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早餐习惯吃油条,但如今吃油条的人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是油条变得不脆不香了,有些马路摊贩做的油条又很不卫生,有的油条还是“氨味油条”。一些老顾客抱怨吃不到正宗地道的油条了,遗憾炸油条师傅后继无人了。而事实上,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呢?真的像消费者想的那样简单吗?
卫生监督部门检验油条的成分,指出油条添加剂加热后有氨味并不足为奇,但正常情况下,氨味是闻不到的,如果能闻到氨味,就是含量过高,会影响正常食用,是有毒的,对人体就会有伤害。媒体披露有些油条除了添加剂使用不符规定外,竟然还是用“毒油”炸出来的。
那什么是“毒油”呢?据调查,“毒油”来源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一些大酒店、餐馆或食品店废弃的油;二是地沟油、炸货油和泔水油。所谓地沟油,就是炒菜的油底儿、刷锅水里的油;而炸货油则是餐厅炸东西剩下的油;泔水油就是剩饭剩菜中的油;还有一些烤鸭店在用炭火烘烤加工鸭子时,烤鸭身上渗出的油。这些油被收集起来,出售给废油回收商。回收商用锅熬废油,先把废油倒进锅里,加温化开后把乌黑的渣子过滤出来,剩下的就是油了。据卫生部门检验,这几种油是不能食用的,是有毒的。(www.zuozong.com)
碳酸氢铵常用做化肥的原料,少量氨气对人体无特别危害,用作食用发酵剂的情况比较少。剖析油条制作的质量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家对食品中膨松剂的使用还缺乏严格标准。《国家食品工业标准(GB2760-1996)》规定,碳酸氢铵的使用范围为需添加膨松剂的各类食品。最大使用量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而这里规定的适量,是很难掌握的,有待饮食专家们规范膨松剂使用配方,制定出油条中的碳酸氢铵量化标准,以便对油条制作采取规范化标准。据了解,除了使用碳酸氢铵外,还可以使用明矾或者是用小苏打(碳酸氢钠)代替碳酸氢铵,因为小苏打不含铵的成分,而钠又恰恰是人体需要的元素,借此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保证油条质量,让消费者更满意。
毒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