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林中江山隐,身穿斑斓皮袄,百兽之中它称王,威风十足性子躁。”这个谜语很简单,你一定猜到是老虎了吧! 老虎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威风凛凛的,可作者为什么说大老虎是“窝囊”的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1.认识14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文艺、表演、角色、期待”等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重点)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作者从期盼演出,到最终演出失败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难点)
叶至善(1918 -2006),江苏苏州人,曾任开明书店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副主席,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二届副理事长,民进第七、八届中央副主席。 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著有《失踪的哥哥》《花萼与三叶》《未必佳集》《梦魇》。 曾先后参与和领导编辑大型丛书《少年百科丛书》《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国历史故事集》《儿童自然科学丛书》等。
②轮流:依照次序一个接替一个。
③一直:始终。
④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或优越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⑤期待:期望,等待。
⑥情节:事情的变化和经过。
⑦照实:按照实情。
⑧事到临头:事情已经落到头上,形容事情紧迫。
⑨通情达理:懂得道理,说话、做事合情合理。
⑩自信:自己相信自己。
⑪窟窿:洞。
⑫满意:指意愿得到满足,符合心愿。
⑬窝囊:因受到委屈或事情不顺利而心中烦闷、难受。
⑭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⑮笨拙:笨,不聪明。
⑯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⑰唉声叹气:指因伤感而发出的比较短促的叹息声。
⑱砸锅:比喻办事失败。
⑲垂头丧气: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近义词
机灵——机智 期待——期望 改变——更改 充分——充足
满意——满足 时刻——时机 紧张——慌张 笨拙——拙劣
反义词
改变——坚持 答应——拒绝 满意——失望 紧张——镇静
①我念的那所小学每星期六下午全校开周会,会上总有文艺①表演。 [句解:这句话点出了故事的起因——每周的文艺表演。]由十二个班级轮流②演出,每个学期,一个班级至多轮到两次。
②我一直③没在台上露过面,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④得要死。 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句解:通过描写“我”的心理,说明了“我”想去台上表演这件事已经扎根在“我”幼小的心中,同时突出了“我”渴望展现自己的愿望。]
第一部分(第1 -2 自然段):期盼演出。 “我”特别想演节目,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③有一回又逢到我们班表演,班主任在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殷切期待⑤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 [句解:这句话写出了“我”对老师分派给“我”角色的理由的推测。]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句解:“半晌”一词表明了时间之长,说明老师对“我”参加表演这件事扰豫不决。]
④这一回我们班演的是《兄妹历险记》,中间有这么一段情节⑥:兄妹俩在森林里迷了路,碰上一只老虎。 我就扮这只老虎,用不着说话。
⑤于是开始排练。 我套上老虎皮,那是一件画着黑道道的黄布连衣裤,脸、手、脚都不露,我想上台露脸是露不成了。 [句解:“露脸是露不成了”说明“我”虽然获得了角色,但也有小小的遗憾,不能露脸。]
⑥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问我:“你会豁虎跳吗?”“不会。”我只好照实⑦说。 [句解:面对会不会豁虎跳这个问题,“我”没有因为怕演不成老虎而撒谎,说明“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⑦“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他撇了撇嘴。 [句解:此句写出会豁虎跳在演哥哥的小朋友眼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为下文写真正的老虎并不会豁虎跳埋下伏笔。]
⑧真没想到,事到临头⑧还会出现危机。 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
⑨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⑨的好老师。 [句解:从“通情达理”一词可以体会出“我”对老师的感激。]她说:“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 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 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死掉。 [句解:“爬、站、叫、扑、追、躺下来”这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将老师对“我”的指导过程写得清楚明白。]记住了吗?”
⑩“记住了!”我连忙答应。 我有充分的自信⑩。 [句解:这是表演前“我”的心情的第二次变化,充分自信。 “充分的自信”表明“我”认为扮演老虎很容易,对自己充满信心。]
⑪“现在开始排练。 你把虎皮和头罩套起来。”
⑫头罩是个纸糊的老虎头:黄底子上也画着黑道道,额头正中还有个“王”字。 套在头上,霉糨糊味儿直冲脑门。 亏得眼睛那儿挖了两个小窟窿⑪,要不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⑬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 向他们扑过去! 唉,你怎么不叫哇? 嗓门要大。 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句解:正式排练中老师对“我”的表演进行了指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在扮演这只老虎时,反应比较慢,叫的声音小。]
⑭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脸,没想到也这么难。
⑮看来老师对我的演技并不满意⑫,她倒没说什么。 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话可多了。 他说我这只老虎太窝囊⑬,连豁虎跳也不会,只会在地上爬。 还说他从没见过不会豁虎跳的老虎。 [句解:“我”这只不会豁虎跳的老虎的表演,让演哥哥的小朋友极为不满,因为只有老虎演得凶恶些,才能突出他保护妹妹的英雄形象。]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撤换我,他也只好将就。(www.zuozong.com)
⑯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句解:过渡句,将读者的目光直接引到了演出的时刻。]
⑰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 [句解:“紧张地等候”指出第一次要上台表演的“我”的不习惯。]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 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 [句解:“立刻”说明“我”没有丝毫扰豫,也可以看出老师对“我们”训练有素。]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⑭,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句解:“哄堂大笑”写出了观众们看到“我”表演时的反应,“脸上一阵热”表现了“我”的失望与羞愧。]我已经明白,我笨拙⑮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⑱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 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⑯。 [句解:“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演完的,只记得观众的笑声,这说明“我”自认为表演失败,心中紧张,过于关注大家的反应。]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⑲老师倒没说什么。 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⑰地对我说:“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⑱ 了。[句解:“我”认为自己演戏砸锅的原因是不会豁虎跳。]
第二部分(第3 -19 自然段):演出砸锅。 虽然经过了认真的排练,可最后“我”还是把戏演砸锅了。
第三部分(第20 -21 自然段):寻找失败原因。 后来“我”多次去动物园看老虎都没看到豁虎跳,“我”不明白不会豁虎跳,怎么就会引起哄堂大笑呢?
名师点拨
1.说说你印象中的老虎。
(凶猛)的老虎 (勇猛)的老虎 (雄壮威武)的老虎(威风凛凛)的老虎
2.第2 自然段的心理描写说明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我”对上台表演的渴望,这处描写不仅照应了全文,表现了“我”想被大家关注的心理活动,也为下文描写“我”成功获得扮老虎的机会作了铺垫。
3.《兄妹历险记》主要讲了怎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对兄妹在森林里迷路了,碰到一只老虎要吃他们,哥哥保护着妹妹,后来一位猎人出现,把老虎打死了。
4.“我”的演出服装是什么样子的?
“我”的演出服是一件画着黑道道的黄布连衣裤。
5.“我”刚开始认为扮老虎容易吗? 现在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刚开始“我”认为扮老虎最容易不过了,但真正扮起来才知道很难。 “我”在演老虎的时候不够凶狠,而且嗓门很小,这让“我”觉得扮好老虎并不简单。
6.从第15 自然段中你明白了什么?
“我” 多么想在台上露脸,多么想获得大家的掌声呀。 尽管这位演哥哥的小朋友一直对“我”的演技表示不满,也不能动摇“我”想上台露脸的决心。 “随他说去吧”体现了“我”坚决的态度。
7.戴上老虎头罩的“我”明明看不见背后,为什么知道推“我”的是老师?
因为从排练前到排练中,一直是老师对“我”指导该怎么去演好老虎,老师是文艺表演的策划者。
8.文中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对“我”的演技评价过几次? 是在什么时候评价的? 是怎么评价的?
三次。 第一次:正式排练前,“我”说“我”不会豁虎跳,他就说“我”不算是真正的老虎。第二次:正式排练时,他认为“我”演的老虎太窝囊,只会在地上爬。 第三次:表演结束后,这位小朋友还在对“我”不会豁虎跳的事耿耿于怀,认为是“我”没演好才使整场戏砸锅的。
9.结尾第一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句看似是“我”在自言自语,实则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即不会豁虎跳也能扮老虎。“我”后来通过去动物园亲自观察后发现,真正的老虎根本不会豁虎跳,这样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更加坚定了。
这篇课文写作者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详细描写了“我”期盼参加演出、演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的过程,表现了“我”从热切地盼望演出到演出失败后的失望、沮丧以及最终对失败原因迷惑不解的心情。
悬念,即不揭露事件结果,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就是露出谜面,不说出谜底,让读者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想象结果。 设置悬念可以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力和继续阅读的兴趣。 本文结尾处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但问题的答案却没有明确给出。 这样写就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想象、续编。
“我”执着于上台表演露脸,即使演哥哥的小朋友对“我”的演技表示不满意,对“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打击,仍然没有削弱“我”对扮好这只老虎的信心。
1.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提示:默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时,不用一字一句地细细读,而是要跳跃性地快速读,一边读一边用笔作标记。 我们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勾画法进行批注,比如我们有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生词,不懂的句子含义等,做上不同的记号,和同学们一起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
学会默读课文,我们就能体会到课文中根据事情的发展“我”的心理活动变化。
给课文作的批注:
“我”为什么一直没在台上露过面?
老师真的是因为“我”的目光而选了“我”扮老虎吗?
这位演哥哥的小朋友是多么在意豁虎跳呀!
“爬、扑、追、躺下”把老虎吓人到被制服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2.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参考答案:我认为“我”的演出并不窝囊。 虽然“我”在文艺表演的舞台上没有豁虎跳,但“我”滑稽的表演成功地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逗乐了,这也是一种成功的表演。
4.选做。
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放学路上,我怀着失落的心情走进家门。 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一点都不开心。 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 考了多少分?” 我半天没说话,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完了,要挨骂了。 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感觉心里暖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