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寒僊裔陳 元靚 編
《通曆》及《高氏小史》曰:地皇氏以十一月爲冬至。《曆義疏》云:冬至十一月之中氣也,言冬至者,極也。太陰之氣上干於陽,太陽之氣下極於地,寒氣已極,故曰冬至。氣當易之,是以王者閉門閭,商旅不行,以其陽氣乘踊,君壽益長,是以冬賀也。亦以日之行天,至於巽維東南角,極之於此,故曰冬至。
一陽生
《易復卦疏》:陽氣始於剥盡之後,至陽氣復時,凡經七日。如褚氏、莊氏並云:“五月一陰生,十一月一陽生。”凡“七月”[1]而云“七日”,不云“月”者,欲見陽長須速,故變月言日。《易通卦驗》云:冬至一陽生,配乾之初九。
七曜會
《漢書》:宦者淳于陵渠復《太初曆》,晦朔弦望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注云:謂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時,七曜皆會,牽牛分度。又桓譚《新論》云:從天元已來,訖十月朔朝冬至,日月如連璧。
昴星見
《尚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安國注云:日短,冬至之日也。昴曰武中星,亦以七星並,正冬至三節也。傅亮《冬至》詩云:昴星殷仲冬,短晷窮南極。
辰星升
《春秋考異郵》曰:日冬至,辰星升。
陰氣竭
《淮南志·天文訓》曰:冬至則斗北中繩,陰氣竭,陽氣萌,故曰冬至爲德。萬物閉藏,蟄蟲首穴。
陽氣萌
後漢陳寵奏:冬至之日,陽氣始萌,故有芸荔之應。《月令》曰:芸始生,荔挺出。注云:芸香、荔,馬薤是也。宋傅亮《冬至》詩云:柔荔迎時萋,芳芸應節馥。
南極長
《左傳》:冬至日,南極景極長,陰陽日月萬物之始,律當黄鍾,其管最長,故有履長之賀。杜甫詩:冬至至後日初長。
晝漏短
《月令章句》:冬至日有三極,晝漏極短,去北極遠,晷景極長。
黄鍾通
《漢·律曆志》:天子以冬至合八能之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鍾律,權土炭,定陰陽。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黄鍾通,土炭輕而衡仰。
君道長
《漢雜事》: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夏至陰氣起,君道衰,故不賀。
元明天
《吕氏春秋》:冬至日,行遠道,周四極,命之曰元明天。
廣漠風
《易緯》:冬至,則廣漠風至。蕭慤詩云:“漠風吹竹起。”
會章月
《前漢·律曆志》:參天九,兩地十,是謂會數。參天數二十五,兩地數二十,是爲朔望之會。以會數乘之,則周於朔旦冬至,是爲月會。以五位乘會數,而朔日冬至,是爲月章。
建子月
《玉燭寶典》:十一月建子,周之正月也。老杜詩云:“荒村建子月。”王昌齡詩云:“駕幸温泉日,嚴霜子月初。”
得天統
《史記·封禪書》:黄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統,於是黄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餘歲後復朔日冬至。
通曆法
桓譚《新論》:通曆數家算法,推考其紀,從上古天元以來,訖十一月甲子夜半朔冬至。
觀日影
《周禮》:冬至日在牽牛,影長一丈三尺,夏至日在東井,影長一尺有五寸。
迎日至
《易通卦驗》:冬至始,人主與群臣左右從樂五日,天下亦家家從樂五日,以迎日至之禮。鄭玄注云:從者,就也。冬至,君臣俱就大司樂之官,臨其肄樂,祭天圜丘之樂,以爲祭祀莫大於此。
書雲物
《左傳》: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啓閉,必書雲物,爲備故也。注云:至謂冬夏至也。
觀雲色
《周禮·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注云:鄭司農以二至二分觀雲五色,青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黄爲豐。
祭皇天
《晉·禮志》:十二月冬至,始祀皇天上帝於圜丘,以始祖有虞舜帝配。
祭昊天
《隋·禮儀志》:冬至之夜陽氣起於甲子。既祭昊天,宜在冬至,自是冬至祀天。
祀上帝
《唐·禮樂志》: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高祖神堯皇帝配。
祀五帝
《禮記·月令》:祀昊天上帝於圜丘。注云:冬至日祀五帝方及日月星辰,禮於壇。
成天文
《易通卦驗》:冬至成天文。鄭玄注云:天文謂三光,運行照天下,冬至而數訖,於是時也,祭而成之,所以報也。
朝聖祖
《嘉泰事類·儀制》:令諸州聖祖殿,冬至節,州長吏率在城官朝謁。
同正禮
《唐·禮樂志》:皇帝冬至受群臣朝賀,其日將士填諸街,勒所部,列黄麾大仗屯門及陳於殿庭。皇帝服通天冠、紗絳袍,户部、禮部陳貢物,並同元正賀禮。惟冬至不奏祥瑞。
排冬仗
皇朝《歲時雜記》:冬至天子受朝賀,俗謂之排冬仗。百官皆衣朝服如大禮祭祀。凡燕饗而朝服,唯冬至正會爲然。詳見元日排正仗。
用雅樂
《國朝事始》:乾德四年,詔太常寺大朝會復用二舞。先是晉天福末,戎虜亂華,中朝多事,遂廢之。至是始復。是歲冬至,御乾元殿,始用雅樂、登歌。
奉賀表
《嘉泰事類·儀制令》:冬至發運監司官、諸州長吏奉表賀。舊制,遣使者如舊例。詳見元日。(www.zuozong.com)
如元旦
《四人月令》:冬至之日薦黍羔,先薦玄冥以及祖禰。其進酒尊老及謁賀君師耆老,一如正旦。
亞歲朝
《宋書》: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寮稱賀。因小會,其儀亞於歲朝。曹植《冬至表》云:亞歲迎祥,履長納慶。
若年節
《東京夢華録》:京師最重冬至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號冬除
《歲時雜記》:冬至既號亞歲,俗人遂以冬至前之夜爲冬除,大率各倣歲除故事而差略焉。《提要録》謂之二除夜。
爲大節
《歲時雜記》:都城以寒食、冬、正爲三大節。自寒食至冬至,中無節序,故人間多相問遺。至獻節,或財力不及,故諺語云:肥冬瘦年。
盡九數
《歲時雜記》:鄙俗自冬至之次日數九,凡九九八十一日,里巷多作《九九詞》。又云:“九盡寒盡,伏盡熱盡。”子由《冬至》詩云:“似聞錢重柴炭輕,今年九九不難數。”《九九詞》乃望江南,今行在修文巷有印本,言語鄙俚,不録。
添紅線
《歲時記》:晉魏間,宫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後,日添長一線。杜甫《至日遣興》云:“愁日愁隨一線長。”古詞云:“奈愁又愁無避處,愁隨一線□長。”東坡詩云:“更積微陽一線功。”子由《冬日即事》云:“寒日初加一線長,臘醅添浸隔羅光。”
增繡功
《唐雜録》言:宫中以女功揆日之長短,冬至後,日晷漸長,比常日增一線之功。山谷詩云:“宫線添尺餘。”《藝苑雌黄》云:一線之説,以杜甫《小至》詩考之,“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當以《唐雜録》説爲是。故柳耆卿有“繡工日永”之詞,宋京有“日約繡綳長一線”之句。
進履韈
《宋書》:冬至朝賀享祀,皆如元日之儀,又進履襪。魏國曹植《冬至獻襪頌表》云: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履襪,所以迎福踐長。又《酉陽雜俎》云:北朝婦人,常以冬至進履襪又鞾。後魏北京司徒崔浩《女儀》:近古婦人常以冬至進履襪於舅姑。崔駰《襪銘》曰:建子之月,助養元氣。
戴陽巾
《雲仙散録》載:《金門歲節》曰洛陽人家,冬至煎餳緑珠,戴一陽巾。
玩冰筯
《天寶遺事》:冬至日,大雪霽,因寒所結簷溜皆冰條,妃子使侍兒敲二條看玩。帝自晚朝視政回,問妃子曰:“所玩何物邪?”妃子笑而答曰:“妾玩冰筯也。”帝曰:“妃子聰慧,比象可愛。”
貢暖犀
《開元遺事》:開元二年冬至,交趾國進犀一株,色如黄金,使者請以金盤置殿中,温温有暖氣襲人。上問其故,使者對曰:“此辟寒犀也。頃自隋文帝時曾進一株,直至今日。”上甚悦。前輩詩曰:“辟寒犀外凍雲平。”
得特支
皇朝《歲時雜記》:在京諸軍,每年冬至得大特支。唯南郊年既有賚,則更無特支。若改作明堂,袷享皆同。則既依郊賚,冬至又例有特支。
休假務
《嘉泰事類·假寧格》:冬至假五日。又《假寜令》:諸假皆休務。
寢兵鼓
《五禮通義》:冬至所以寢兵鼓,商旅不行,君不聽政事。
住軍教
《嘉泰事類·軍防格》:冬至諸軍住教三日。
泣囚獄
後漢盛吉爲廷尉,每冬至節,獄囚當斷,妻夜秉燭,吉持丹筆,夫妻相對垂泣。東坡《庭事蕭然,三圄皆空,和前篇》云:執筆對之泣,哀此繫中囚。
祝諸子
《晉·周顗傳》:顗母李氏,字絡秀,生顗及嵩、謨,元帝時並列顯位。常冬至,絡秀舉觴賜三子曰:“爾等並貴列,吾復何憂?”嵩曰:“恐不如尊旨。顗志大才短,名重識暗,非自全之道。嵩性直,不容於世。唯阿奴碌碌,常在母目下。”阿奴,謨小字也。後皆如其言。
候赦法
《風角書》:候赦法,冬至後,盡丁巳之日,有風從巳上來,滿三日以上,必有大赦。
驗灾旱
《易通卦驗》:冬至之日,見雲送迎從下嚮,來歲大美,人民和,不疾疫。無雲送迎,德薄歲惡。故其雲赤者旱,黑者水,白者兵,黄者有土功。諸從日氣送迎其徵也。
卜壬日
《清臺占法》:冬至後一日得壬,灾旱千里;二日得壬,小旱;三日得壬,平常;四日得壬,五穀豐熟;五日得壬,小水;六日得壬,大水;七日得壬,河決;八日得壬,海翻;九日得壬,禾麥大熟;十日得壬,五穀不成。
占人食
《四時纂要》云:以冬至日數至正月上午日,滿五十日,人食長一日,即餘一月,食少一日,即少一月食也。此最有據。
避賊風
《黄帝針灸經》:冬至之日,風從南來者,爲虚賊,傷人也。
别寢處
《庚申論》:是月陰陽争,至前後各五日,宜别寢。
食餛飩
《歲時雜記》:京師人家,冬至多食餛飩。故有“冬餛飩、年飪”之説。又云:新節已故,皮鞋底破,大揑餛飩,一口一箇。
作豆粥
《荆楚歲時記》: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死,爲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屏山先生《至日》詩云:豆糜厭勝憐荆俗,雲物書祥憶魯臺。
試穀種
崔實種穀法:以冬至日平匀五穀各一升,布囊盛,北墻陰下埋之,冬至後十五日,發取平均最多者,歲宜之。一云五十日。
澆海棠
《博聞録》:冬至日,早糟水澆海棠花根,其花分外鮮明。
奠黑山
《燕北雜記》:戎人冬至日,殺白馬、白羊、白雁,各取其生血代酒。戎主北望拜黑山,奠祭山神。言契丹死,魂爲黑山神所管。又彼人傳云:凡死人悉屬此山神。《嘉泰事類·遼録》云:虜中黑山,如中國之岱宗。云虜人死,魂皆歸此。每歲五京進人馬紙各萬餘事,祭山焚之。其禮甚嚴,非祭不敢近山。
歲時廣記卷第三十八
【注释】
[1]“七月”,底本原作“七日”,兹據文義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