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杯亭的意趣在于曲水泛杯。曲水泛杯,也叫曲水流觞。流杯或流觞,自然就离不开水。而在汤泉附近建亭以流杯,借天然之热水来温酒,就更加显得意趣盎然了。
上图:曲水流觞
下图: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的习俗,起源于周朝。远在周朝,就有青年男女到水滨嬉游、沐浴的习俗。嬉游之时,“置酒河曲”,借水的流动使得酒杯随水流漂动,“因流水以泛酒”。古人认为这样做可以清除不祥。周朝和汉朝时,此种活动多在春季和秋季举行,称为“春禊”和“秋禊”。汉朝以后,人们将这种活动的日期固定在每年春季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即三月上巳日。
何谓“上巳日”?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三月上巳日,即每年三月上旬的第一个有地支“巳”的日子。魏晋以后,又将春禊之日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后来人们就在这一天引水使之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以为乐。
在朝堂之上,晋武帝司马炎先是向尚书挚仲冶问起此事:“三月三日曲水节,所取的是什么意义呢?”挚仲冶的回答是:“汉章帝的时候,平原地方有一个叫徐肇的人。他在三月三日,生下了三个女儿。过了三天,这三个女儿却在同一天都死去了。全村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怪异的事,于是就相约一齐到河边去洗浴,以去除不祥,这就是曲水节出现的原因。曲水流觞的本义,也就是起源于此!”而晋武帝司马炎却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说:“要是像你这样说的话,曲水流觞的习俗,应该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俗!”这时尚书郎束晰对武帝解释说:“挚仲冶是一个无知的小孩子,他哪里知道曲水节的真实意义呢?请皇上允许我说一说其中起源!”
在得到晋武帝的允许后,束晰这样解释说:“过去,周公姬旦于洛阳建造城池,在洛水之滨漂流酒杯为戏,所以古诗中有‘羽觞随着河水向东流去’的句子。还有,秦昭王于三月上巳日,在河水弯曲处漂流酒杯。看到一尊铜人从深水处出现,手捧一柄利剑献给秦昭王,并告诉他说:‘现在您称霸在中国西部,不久秦国就会称霸诸侯!’于是秦昭王就把这里定为曲水流觞之处。西汉和东汉都沿袭了曲水流觞这个习俗,所以两代帝王都建立了千秋大业。”尚书郎束晰的解释得到晋武帝的赞许。于是,晋武帝便赐给束晰黄金五十斤,而挚仲冶因为回答得不合乎武帝的要求,而被左降为阳城县令。(见《太平广记》卷一九七)
曲水流觞的习俗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主要是由于这种风俗符合卫生习惯。人们在经历一个冬天的室内蛰居之后,要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到郊外野游,呼吸新鲜的空气,实在是一个健身益智的好机会。而此时如果洗浴浸泡,更是有益身心之举。所以《后汉书·礼义志》中说:“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末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这正是洗浴举行曲水流觞活动的本意所在。
汉魏以前,曲水流觞不过是一项礼仪,人们进行这项活动,纯粹是出于习俗的考虑。而晋室东渡之后,清谈之风盛行,曲水流觞成了文人之间一种雅气十足的聚会。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东晋名士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社会名流和文人雅士相聚兰亭,出席者达42人之多。这次聚会,共有26人当场赋诗,得诗41首。这些诗汇辑成册,编成《兰亭集》。《兰亭集》全书之前,又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序言,即有名的《兰亭集序》。自此以后,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成为帝王贵族、文人骚客聚会的一种高雅盛事。
不但在汉族的习俗中,而且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曲水流觞也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游乐。(www.zuozong.com)
《辽史》中有这样的记载:辽兴宗耶律宗真于重熙五年(公元1036年)夏四月“甲子,幸后弟萧无曲第,曲水泛觞赋诗”。(《辽史》卷十八·兴宗本纪)可见,在契丹族中,曲水流觞也是社会高层交往中一种为人所看重的游戏。
在此种习俗的影响之下,遵化汤泉也成了各朝雅士文人兴会之所。明以前的歌颂遵化汤泉的诗歌,在旧志书中未见记载。但是,绝不会没有文人骚客在这里赋诗填词,以颂遵化汤泉胜景。不过是因年代久远,而使得这些诗词歌赋被时间尘封了。
明朝时,曾有一些当时著名的诗人、戏剧家和官宦到遵化汤泉洗浴。他们在享受着天赐热水所带来的舒适的同时,也奋笔直抒胸臆,歌颂大自然留下的遵化汤泉这一奇观,称赞了这里的天然美景。
清康熙二十年,清圣祖玄烨在祭奠孝诚皇后赫舍里氏的陵寝,即后来的景陵以后,又在马兰峪传旨,赐随驾的群臣游览汤泉。圣祖玄烨在赐众臣下于遵化汤泉洗浴以后,又向众臣说明了修缮汤泉行宫的本意。在享受了惬意的洗浴和热气的薰蒸之后,君臣又齐集流杯亭内,以酒杯置于豆渣石凿成的曲槽中,视酒杯之行止,君臣共同饮酒作诗以为乐。此次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参加者都是一些朝廷重臣。包括大学士明珠在内,共有22人。
上图:兰亭
下图:清大学士纳兰明珠
这些人主要是:大学士明珠,应制经筵讲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徐元文,太子太傅、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加三级李霨,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加二级吴正治,刑部尚书魏象枢,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加礼部侍郎沉荃,工部尚书朱之弼,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张英,大理寺卿张云翼,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二级、加詹事府詹事蒋弘道,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一级、教习庶吉士库勒纳,户部尚书梁清标等。
在这次汤泉休沐过程中,玄烨除赐群臣沐浴汤泉之外,还命大家在六角杯亭泛觞饮酒,行令赋诗。仅这一次,就留下众位大臣们所写的应制诗50首之多。
这一次君臣聚会,洋溢着其乐融融的祥和气氛。玄烨在后来所作的《温泉流杯戏作》一诗中,表达了这种君臣融洽、上下和睦的场面给自己带来的欢快心情:“晓霜早落满池清,一气涓涓惬胜情。偶坐浮杯几暇日,君臣对景论平生。”玄烨利用处理政务之暇,在汤泉流杯亭与群臣相互切磋诗句,既有益于身体健康,也培养了君臣间的感情,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