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为世界电影艺术贡献的特有电影门类。它自香港邵氏公司以胡金铨为代表的一代老电影人那里,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台词、叙事架构、镜头表现力,还是服装、舞美等,都十分成熟且考究。到20世纪90年代,又有以徐克为代表的所谓“新武侠”电影追求,它拓深了武侠电影的美学风格,使之达到一种纯熟却不逾矩的艺术造诣。这个时代的武侠电影不类似邵氏武侠那样严谨,“正派”恩怨分明;相反,它是潇洒的,飘逸的,快意恩仇的。它追求的是江湖所具有的那种无所拘束的畅快感,在这里,江湖中的仇杀、大侠、恶人,甚至一人一剑、一草一木,都具有了审美属性。它代表了一种“自然化成”之美,却并非与“巧夺天工”相违背。这就是以徐克为代表的20世纪90年代武侠电影所带给观众的审美感受,他的《新龙门客栈》(1992年)重新点燃了武侠电影的生命力,把其又推向了新的高峰。
不仅是徐克,中国电影人在对“武侠”与“江湖”这一主题上的继续探索,是不遗余力的,其中的杰出代表还有李安和王家卫。他们两人分别以《卧虎藏龙》(2000年)和《东邪西毒》(1994年)稳稳地占据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上经典之一的宝座(注:近年,王家卫又以一部武侠电影《一代宗师》(2015年)再度引发观众的武侠电影观影热潮)。
但是,相较于徐克在继承前人武侠概念基础上的推陈布新,后两位则更注重于原创与独到。可以说,这两位导演都有着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深刻自我见解,武侠这个题材则是他们反映与展开其内心世界的方式,与一般意义上的武侠电影稍有区别。(www.zuozong.com)
即便如此,《卧虎藏龙》和《东邪西毒》仍然可称得上是经典武侠电影。因为“武侠”与“江湖”的概念本来就不是既定的,它随着一部部电影进而一个个电影人的努力,才有了现在这般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