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心理学: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创造心理学: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发现维生素K的过程中,达姆的灵机一动,所运用的就是非逻辑思维。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创新过程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逻辑思维是非逻辑思维的基础,非逻辑思维是高度成熟的逻辑思维的产物。因此,我们在突出非逻辑思维的同时,不能排斥或贬低逻辑思维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创造心理学: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逻辑”一词是由英文“Logic”音译而来,具有思想、原则、理性、力量、规律等含义。因此逻辑思维是指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结论的思维活动。反之,非逻辑思想则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和顿悟,快速地做出判断与结论的思维活动。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性质、特点、作用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法,在常规思考或创新思考的过程中,两者往往交替使用,但在思考的不同阶段,它们所起的作用又有主与次的区别。

一般来说,逻辑思维讲究准确性、严密性和条理性,是人们自幼通过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和学习各门知识过程中使用较多、掌握较好的一种常规思维方法,是我们解决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绝大多数问题时必须运用的。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事物束手无策时,就可使用逻辑思维方法来理清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逻辑思维则讲究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是一种长期为大家所忽略的思维方法。当我们面对咄咄逼人、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运用步步推进的逻辑思维难以解决时,使用灵感思维、直觉思维,以及联想、想象等具有跳跃特性的非逻辑思维往往能找到新途径,想出新点子。

武器与人》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的杰作。这个剧本在首次公演时,就征服了广大观众,他们要求萧伯纳登台,接受祝贺。这时也有一个寻衅喝倒彩的,他当众指责萧伯纳:“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赶快停演吧!”

面对这种无礼的叫嚷,一般人都会以高声抗议来予以还击,可萧伯纳似乎并不生气,他先面带笑容地向挑衅者鞠了个躬,然后彬彬有礼地说道:“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随后,他又指了指观众:“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的观众,又有什么用呢?”

萧伯纳话音刚落,全场便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那个寻衅者只好灰溜溜地溜走了。

同样,在科学研究中,利用非逻辑思维实现创新的例子也不少,维生素K的发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29年,丹麦一位名叫达姆的博士特制了一种饲料,他利用小鸡作为材料进行生化研究,结果发现用这种特制饲料喂养时,小鸡皮下和肌肉都有出血的现象,如果用针尖刺破,小鸡就会流血不止,随即死亡。此后的许多年时间内,达姆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包括将一些已发现的维生素添加进饲料,仍不能使患病的小鸡康复。直到1939年的一天,达姆在农村调研时,发现农家的小鸡没有一只患出血症的。达姆忽发灵感,他猜想在农家小鸡所吃的饲料中一定含有一种能防治小鸡出血症的特殊物质,于是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终于发现绿色植物的叶子对防治小鸡的出血症有奇效。随后达姆又对绿色植物的叶子进行了研究,从中提炼出了一种黄色液体,这就是维生素K。在发现维生素K的过程中,达姆的灵机一动,所运用的就是非逻辑思维。

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创新过程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逻辑思维是非逻辑思维的基础,非逻辑思维是高度成熟的逻辑思维的产物。没有非逻辑思维做先导,难以提出新问题、新设想。可以说,非逻辑思维在创新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但在新思想、新设想提出之后,仍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论证。因此,我们在突出非逻辑思维的同时,不能排斥或贬低逻辑思维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www.zuozong.com)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的人头脑灵活、机敏、迅捷,而有的人则比较僵化、呆板、迟钝;有的人思维活跃,有的人则一生默默无闻,只会按常规想,做常规事。这反映出不同的人在思维能力上的差别。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家、人才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才能除了取决于知识、技能外,往往还有赖于其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尤其是非逻辑思维能力的缺陷会影响人们对知识的科学加工和创造性运用,这类事例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

众所周知,青霉素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A.Fleming)在1928年发明的。当时,弗莱明在研究葡萄球菌的变种时,发现培养器皿的边沿生长了一些霉菌,而这些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没有了。在此之前,日本科学家古在由直也曾发现过这种现象,他经过仔细思考后,将这一现象归为普通的污染现象,认为是霉菌的迅速繁衍,消耗了葡萄球菌生长所需养分的缘故,因此未做深入研究。而弗莱明大胆运用非逻辑思维,将这一现象想象成是“霉菌杀死了葡萄球菌”的结果,并随即对这一设想进行了检验,最终从霉菌中分离出了一种能抑制细菌生成的抗菌素——青霉素,为人类战胜肺炎、白喉、脑膜炎等“绝症”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并因此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奖。

同样,苏联科学院的夏尔布里津教授在1981年前就通过实验发现了物质在超低温下电阻消失的现象,但由于他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将这一现象归因于“物质表面异常”而未予深入研究。五年后,瑞士苏黎世研究所的缪勒(K.A.Muller)和柏诺兹(J.G.Bednorz)两人根据与夏尔布里津教授相似的实验现象,发现了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提出了超导理论,并因此荣获了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思维能力的缺陷让夏尔布里津教授等著名科学家们失去了做出重大创造发明的机会。不过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自己思维素质的优劣和思维能力的强弱往往不大注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如果你批评他粗枝大叶,或记忆力不好,以至于忽略了某一情况,他可能会虚心地接受;但要是你批评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对,或是思维能力不强,他往往难以接受。

平时,人们常常注意到自己的知识贫乏和记忆力不好,主动去想办法改善,然而很少有人会注意自己的思维能力,更想不到去培养、提高。实际上,在人们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知识和记忆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