆以饰以金玉。又于汤中垒瑟瑟及丁香为山,以状瀛洲、方丈。

不但玄宗皇帝生活奢靡,连杨贵妃姊妹的一辆牛车,都要饰以金翠,间以珠玉,“一车之费,不下数十万贯”。

关于玄宗驾幸汤泉时的盛况,当时人刘朝霞写了一篇《驾幸温泉赋》,对玄宗与杨贵妃等人一同出游骊山时的宏大场面做了详尽的描述:

若夫天宝二年,十月后合腊月前,办有司之供具,命驾幸于温泉。天门乾开,露神仙之辐辏;銮舆划出,驱甲仗以骄阗。青一队兮黄一队,熊踏胸兮罴拿背;朱一团兮绣一团,玉镂珂兮金鈒鞍。

述德云:直攫得盘古髓,掐得女娲瓢。遮莫你古时千帝,岂若我今日三郎?

自叙云:别有穷奇蹭蹬,失路猖狂。骨憧虽短,伎艺能长。梦里几回富贵,觉来依旧凄惶。今日是千年一遍,叩头莫五角六张。

刘朝霞的这篇赋文,用词任意挥洒,格调风流倜傥,文章中夹杂着诽谐之语。因为唐玄宗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且平时经常自称“三郎”,于是刘朝霞也戏称皇上为“三郎”。

唐玄宗看了以后,对刘朝霞的赋文十分欣赏,认为这是一篇十分难得的奇文,准备加以赏赐。但是玄宗对其中的“五角六张”一词不满意,就命刘朝霞将“五角六张”四字去掉。谁知刘朝霞却不肯买皇上的账。他上奏给玄宗说:“臣草此赋时,有神助,自谓文不加点,笔不停辍,不愿从皇上而改。”面对这个敢于抗旨不遵的文人,唐玄宗打量他一番,居然龙颜未怒,说了一句:“真穷薄人也。”只授以宫卫佐一官就到顶了。

这“五角六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词,令玄宗必欲改掉它呢?据宋人马永卿所撰《懒真子》一书记载,这“五角六张”原是一句古语。“角”和“张”是指二十八星宿中两个星座。古人说,如果在初五日遇到角星,或初六日遇到张星,就做不成任何事情,但是在一年中遇到这样的日子也不过三四天。大概是玄宗也不愿意碰到这样的日子,所以想让刘朝霞改掉这个句子。而刘朝霞在大拍皇帝马屁的同时,也能够保持住文人的一点自尊,坚持不肯改掉“五角六张”这个词。这在封建社会中,也是难能可贵的。

在开元年间扩建的基础上,天宝六年,唐玄宗又在骊山汤大兴土木,再行扩建,并将泉池纳入豪华的宫殿内,改称为“华清宫”。因为华清宫殿建在泉池之上,所以浴池又被命名为“华清池”,专供皇帝享用。华清池分为九龙池和芙蓉池。九龙池专供皇帝御用,芙蓉池则专供杨贵妃沐浴,后来亦称为“贵妃池”。对于这些浴池,朝廷还设有专人管理。(www.zuozong.com)

《旧唐书·职官志三》云:“汤泉监,掌汤池官禁之事。”这汤泉监一官就是专门负责皇家汤池事务的专职官员。五代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长汤十六所》中记载:“华清宫中除供奉两汤外,而别更有长汤十六所,嫔御之类浴焉。”考古工作者在唐代华清宫御汤遗址内除九龙汤和芙蓉汤外,又发掘出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处汤池遗址。这证明王仁裕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玄宗天宝时期,华清宫内温泉浴所甚多,可以说这正是华清宫的鼎盛时期。

在安享温泉乐趣的时候,李隆基胸中似乎还有一些民众的生计存在。他在《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乘暇巡游,乃言其志》一诗中这样写道:“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绩为蠲邪著,功因养正宣。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

此时,好像他的心中还装着亿兆民众,但是在温泉水长期的浸泡之下,他仅有的一点忧心社稷的思想也都被洗掉了。他的心中,恐怕是只有那位“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贵妃了。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玄宗正在华清宫尽情享乐的时候,一件令他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一向非常信任的边关大将安禄山,以肃清君侧、诛锄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叛朝廷。

在开元年间还曾经下令禁女乐的唐玄宗,到天宝年间,因杨贵妃“善歌舞,邃晓音律”,竟然也喜爱起霓裳羽衣曲,蓄养了音乐师李龟年和一大批梨园弟子,并乐此不疲,以至于渔阳颦鼓动地来时,这霓裳羽衣曲还在骊山温泉宫里袅袅不绝地吟唱着!

这安禄山到底是什么人?《旧唐书》和《新唐书》都为他立了传。

安禄山是突厥人与波斯人的混血儿。他靠着善于谄媚,而迅速地爬上了高位。从天宝元年到天宝十三年,由平卢节度使兼柳城太守,又兼渤海、黑水等四府经略使,晋骠骑大将军,兼范阳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晋封东平郡王,任尚书左仆射等职。此时,今天的河北、内蒙古、东北乃至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一大片土地,差不多都是他的势力范围。安禄山不断地招兵买马,蓄积势力,准备叛变。可是此时的唐玄宗,却对此毫无知觉。

安禄山身体肥胖,但是在玄宗面前跳起胡舞来,却是旋转如飞。李隆基有一次问安禄山:“你的大肚子里都有些什么?”安禄山答道:“只有一颗忠心!”这样谄媚的话,骗得唐玄宗对他更加放心。以至于连杨国忠一再说安禄山要造反,他都不肯相信。后来甚至让安禄山认杨贵妃为母,并赐大量金钱给安禄山,称为“洗儿钱”。李隆基还在骊山华清宫赐安禄山洗浴,以表示对安禄山的极大信任。

安禄山在范阳一带处心积虑准备着叛乱,而朝廷却处在一派文恬武嬉的气氛之中。当时各州县的兵器、铠甲都锈蚀坏了,那些兵士因缺乏训练,连弓箭都不能解,剑鞘也不会拔,大敌当前,只有弃城逃跑。于是,叛军一路打下了东都洛阳,攻下长安险要之地潼关。此时的唐玄宗,也只有逃往蜀地的份了。不幸的是,当跑到马嵬驿的时候,六军不发,要求处死皇帝的宠妃杨玉环。无奈之下,李隆基下令缢死了年仅38岁的爱妃杨玉环。

此后历经八年,唐朝廷才平定了安史之乱,而唐王朝也因此而逐渐走向衰败,华清池日趋荒芜败落。此后的唐朝,除了少数的几位帝后曾到温泉洗浴外,骊山华清宫已经成了一片禾黍离离之地了。

据《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后,已经逊位为太上皇帝的李隆基于公元757年从四川回銮京城。尽管杨贵妃已经香消玉殒,但这位太上皇帝对于曾与杨贵妃一同洗浴的华清池,却仍是一往情深。唐肃宗至德三载(公元758年)十月甲寅,“上皇幸华清宫,上送于灞上”,十一月丁丑,“上皇至自华清宫,上迎于灞上”。这一次,李隆基在骊山华清宫驻跸24天。(《旧唐书》本纪第十·肃宗)不知道在这二十余天的时间内,他在华清宫有何感想。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十一月,宪宗李纯不顾宰相等群臣的上表切谏,仍于己未日私自出城,驾幸华清宫,随驾的只有公主、驸马、中尉、神策六军使帅禁兵千余人扈从,直到晡时才回宫。(《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一·唐纪五十七)

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冬十一月“辛未,上自复道幸华清宫,遂畋于骊山,即日还宫”。(《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一·唐纪五十七)

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十一月庚寅,幸温汤,即日还宫”。(《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一·唐纪五十七)

除了皇帝之外,唐穆宗李恒生母懿安皇后郭氏,也曾到骊山华清宫洗浴。懿安皇后郭氏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她深受穆宗李恒尊重,上尊号皇太后,并移居兴庆宫。每月的朔望之日,穆宗都要率百官到兴庆宫门外向她行礼。穆宗母亲郭氏到骊山华清宫洗浴时,穆宗派景王率领侍卫保护,还亲自到昭应地方迎接皇太后,并在帐中欢饮数日。此时懿安皇后郭氏虽有国母之尊,但她出行骊山的仪仗,与玄宗到华清宫的规模,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唐朝时不仅那些帝王贵族们对温泉十分感兴趣,就是诗人、僧徒,对于温泉也是十分喜爱的。

唐大历年间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不但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长恨歌》以歌颂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还写了一首《题庐山山下汤泉》,对骊山和庐山这两眼温泉的不同遭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浇草暖无穷。

骊山温水因何事,流入金铺玉甃中。

庐山下的温泉汩汩不绝地向东流淌着,浸湿了泥土,温暖着小草,一点也不受人世的约束。可是那骊山的温泉,却为何要乖乖地流到人们所甃的水池中呢?在诗人的意识深处,也许是在为骊山温泉受人拘束的遭遇而抱不平吧!

而唐朝另一位诗人贾岛,则在他的《纪汤泉》诗中,通过写汤泉,抒发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寄寓了自己寄情于佛门,不愿与那些朝臣们同流合污的志向。他的诗是这样写的:

维泉肇何代?开凿同二仪。

五行分水火,厥用谁一之?

在卦得既济,备象坎与离。

下有风轮煽,上有雷车驰。

霞掀祝融井,日烂扶桑池。

气殊矾石厉,脉有灵砂滋。

骊山岂不好,玉环污流脂!

至今华清树,空遗后人悲。

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

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

伐毛返骨髓,发白令人黟。

十年走尘土,负我汗漫期。

再来池上游,触热三伏时。

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诗。

不见题诗人,令我长叹咨!

贾岛(公元779—843年),唐朝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字阆仙,曾做过和尚,法名无本。因与当时著名诗人孟郊、张籍等往还酬唱,贾岛得以名声大噪,并因此还俗应进士试,不被录取,“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今四川省蓬溪)主簿”,后迁普州(今四川省安岳县)司仓参军。他的诗追求平淡,对南宋的江湖派诗人有较大的影响。

贾岛的这首诗,看来不是在写骊山温泉。但是写的是哪里的温泉,至今已经无可考。而诗中对于汤泉成因的思考,则是适用于每一眼汤泉的。在探讨汤泉成因的同时,贾岛对于玄宗沉溺洗浴温泉、耽于安乐的行为予以曲折批判。“骊山岂不好,玉环污流脂!至今华清树,空遗后人悲。”在讽刺杨玉环的同时,也深刻批判了对朝政黑暗负有主要责任的李隆基。这与贾岛那种因失意而激愤的心情,也是非常符合的。

唐末杜荀鹤,也写有《汤泉》诗:

闻有灵汤独去寻,一瓶一钵一兼金。

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祭坛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幻身若是逢僧者,水洗皮肤语洗心。

杜荀鹤(公元846—907年)是晚唐一位有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人。他生于唐末乱世之中,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他自己曾经说过:“宁为宇宙闲吟客,怕做乾坤窃禄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何不容真?”当时人赞美他的“壮言大语”,能使“贪夫廉,邪臣正”。但是在他所作的这首《汤泉》诗中,我们找不到这样的豪迈气概,却只能看到他在乱世求生的无奈心情。

在唐朝,除了皇家贵族对于汤泉的疗疾效果有着一定的认识外,还有一些地方官员也知道利用天然汤泉来治疗疾病。《黄山温泉志》记载:“唐大历年间歙州刺史薛邕,患有时疫,浴之痊疗。”于是就在黄山朱砂泉“立庐舍,设盆杼,以病入浴者多愈”。一些天然汤泉,还为当时的一般百姓所喜爱。

清朝有一个人以“长白浩歌子”为名,写了一部书,名叫《萤窗异草》。这部书中记载了一则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沐浴的事。

书中记载,骊山的北山坡上有一个石洞,洞口有一块石质匾额,匾额上雕镌着四个大字——“天宝遗迹”。山洞用巨石制成厚重的大门,这道石门非常坚固,牢不可破。很长的时间内人们都不知道石洞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明英宗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洞口的石门忽然裂开了一道宽有一尺左右的裂缝。当地人刘瑞五约上喜欢多事、好奇心强而又有胆有识的五个人,一起入洞探奇。深入洞中后,看到在一张青玉石屏风上刻有文字。走近以后,用火把照着读下去,原来文中这样说:朕与妃子每遇盛夏酷暑,到这里躲避炎热,共同享受洞天福地的快乐,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这种境界,风流潇洒,就像是神仙样快活,就连汉武帝那样的快乐,我们也是不会羡慕了。但是恐怕在千秋万岁之后,世上再不会有人知道我与贵妃两人互相愉悦的幸福,于是命技艺高超的工匠,将这个事情雕刻成石像放于洞内,以此来使之流传不朽。我偶尔与贵妃在洞中游览这些石刻,二人不禁相视而笑,差一点忘了自己现在还是肉身啊。文末落款是:天宝十年秋七月御笔。

看到这段文字,大家才知道这些都是唐玄宗亲手书写。来到石屏风的后面,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个山洞非常大,可以达到数十间房的面积。石洞的正中放置一个石头宝座,宝座上空着,没有坐人。这还不足为奇,更为奇特的是,石头宝座的左面是一座梳妆用的阁楼,楼内有一个石雕美人挽着满头乌发对镜,脸上容颜慵懒,倦态堪怜。美人身旁有两名宫娥,一人捧着盥洗用的水盆,侧身而立,像是要向前扶侍的样子,一名跪在那里替贵妃捧着乌发,面部表情十分恭敬谨慎。贵妃稍稍回头,好像是在和人说话,雕像的眉目表情栩栩如生,可以描绘入画。贵妃身后立着一个人,头戴唐巾,身穿便衣,用手轻轻地捋着胡须,原来雕的是开元皇帝李隆基的像。石像的表情态度,十分和蔼可亲。在雕像的右侧是一个浴池,池中用绿色的玉石雕成泉水的波纹状,水纹荡漾如同流动着一样。皇帝身旁立着二人,捧着浴巾和丝帕,眉宇之间微含笑意。皇帝与贵妃的身体,都是用白玉雕镌而成。皇帝在池水之中游戏,水仅仅没过他的肚脐,下身浸在水中,偏着头似乎是用目光召唤着杨贵妃的样子,似乎是将要说话却又在那里偷偷地笑。贵妃则坐在一张小石床上,也像皇帝一样裸露着上身,腿上则穿着一双短袜,面带腼腆之色。贵妃用她的纤纤秀手抻着衣带,似欲解开却又非常羞涩的样子。自腰部以下到双腿的膝盖部分,都已经脱得赤裸裸的了。

据说,这一组沐浴石像,是唐玄宗命令能工巧匠雕刻的,目的是“以流传不朽”。后来,在明熹宗天启末年,由于雷霆震塌了石洞,山上嵯峨的乱石掩埋了这里的一切,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这组沐浴石像的下落了。

这则记载生动形象,似乎是确有其事。但是细究史实,却与此并不相符合,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杨玉环从开元二十八年开始受宠,在开元年间,她与李隆基共有四次到骊山温泉,但都是在冬季,即当年十月至明年的正月之间。而天宝以后,李隆基与杨玉环共有15次到华清宫,也都是在冬季,或十月,或十一月,或十二月,或次年正月,总之都不是在酷热的夏季。书中所说洞内青玉石屏风所记“朕与妃子每遇盛暑避热此间,共享洞天之福”的话,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并且,唐玄宗晚年虽然日渐沉湎于淫乐,却并非如这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昏庸。他绝不会把自己那些霸占儿媳、因淫乐奢靡而忘掉国事的丑闻记载下来供后人唾骂,更不会“但恐千秋万岁后,罕有知吾两人相得之欢者”,将自己与妃子的私密之事传于后世,让世人耻笑。

南宋朱翌所撰《猗觉寮杂记》一书中的“杨贵妃”条写道:“杨太真妃,本寿王瑁妃也。玄宗纳之,为寿王别取韦诏训女。李义山《骊山诗》云:‘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唯寿王。’”(南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转引自《中华野史大博览》上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620页)李义山,即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商隐。他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他生活的年代距玄宗天宝年间仅几十年的光景,对于当时的史事,李商隐必然十分清楚。寿王李瑁在玄宗驾幸骊山温泉时,不能伴驾从行。这或是出于玄宗之意,或是出于寿王的自尊。无论如何,当事双方对于杨玉环入宫这件事都是讳莫如深的。而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唐玄宗,绝对不会无耻到不顾后世人唾骂,而命人雕刻石像,自遗其丑的地步。

尽管如此,这则记载还是证明了一点,即唐玄宗与杨贵妃都好沐浴,并且常常同池而浴。这些都是有历史根据的。

天宝以后,华清宫由于没有皇帝的光临而日渐衰落。此后虽经五代、宋、元、明、清各朝重修,但是均未能恢复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规模。自此以后,骊山等处温泉日趋荒芜。唐人谢宗有诗咏骊山汤泉,可谓写得意味深长:“香泉涌出半池温,难洗人间万古尘。混沌壳中天不晓,淋漓气底夜长春。波涛鼓怒喧风雨,云雾随阴护鬼神。却笑相逢裸形国,不知谁是浴沂人。”

从以上的诗歌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唐玄宗只知淫乐以至败亡国家的不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