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他进一步将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从而作出犯罪行为的问题上。由此观之,青少年阶段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长中的青少年群体便成为党和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与青少年相关的工作重点有二:一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二是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在青少年这一名词前的各种形容词试图尽力凸显某一类型的青少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个阶段,具体来讲,它既包含少年阶段(14~18岁)也包括青年阶段(18~35岁)。[1]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迅速形成。埃里克森曾在他的人生八阶段理论中阐述了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们所面临的挑战,即“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同时,他进一步将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从而作出犯罪行为的问题上。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地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由此观之,青少年阶段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的一首《少年中国说》让近代国人听到了中国青少年的声音,看到了中国青少年的力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长中的青少年群体便成为党和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与青少年相关的工作重点有二:一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二是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于是,关于各种青少年的名词层出不穷,例如重点青少年、问题青少年、三失青少年、街头青少年、闲散青少年、偏差青少年和越轨青少年、困境未成年人等。在青少年这一名词前的各种形容词试图尽力凸显某一类型的青少年。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进行分析,便会发现这些名词概念的背后,其实质内核是相通的,只不过分类标准不同,所以由不同的形容词来对青少年加以冠名。(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