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朝大宁卫辞位引蒙古援助,北平转前沿

明朝大宁卫辞位引蒙古援助,北平转前沿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此为诱饵,来引诱宁王朱权为他夺取天下卖力。不仅如此,为了得到蒙古朵颜、福余、泰宁三卫兵力的支持,以扩大自己的实力,朱棣竟然将太祖时所立的大宁卫所辖辽阔地域,捐弃给蒙古朵颜、福余、泰宁三卫。明成祖永乐元年,朱棣更将大宁都指挥使司从北平迁至保定,也就使得北平及遵化、山海关一线,由原来的明朝腹地,变成了战略前沿地带。此后,瓦剌部挟英宗入侵,致使京师戒严。

明朝大宁卫辞位引蒙古援助,北平转前沿

明朝建国初期,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的南侵,在北部建立了大宁都指挥使司管辖大宁卫,领大宁左卫、大宁右卫、大宁中卫、大宁前卫、大宁后卫、兴州中护卫等卫,统辖今河北平泉、辽宁朝阳和内蒙古赤峰一带的广大地区。(《明史》卷四十·地理志一)为了加强对北部边境的防护,朱元璋还分封自己的第十七子朱权为宁王,镇守东至辽东,西接宣府的广大北疆地区。

明太祖死,燕王朱棣以“靖难”“清君侧”为名,从北平出兵,与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争夺皇位。

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朱棣为了利用宁王手下的精兵,以及防止宁王阻断其后路,便用计谋挟持自己的弟弟宁王朱权,将其诱迫到北平,还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以此为诱饵,来引诱宁王朱权为他夺取天下卖力。(《明史》卷一百十七·诸王传二)不仅如此,为了得到蒙古朵颜、福余、泰宁三卫兵力的支持,以扩大自己的实力,朱棣竟然将太祖时所立的大宁卫所辖辽阔地域,捐弃给蒙古朵颜、福余、泰宁三卫。朱棣的这一做法,虽然获得了“靖难之变”得胜的眼前利益,却使得明王朝的北部防线由河北平泉、内蒙古赤峰、辽宁一带,南移数百里,迁移到今天的长城一线,致使整个明朝统治的二百余年间,始终都遭受着蒙古各游牧部落的侵袭。明成祖永乐元年,朱棣更将大宁都指挥使司从北平迁至保定,也就使得北平及遵化山海关一线,由原来的明朝腹地,变成了战略前沿地带。由于明朝战略防御地带的南迁,遵化也由唐、元时期的一个边鄙小县,一跃而成为一处重要的边境要地。为了适应军事防御的需要,明政府相应地从行政上也加强了对遵化地方的管理。

上图:明建文帝朱允炆

下图:明成祖朱棣像(www.zuozong.com)

明英宗朱祁镇像

明正统末年,明英宗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俘获。此后,瓦剌部挟英宗入侵,致使京师戒严。为了军事的需要,明政府在京师地方设置了顺天巡抚。首任顺天巡抚,是麻城邹来学。当时正值景泰帝朱祁钰即位之初,边疆防御事务繁多,于是朝廷派邹来学“提督军务,总理粮储,兼巡抚顺天、永平二府,整饬紫荆、倒马等关兵备”。(清光绪《遵化通志》卷十八·艺文)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更专设都御史赞理军务,巡抚顺天、永平二府,不久又兼抚河间、真定、保定三府。

从此以后,顺天巡抚成了明政府在京畿的常设官职。因为遵化战略地位的重要,顺天巡抚衙门就建在遵化县城。此后,直至明朝灭亡,以至于到了清朝初期,历任顺天巡抚衙门均设在遵化城内。

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朝廷更增设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辖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兼理粮饷。因当时明朝边境军务倥偬,且巡抚衙门设在遵化,蓟辽总督也经常驻节于遵化,于是遵化汤泉吸引了大批封建官僚。他们频繁地来往于遵化与京师之间,也就给明朝时期遵化汤泉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