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岩井俊二是一个诗人。他总是用最柔软的感情和最纤细的影像镜头,给观众讲一段最温情的故事。它不聒噪,不夸张,不喧宾夺主。它的画面是精致的,却不滥用色彩和构图;它的语言是细腻的,却不过分考究和卖弄辞藻;它的感情是充沛的,却不流于表面和无病呻吟。这就是岩井俊二的妙笔生花。他总是能将一段再普通不过的人或事讲得缠绵悱恻,让人潸然泪下。但他绝不是为了宣泄情感而宣泄情感。他的情感流露总是在不经意间,一本书,一句话,一杯冷掉的咖啡;顷刻间,原本正常的生活状态被彻底打破,整个电影空间和时间被情感细细的线切割成无数碎片。在这里,电影中的人哭泣了,他或她的眼泪流落脸颊,像《情书》里那满天的大雪一样,随风飘落,终落入名曰“过去”的泥土中。凋落,融化,最终不见踪影。但是在人的心中,过去的终未过去,它化作一种神奇的力量,支撑着人们坚强前行。
1995年上映的电影《情书》是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颇带点传奇性和偶然性的爱情故事:渡边博子的丈夫藤井树于两年前死于山难,她在去给丈夫祭拜后来到亡夫父母家中,偶然间在翻阅其国中的毕业相册时,见到了其曾经的住址。博子按着地址写信,没想到竟收到了回信,原来那并不是亡夫生前的住址,而是其国中一名同名同姓,且相貌与博子类似的女人的住址。于是两个女人成了笔友,在相互的信件中,女孩藤井树与男孩藤井树在少年时代所经历的那段尘封往事在藤井树小姐的记忆中再次浮现出来。
在影片的开端,导演并没有故意制造悬念,而是直接将两个藤井树的关系告诉了读者。这个小小的巧合成了全片故事的切口,从这里进入,两段哀伤的感情被揭露出来。一个是藤井树与博子夫妇的感情。从博子及其现任男友秋叶的口中得知,藤井树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他有些木讷,却十分温柔。博子深深爱着他,以至于他已经亡故两年,且与秋叶已经发展成男女朋友的关系后,她仍旧难以将之忘怀,这才使其明知藤井树不可能回信,仍要去写信的原因。
1.渡边博子寄出的信竟然得到了回音,这让她激动不已
2.大雪纷飞,博子又一次来到亡夫的墓前参加周年纪念
但是,奇迹发生了,她收到了回信。她不愿意尝试理解其中的原因,而是宁愿相信这是“来自天国的回信”。当知道个中原因后,她请求藤井树小姐多给她讲藤井树先生国中时代的点滴往事。从这些往事中,博子得知了很多亡夫在性格上的很多她之前并不清楚的细节。原来亡夫生前并非像他表现的那样木讷严谨,而是喜欢恶作剧。他喜欢在学校图书馆里借阅生僻的书,目的仅仅是要在所有书的借阅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他也十分要强,在学校田径赛前夕出车祸腿骨骨折,在比赛当口仍不顾一切地奋力奔跑。
这些少年时代的往事他并没有跟博子提及过,所以对于博子来说,这些记忆的细节都是她以前不曾得知的。所以她喜欢听,她要听,在将这些新的细节的碎片拼装入她之前认知的那个“藤井树”后,亡夫的形象终于在两年后再次以鲜活的相貌展现在她的眼前。当她登上山,看见那座其亡夫葬身于此的高山后,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大雪后的朝阳下,她看见了高山,就“看见”了藤井树,她挚爱的那个再也回不来的人。她对着高山大喊:“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
博子所受的情感创伤终于在这一刻被治愈,她走出了对亡夫思念的阴影中,也在这个时候,她才能够直面自己现在的爱人秋叶。这就是博子的故事,而在藤井树小姐这边,一次偶然收到的信也打开了她自己的心结。
影片一开始,藤井树小姐就患了严重的感冒,即便母亲强烈要求其去医院治疗,她仍不同意。这个谜团在影片的中段被揭开。原来,藤井树小姐的父亲就是在十年前的一次重感冒转化为急性肺炎后去世的,藤井树小姐一直走不出那个阴影。她无法走入那个有着亡父死前形象的医院,这是她心中最深的伤口。现在,这个伤口已经渐渐看不见了,她早已不再是国中时代那个青涩的女孩,她选择将之遗忘。但是,看不见不代表并不存在,相反,这个伤口因为经历的不断累积与时间的无情冲刷,变得更加深,更加痛,更加不可治愈。
1.因渡边博子一份“寄错”的信,女藤井树也打开了自己记忆的世界
2.男藤井树,这个水一般的男孩,永远地活在了女藤井树的记忆里
好在一次偶然,她突然收到来自另一个城市名曰“渡边博子”的来信,尘封的记忆终于被开启。藤井树小姐回忆起自己国中时代的往事,回忆起那个和她同名同姓,且因此而被同学不断捉弄的男孩藤井树。在她的回忆里,男孩的存在感并不那么浓重。她与他鲜有交流,除了因为同名同姓而被同学捉弄(比如被同学们投票安排一起做学校图书管理员)之外,他俩的生活轨迹鲜有重叠。只不过因为博子的再三请求,她在被迫不断回忆起那段似乎不那么明朗与快乐的记忆。
男孩藤井树并不是一个阳光大男孩,他少言寡语,很少表露自己的心迹,女孩藤井树笑称“他一直都没什么女人缘”。在一开始,女孩并没有把他放在心上。直到在班级选举办干部时,因被同学捉弄,男孩挺身与带头的男生打架,女孩才开始注意到他。这个时候,女孩并不知道男孩的心意,且在一起做图书管理员的时候,男孩也很少和她说话。只不过通过一系列小小的事件和交流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像从前那样仅是普通同学关系了。(www.zuozong.com)
但在这个时候,女孩的父亲去世了,女孩在开学伊始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在请假期间,男孩又来找女孩,请他帮自己还书。女孩觉得很奇怪,但仍然因为男孩来找她而有些开心。等到女孩终于回到学校后才发现,男孩已经转学走了。
这就是少男少女们的感情,它并不浓烈,也不浪漫,它存在于他们言语中的点滴,以及彼此怦然心动的瞬间。它太过清淡,却并非漫不经心,就像博子最后给藤井树小姐的信中那样说的“也许他在借阅卡上写的名字并不是他自己的名字”一样。男孩早就表露出自己的心意,但这份心意是那样的内敛,那样的模糊,那样的让人难以察觉,所以这份心意最终只能转化为遗憾。男孩终于转学了,他俩至死终不能再相见。
这份感情和藤井树小姐自己的心结一样,深埋于她的内心之中。现在,它被揭开了,而藤井树小姐的重感冒也转化成了急性肺炎。她重蹈了其父的覆辙,但因为家人的坚持,她的结局却不像父亲那样——她被及时地送入医院,治好了肺炎。
影片的高潮部分,就是画面中所展示的,渡边博子与现在的爱人一起登山
这里的治愈不光是藤井树小姐身体上的治愈,也是其心灵上的治愈。她终于走出了自己心里的阴影,就像博子对着亡夫葬身的那座高山大喊一样,藤井树小姐在病床上轻轻低吟:“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
遗忘和记忆,都是人类特有的天赋,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往事如烟,但这虚无缥缈的记忆有时却又那么的沉重,沉重到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未来。对待记忆,尤其是不愿回忆的痛苦记忆,最好的办法并非是将之尘封于内心深处,对他人,对自己从不提及。有人以为这样一来,记忆就会渐渐褪色,最终消失不见。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越是想被忘却的往事,就越会在一遍遍忘却的练习中被反复加强,最终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便是人类的宿命,人类终生都要活在记忆与遗忘的辩证法则中。
解脱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鼓起勇气,打开记忆的瓶盖,让瓶底那段最不愿被当事人提及的往事展示出来,让它变得鲜活,变得明亮,最终,在耗尽记忆本身的力量后,它自然会慢慢消退,最终随风飘散。
博子的伤痛就是这样被治愈的。她温柔、敏感、脆弱,她表面上的不动声色下其实蕴藏着巨大的悲伤与思念,她需要通过一些看似“出格”或者怪异的举动来化解这份思念。于是,她写信给藤井树。
藤井树小姐的伤痛也是这样被治愈的。她单纯、活泼,对自己的心意有些表面上的漫不经心。她以为自己早就遗忘了那些往事,但事实却证明,她记得比谁都清楚。她只不过需要一个借口,一个机遇,好让这些记忆不再模糊,不再如黑夜的梦魇般萦绕于心间。于是,她写信给博子。
值得注意的是,藤井树小姐与渡边博子的扮演者都是日本当时知名演员中山美穗。中山美穗长相甜美,知性,她在《情书》中一人分饰两角,将两个女人因都拥有记忆的伤痛所展现的共同点,以及两人性格上的差异表演得淋漓尽致,给《情书》这部纯爱电影加分不少。另外,影片在日本神户市和小樽市拍摄,这两座拥有北国风光的城市,给观众带来了大雪纷飞、沉静而至美的绝色风景。饰演男孩藤井树和女孩藤井树的柏原崇与酒井美纪当时都还年少,其表演青涩却不稚嫩,把少男少女彼此含蓄却真诚的情感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出来。这些都给影片增色不少。
这就是《情书》,一部讲述记忆与伤痛的电影。影片中的男孩藤井树也给女孩藤井树写了一封“情书”。它并非是文字——在他转学之前,让女孩藤井树交还学校图书馆的书里,男孩在借阅卡上画上了女孩的模样。一些女学生找到了它,把它交给藤井树小姐,小姐看着这幅画,手足无措。十年过去了,男孩长大了,女孩也长大了;两年过去了,藤井树死了,另一个藤井树刚刚大病初愈;一切物是人非。但是,这份遗憾并不那么让人哀伤。藤井树小姐看着这幅画,她明白了他的心意,她的心中全是温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