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法又名智力激励法。智力激励法是美国创造学和创造工程之父,奧斯本(A.F.Osborn)发明的。最初用于创造广告的新花样上,1953年经总结后著书问世。这是一种用来提出新设想的方法。
该方法的英文原名是:Brainstorming,Brain(大脑)Storming(风暴),因此也有人把他直译为“头脑风暴法”。还有译成其他名词的,如“狂想法”“诸葛亮法”“畅谈会法”“BS会议法”等等。这种方法已成为国外一些国家广泛应用。奧斯本在《创造性想象》一书中指出,这种方法能够在社会、经济、体育、新闻、科技、军事、生活等很多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务。
该法的发明者奥斯本是美国大型广告公司BBDO(Batten,Bcroton,Durstine and Osborn)的创始人,1939年他在他担任经理的公司首先釆用了有组织地提建议的方法。当时参加者称这种方法为闪电构思会议。因为每个参加者为了突击解决独创性问题,必须快速思考和闪电般的构思。虽然,头脑风暴法最初是为集体举行献计献策会议而制定的,但是人们后来发现,应用相同的原则和规则,即使在单独思想的时候,它也十分有效。
头脑风暴法创始人奥斯本退出广告界后,在美国纽约州创立了“创造教育基金会”并成为该会的理事长,献身于创造教育事业,把“BS”当作创造教育体系的一个部门;并且对创造技术的本质进行研究。他认为社会压力对个体自由表达其思想观点有抑制作用,为了克服这种现象,须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会议形式,在这样的会议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对任何人的观点做任何评价。评价乃是各种想法表达完之后的事。(www.zuozong.com)
奧斯本还认为对创造力的发挥而言,暂缓评价具有积极的作用。有鉴于此,奧斯本倡议,应充分肯定“暂缓评价”的价值,使其成为发挥创造力的辅助条件。后来帕尼斯(S.J.Parnes)在美国布法罗的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奥斯本的主张,即如果遵循暂缓评价的原则,就会在单位时间内产生越来越多的好思想。
头脑风暴法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它之所以获得成功,应归功于在小组活动情境下所具有的彼此互动的群体动力学基础。每当一个人抛出一个想法后,这个人所激发的不仅是他或他自己的想象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与会的其他人的大脑中也将受到激发。头脑风暴法会在每个人的大脑中产生震动,这会激起一系列联想性反应。这就是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头脑风暴式会议本身还是一个社会交往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各个个体倾向于设想更多的新观念。在群体活动中,个体会获得更大的动力因素,他要在小组中取得一定地位,他就得和别人竞争,而要成功做到这一点只有想出更多的创意,而且小组并不排斥任何一种想法,所有想法都会被接受,这反过来进一步鼓励参加者提出更多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