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带你走进不一样的电影世界:《勇敢的心》英雄华莱士的信仰与自由

带你走进不一样的电影世界:《勇敢的心》英雄华莱士的信仰与自由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苏格兰的民族解放英雄威廉·华莱士在英格兰行刑队面前那声“自由”的怒吼,黑暗中最黑的时刻即将迎来它的黎明。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后,追随父亲的脚步,继续领导苏格兰人民进行反剥削斗争。影片中的华莱士追求的就是自由,其想要表达的正是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最大信仰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历来都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我们可以指责影片所反映的那段历史,说英格兰这样野蛮的侵略是不道德的。

带你走进不一样的电影世界:《勇敢的心》英雄华莱士的信仰与自由

如果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首人类自身命运的抗争的伟大史诗,那么《勇敢的心》就是一首激烈的战斗序曲。它更为激烈,更为强大,呐喊出了人类对自身尊严之信仰的最强音符。随着苏格兰的民族解放英雄威廉·华莱士英格兰行刑队面前那声“自由”的怒吼,黑暗中最黑的时刻即将迎来它的黎明。

电影《勇敢的心》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经上映就好评如潮,一举拿下当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电影以13~14世纪英伦三岛发生的政治战争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在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马索·华莱士在一场与英军的战役中丢失了性命。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后,追随父亲的脚步,继续领导苏格兰人民进行反剥削斗争。在此期间,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美丽的少女梅伦,两人结为伉俪的过程也是充满曲折。然而,梅伦却被英军抢去并惨遭杀害。丧妻之痛激励了华莱士,他立誓要为妻子和自己的民族报仇,求得独立和解放。在广大同胞和其他贵族的拥护和追随下,华莱士揭竿而起,把英王长腿打得节节败退。被虽然华莱士并没有直接带领他的民族完成父亲的遗愿,取得最终的胜利,被敌人的阴谋诡计送上开膛台,却激励了更多的平民百姓参与革命的激流之中。

如果查阅相关历史,我们会发现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地区在历史上关系一直是纠缠的。早在2000多年前,那时候还没有英格兰和苏格兰这两个概念,只有不列颠人、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三个人种的区分。公元2世纪的时候,英格兰地区还未独立,仅仅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皇帝建立了一道高墙(显然不比中国的长城气派和坚固),把北方的凯尔特人(所以NBA的凯尔特人队的LOGO有十分明显的苏格兰风情)所居住的荒蛮之地割裂开,而后来罗马帝国的军队在英格兰岛的一次战役中损失了相当的兵力,因而罗马皇帝也逐渐丧失了在当地的控制权。而观众们在本片中看到了苏格兰人民在英格兰国王的统治下过得多么悲惨,什么“初夜权”、血腥的镇压,却不知他们的祖先凯尔特人也一度让不列颠人民不好过,他们举兵南下,一度打到伦敦城下。而不列颠人也如影片中的苏格兰人那样宁死不屈,成功地把凯尔特人又赶回了罗马墙的北面。

1.男主人公华莱士的扮演者是赫赫有名的好莱坞著名导演、演员梅尔·吉布森

2.电影的节奏十分紧凑激烈,但在其中也有比较唯美的桥段,表达着对人类灵魂中真善美的追求

而5个世纪以后又面临着新敌人:来自易北河口和丹麦南部沿海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今天统称日耳曼人),他们乘船(由于大陆板块运动,可能当时英吉利海峡还只是一个山谷)渡过了英吉利海峡,统治了不列颠人成为岛上新的主人,而这些日耳曼人和不列颠人混居通婚后则形成了新的统一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不过一些不愿被日耳曼人统治的不列颠人则跑到了北方凯尔特人的地方,与他们混居形成了我们今天认识的苏格兰人。而在此之后,北方的苏格兰人和南方盎格鲁人的关系还不错,两国之间还经常联姻。不过战争依旧没有停歇过。(www.zuozong.com)

公元13世纪,爱德华一世率军亲征,在福尔柯克会战中彻底粉碎了苏格兰的抵抗。此后十年间,英格兰全方位地统治了苏格兰。期间的确有个叫威廉·华莱士的贵族召集了民兵进行过反击,但是失败了,电影中描述的华莱士死后的几个星期后,罗伯特取得民族独立的事件当然是不符合史实的。1357年英苏两国签订和约,英格兰承认大卫二世为苏格兰国王,不过当时的苏格兰是因为处于英法战争之中,需要从北方调动兵力至前线,对苏格兰进行战略性放弃,这和苏格兰是一片茫茫大草原没有什么经济财富有关系。而时间跨越至18世纪初期,苏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并入英格兰成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不过,显然苏格兰在今天并没有完全融入大英,由于缺乏民族认同感和经济原因,在2014年苏格兰决定进行全民公投,以决定是否脱离英联邦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吊诡的是,这不正是这部影片所反映的过去的一个现代政治语境下的变革吗?——苏格兰人追寻“自由”,只是以一种非暴力、非武装的更加文明的投票程序来决定。而这部影片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现实舆论,坊间也不免带着某种阴谋论的眼光揣测拍摄方的政治动机。

影片中的华莱士追求的就是自由,其想要表达的正是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最大信仰

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历来都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我们可以指责影片所反映的那段历史,说英格兰这样野蛮的侵略是不道德的。但是,有的人认为战争本身无所谓道不道德,是合理的行径。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那令人感到不寒而栗的辩解是: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壮大就得繁衍更多的人口,那意味获得更多的食物,食物来自土地。那最后只有通过战争,侵略别的国家领土,占领他们的财富以充实自己。当然对战争的合法性问题并不是在这里要讨论的,我们只是就战争的起源作一个简短的说明:源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方的不正义的侵略行为促生了对方的正义的反抗行径,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并没有哪一方是永恒的正义者或卑鄙者。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种无法取消的非常规办法,在今天依旧有效。

而影片的主旨在华莱士那勇敢的心所发出的“Freedom”中得到升华。相对于汉语的“自由”,英语中相应的词语除了前面的这个,还有“Liberty”。这两者都有自由的意思,不过前者侧重的是肉体方面的,后者是侧重精神方面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民族的自由我们可以理解为不被外族奴役,或者像在《飘》里面斯佳丽的父亲曾对她说的:土地是唯一可以为之奋斗的东西,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乃是其生存的基石。在这个意义上,华莱士作为一个好莱坞式的个人主义者也是民族的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