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搏击俱乐部》:泰勒的道德觉醒与理性探索

《搏击俱乐部》:泰勒的道德觉醒与理性探索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影片的开头,杰克在某个“癌症俱乐部”——即癌症患者们抱团取暖的组织——遇到了玛拉。搏击俱乐部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建立一个搏击俱乐部!另一方面,他与泰勒建立起了亲密的友谊关系,开始组建搏击俱乐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不要提及搏击俱乐部。若只按照泰勒的哲学以及第一条的斗争策略,搏击俱乐部最终势必与一般的地下反抗组织类同。章程第一条为俱乐部招来的大量人马。为了大破坏的顺利进行,所有大楼均已清场。

《搏击俱乐部》:泰勒的道德觉醒与理性探索

电影的主角名叫杰克,是美国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都市小白领。稍稍有点不一样的是,长年以来他饱受失眠之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遇到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玛拉·辛格。“一切事情之所以这样,全与这个女人有关”。

另一个是泰勒·德顿(Tyler Durden),他是杰克最好的朋友与合作者。在影片的开头,杰克在某个“癌症俱乐部”——即癌症患者们抱团取暖的组织——遇到了玛拉。他一眼就看出玛拉与自己一样动机不纯。在那些俱乐部里,他能肆无忌惮地哭出来,而且只要一哭,他就能像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那样安然入睡。玛拉也出现了。她之所以也来参加,纯粹是因为没别的地方可去了。杰克的秘密被这毒蛇一般形象的女人发现了。因为玛拉,他又睡不着了。因此他遇到了泰勒。他突然在飞机上醒来,泰勒是个穿着红色皮夹克的流氓,据说,他制作手工肥皂,又自己卖掉。

在这段时间中,杰克的房子突然失火,他突然无家可归了。他现在有两个去处可选,一个是玛拉,她曾经留过电话;另一个则是泰勒。他给泰勒打了电话,两人就这样开始闹腾起来。泰勒是个流氓无产者,他有套理论是这样的:

所谓中产阶级体面生活意味着什么?一种被商品奴役了的生活。表面上看中产阶级摆脱了生存必然性之苦,不愁吃也不愁穿。他们关心于如何过上好生活,那什么是好呢?评价标准来自哪里?商品世界:一个巨大的符号网络。人呢?在商品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是其中的消耗品。也就是说,我们自以为过上的富足生活,其实并非真的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消费者像是一个个欲望机器,驱动着商品世界;反过来,商品—符号世界又在塑造着欲望本身的形态与结构。中产阶级自以为的富足,其实是另一种奴隶制。这种奴役之所以看上去很体面,是因为被奴役者找不到奴役他的主人。

1.为了寻求安慰,杰克时常去参加一些癌症晚期患者的集会

2.杰克遇到了玛拉这个女人,并很快被她迷住了

3.杰克与玛拉之间的感情十分的纠结,杰克在她那里寻求不到安慰

怎么解决呢?搏击俱乐部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泰勒的解放哲学是这样的:

真正的奴役者是欲望。简单说来,欲望就是需要。按照泰勒的理论,在商品世界中,一个人并不真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已逝的乔布斯同志——愿他安息——曾经说过,商品营销的高级境界并不是卖东西给对方想要的,而是让对方想要你的商品。在商品—符号世界中,欲望者并不与欲望的对象——物——本身直接接触。人们也不可能在商品中得到自然的满足,因为你买到的,不是物,而是欲望。比如,杰克的家具,他从来不用这些家具,买下它们是因为他喜欢看商品目录。他对体面生活的欲望并不直接在家具那里得到满足;他买下的只是“他想过一种体面生活”中的“想”本身。这后一种想,它的欲望结构是“欲望着欲望本身”。这与资本的逻辑是一致的:资本的目的还是资本。

为摆脱这个圈套,首先要摆脱的是“欲望着欲望本身”这个悖谬。回复到欲望的直接状态,即生物本能。如何做到?建立一个搏击俱乐部!泰勒让杰克打他,毫不留情的那种。杰克不解。泰勒说,我想感觉到痛。不只是皮肉伤的痛,而是血管里的、骨头中的那种痛。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如果说商品世界中的肉身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肉,而是化身为符号的各种意识形态的终极战场,那为了夺回对肉身的绝对主权,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它感觉到自己。此时我们的灵魂——按照尼采的修辞的说法就是“缩着头藏起来的卑微小人”——须先退场,让肉身与本能重夺主导权。按照泰勒的逻辑,就是“让肉身自己感觉到自己”,而这就是痛。(www.zuozong.com)

很快杰克就被泰勒的这套修辞说服了。他不再通过参加“癌症俱乐部”而寻求安慰,以及那个让他感到无法控制的女人——玛拉。另一方面,他与泰勒建立起了亲密的友谊关系,开始组建搏击俱乐部。

这里说下“搏击俱乐部”的组织章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不要提及搏击俱乐部。什么意思?这一条为什么这么重要,以致泰勒得在组织章程里提出两次?假如会员提及:“搏击俱乐部”还是那个俱乐部吗?与一般的社会组织相比,它有何独特之处?”按照前文对“泰勒哲学”的解说,我们知道,搏击俱乐部的初衷是让人通过抵达肉身而回到自己,也就是灵魂的肉身化。商品世界有其中心与边缘,有流通物与代谢废物,是一个各部分各行其是、又彼此需要的整体,类似于有机物;那么,作为反抗组织的搏击俱乐部,就相当于有机物内部的无机化(物化)运动。在这个意义上,符号网络细密的层级网络就应当首先被打破。

杰克与泰勒之间的关系,既像朋友,也像师徒

章程中的另外几条呢?第三条,只要有人喊打,四肢受伤,受不住了,打斗就得停止;第四条,一次只能两个人打;第五条,一次一场;第六条,脱掉衬衫与鞋子打;第七条,打斗没有时限;第八条,第一次参加搏击俱乐部一定要打。若只按照泰勒的哲学以及第一条的斗争策略,搏击俱乐部最终势必与一般的地下反抗组织类同。概括说起来,这几条的意思是:不能把人打残打死了,但与此同时,又不能像WWE(北美摔跤联盟)那样作秀般的假打,必须把人打疼了才行。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与一般的地下反抗组织比较起来,搏击俱乐部还是小儿科,因为它把“生死”这一紧要的事悬置起来了。记住前面我们分析过的,泰勒式解放哲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某个敌对阶级,而是消灭符号世界对欲望的控制与奴役。要消灭的不是人,而是大欲望的专制机器。

章程第一条为俱乐部招来的大量人马。就像病毒一样,搏击俱乐部很快在各大城市间流传,从中产阶级扩散到无产阶级,甚至是警察。因为严格说来,任何人都是潜在的泰勒主义者。一个人同时拥有社会身份以及俱乐部身份,这并不冲突。当你是警察时,你可以打击俱乐部;当你是大破坏行动的参与者时,你又可以抵抗警察。如此发展下去,我们甚至可以想象,那个城市,白天里大家一边在谴责大破坏行动,可是一到夜里,大家又参与大破坏中去。

按照后几条章程,如果自由搏击的目的是让人感到痛,那相应的“大破坏”就是让社会机体本身感到痛,同时又痛不至死。他们的目标是炸毁12栋高楼,它们位于城市生活的核心位置。为了大破坏的顺利进行,所有大楼均已清场。大破坏之后,大地重回地面。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把另一个重要人物玛拉,以及泰勒是杰克自我分裂的另一个人格这事给忘了。玛拉是谁?为什么杰克说,一切的起因正是她?前文说过,杰克是为了摆脱她才“遇到”泰勒的。而且房间失火后,杰克想过给玛拉打电话。还是回到故事的最开始吧。为什么杰克要避开玛拉?他一看到玛拉,就觉得自己获得了新生,他要从玛拉那里寻求安慰,从在根本上与他在家具商标目录那里得到的满足是一致的。失眠症只是杰克深层次焦虑与分裂的表征,因此“睡着”根本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只是他自以为得到解决罢了。玛拉的出现,让他明白,他无法假装自己生病了,因此也无法假装自己的病治好了。这时,泰勒就成了唯一的解决之道。

到这里,若抛开“精神分裂”这个自希区柯克以后很多悬疑片的惯用套路不谈,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就算是清楚了。它讲述的就是现代人的故事,就是在现代社会的城市中,人们面对着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而不得不变得“精神分裂”,变得不再是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样做的人势必会看起来与正常的社会道德不符,甚至是反道德、反社会的。但是究其原因,问题不在于这些反社会之人,而是出在社会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