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业与创新:知识与创造力的张力

创业与创新:知识与创造力的张力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种张力,虽然人们普遍承认一个人如果想在某一领域弄出点新东西的话,他必须拥有该领域的知识,但人们同时也广泛地假定,太多的经验会使一个人陷入老套,从而他就不能超出固定模式的反应方式。张力观可以说是传统的关于知识和创造性关系看法的典型理论。另外,张力观所赖以立足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实际上并不能支持张力观。

创业与创新:知识与创造力的张力

尽管心理学家们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在表面看来是不大相同的,但是其中很多观点都有一个关于知识与创造力关系的关键假设。这种假设的观点分为张力观与基础观两种。

张力观认为,创造力和知识之间是一种矛盾关系。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有可能对新问题形成新的假设和新的设想,拥有越高的创造力,但同时固有的知识也越容易形成思维定势。知识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种张力,虽然人们普遍承认一个人如果想在某一领域弄出点新东西的话,他必须拥有该领域的知识,但人们同时也广泛地假定,太多的经验会使一个人陷入老套,从而他就不能超出固定模式的反应方式。该理论还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

张力观可以说是传统的关于知识和创造性关系看法的典型理论。该理论认为,一方面一个人要想在某领域有所建树,他就必须具备该领域的知识;但另一方面,该领域的知识经验太多,又会使一个人囿于常规,因此他也将难以有所创造。因此,知识和创造性的关系被看作是一种倒U形关系,特定领域的最大创造性发生于该领域中等程度的知识水平。

张力观的关键之处在于,在知识和创造性的关系上,绝不是知识越多越好,太多的知识会限制个体的思维,从而阻碍其创造性的发挥。其中有些研究者甚至认为先前的知识经验有害无益,个体只有打破原有知识的束缚,才会有所创新。

教育与创造力之间的U形关系。西蒙顿(D.K.Simonton)1984年曾分析过杰出的创造性成果与正规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他考察了出生于1450—1850年的300多位著名人士,这些人曾是早期“天才起源”研究中的被试,其中包括达·芬奇、伽利略、莫扎特、伦勃朗和贝多芬等人。西蒙顿考察了这些人所受的正规教育水平,并在档案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人的成就进行了量化,对每个人所达到的杰出水平打分,然后把杰出程度作为受教育程度的函数在坐标轴上进行描点。

当把杰出性作为教育水平的函数时,我们会发现它们呈曲线关系——倒U形,杰出水平的顶点发生在中间阶段,也就是本科训练。较短时间的训练或更长时间的训练(包括博士后训练)则与较低水准的杰出水平相联系。因而,人们可以认为,知识水平高于一定程度(假设这些知识是由研究生训练得来的),将给创造力带来负效应。(www.zuozong.com)

已有经验的负迁移作用。当一个人用某种特殊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某问题时,在(其他的)问题解决情境中表现的效率(可能)会很差。有时,参加实验的被试面对新问题如此盲目而固执地沿用先前成功的解决方法,对更简单的解决方法则视而不见。虽然富有经验的人解决不了新问题,但新手可以毫无困难地解决它,因而,已有的成功使很多知识丰富的人陷入习惯性的思维模式的陷阱,当世界变化时,原先成功的解决方法不能奏效,他们就不能够适应新的世界。

为此,在创造性高的成人和儿童身上经常观察到以下思维风格:(1)突破定势,也就是说,突破你对某些事情的旧有思维模式;(2)打破照本宣科,这与(1)大致是同一回事;(3)以新鲜的方式来感觉世界,也就是说,改变旧有方式。

对张力观的评价。的确,存在有过多知识阻碍创造性发挥的现象,但不能因此就得出“知识多一定不利于创造”的结论。毕竟知识是人类生活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吸取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世界上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创新和继承是密切相关的,创造实际上就是对原有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重新组合。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丰富物理化学知识的人会在物理或化学方面有所建树。因此,认为只掌握一定程度的知识就可以有很高的创造性似乎不大可能。

另外,张力观所赖以立足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实际上并不能支持张力观。因为仔细思考后就会发现,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的多少并不是一回事,因此受教育程度和创造性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不必然说明知识和创造性之间也一定呈倒U形关系。而实验室中的问题解决研究与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是否接近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它比较远离生活实践中的发明创造,那么也不能绝对说明问题。而后来的研究威斯伯格(R.W.Weisberg)于1999年也的确推翻了这两类实证研究对张力观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