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岁时广记-端五上(卷二十一)

岁时广记-端五上(卷二十一)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端一日《歲時雜記》:京師市廛人,以五月初一日爲端一,初二日爲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作角糉《歲時雜記》:端五糉子名品甚多,形製不一。解粽葉《歲時雜記》:京師人以端五日爲解粽節。藏餳糖《歲時雜記》:自寒食時,曬棗糕及藏稀餳,至端五日食之,云治口瘡。爲棗糕《歲時雜記》:京都端五日,以糯米煮稠粥,雜棗爲糕。菖華酒《歲時雜記》:端五,以菖蒲或縷或屑泛酒。

岁时广记-端五上(卷二十一)

廣寒仙裔陳 元靚 編

梁吴均《續齊諧記》曰:屈原,楚人也,遭讒不見用,以五月五日投汨羅之江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回,忽白日見一士人,自云三閭大夫,謂回曰:“聞君當見祭甚善,但常年所遺,每爲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筒上,以綵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後復見原,感之。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糉并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水之遺風也。按《圖經》云:汨羅江在湘陰縣北五十里,蘇東坡作《皇太后閤端五帖子》云:“翠筒初裹楝,薌黍復纏菰。”又詩云:“尚可餉三閭,飯筒纏五綵。”又詩云:“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蒼江上,投飯救飢渴。”區回,一作區曲。

端一日

《歲時雜記》:京師市廛人,以五月初一日爲端一,初二日爲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洪邁舍人《容齋隨筆》云: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以其日爲千秋節。張説《上大衍曆序》云:謹以開元十六年八月端五,赤光照室之,一夜獻之。唐《類表》有宋璟《請以八月五日爲千秋節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則凡月之五日,皆可稱端午也。

端五日

李匡文《資暇集》引周處《風土記》曰[1]:仲夏端五。注云:端,始也。謂五月初五日也。今書端午,其義無取。予家元和中端五詔書,無作“午”字。

符天數

《提要録》張説云:五月五日乃符天數也,唐明皇詩云:“五日符天數。”

趁天中

《提要録》:五月五日乃符天數也,午時爲天中節。王沂公《端五帖子》云:“明朝知是天中節。”万俟公詞云:“梅夏暗絲雨,麥秋扇浪風。香蘆結黍趁天中。五日凄涼今古、與誰同。”

祭天神

《歲時雜記》:京師人自五月初一日,家家以團糉、蜀葵、桃柳枝、杏子、林禽、柰子焚香,或作香印。祭天者以五日。古詞云:“角黍廳前祭天神,粧成異果。”

祠郡守

《後漢書》:陳臨爲蒼梧太守,推誠而治,導人以孝悌。臨徵去後,本郡以五月五日祠臨東門城上,令小兒潔服舞之。魏收《五日詩》云:“因想蒼梧郡,兹日祀陳君。”

進節料

《文昌雜録》:唐歲時節物,五月五日有百索、糉子。又《唐六典》云:膳部“節日食料”,謂五月五日糉。

備節物

《東京夢華録》:都人争造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糉子、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謂之“端五節物”。

買桃艾

《東京夢華録》: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城内外争買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以糉子、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會。

送鼓扇

《歲時雜記》:鼓扇百索市在潘樓下。麗景門外、閶闔門外、朱雀門内外、相國寺東廊外、睦親廣親宅前,皆賣此物。自五月初一日,富貴之家多乘車萃買,以相饋遺。鼓皆小鼓,或懸於架,或置於座。或鼗鼓、雷鼓,其制不一。又造小扇子,皆青黄赤白色,或繡或畫,或縷金,或合色,製亦不同。又《秦中歲時記》云:端五前二日,東市謂之扇市,車馬於是特盛。

競龍舟

《荆楚歲時記》:五月五日競渡,俗爲屈原投汨羅,人傷其死,所並命舟檝以拯之,至今爲俗。又《越地傳》云:競渡起於越王勾踐,蓋斷髮文身之俗,習水而好戰者也。劉夢得《競渡曲》云:“沅江五月平地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謡振檝從此起。”歐陽公詩云:“楚俗傳筒糉,江人喜競舡。”東坡詩云:“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猿。”又古詩云:“湘江英魂在何處,猶教終日競龍舟。”

治鳧車

《荆楚歲時記》:南方競渡者治其舟,使輕利,謂之飛鳧,又曰水車,又曰水馬。州將及土人悉臨水而觀之,蓋越人以舟爲車,以檝爲馬。古詩云:“蘭湯備浴傳荆俗,水馬浮江吊屈魂。”又章簡公《端五帖子》云:“絲竹漸高鐃鼓急,雲津亭下競鳧車。”

啖葅龜

《風土記》:仲夏端午俗重此日,與夏至同煮肥龜。令極熟去骨,加鹽、豉、蒜、蓼,名曰葅龜。表陽外陰内之形,所以贊時也。章簡公《端五帖子》云:“壽朮先供餌,靈龜更薦葅。”

烹鶩鳥

《風土記》:端五烹鶩。先節一日,以菰葉裹黏米,用栗棗灰汁煮,令極熟。節日啖之,蓋取陰陽包裹未分之象也。《本草》云:菰又謂之茭白。菰[2],音孤。歐陽詩云:“香菰黏米煮佳茗,古俗相傳豈足矜。”

裹黏米

《歲時雜記》:端五因古人筒米,而以菰葉裹黏米,名曰角黍,相遺俗作糉。子弄反,亦作粽。或加之以棗,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桂、麝香之類。近代多燒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古詞云:“角黍包金,香蒲切玉。”《異苑》云:糉,屈原姊所作也。

作角糉

《歲時雜記》:端五糉子名品甚多,形製不一。有角糉、錐糉、茭糉、筒糉、秤鎚糉,又有九子糉。按《古今樂録·十月節折楊柳歌》其“五月”云:“菰生四五尺,作得九子糉,思想勞歡手。”王沂公《端五皇后閤帖子》云:“争傳九子糉,皇祚續千春。”又章簡公《端五帖子》云:“九子黏筒玉糉香,五絲縈臂寶符光。”

解粽葉

《歲時雜記》:京師人以端五日爲解粽節。又解粽爲獻,以葉長者勝,葉短者輸。或賭博,或賭酒。李之問《端五詞》云:“願得年年長,共我兒解粽。”

藏餳糖

《歲時雜記》:自寒食時,曬棗糕及藏稀餳,至端五日食之,云治口瘡。並以稀餳食糉子。

造白團

《歲時雜記》:端五作水團,又名白團,或雜五色人獸花果之狀。其精者名滴粉團,或加麝香。又有乾團,不入水者。張文潛《端五詞》云:“水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

射粉團

《天寶遺事》:唐宫中每端五造粉團、角黍,飣金盤中,纖妙可愛,以小小角弓架箭,射中粉團者,得食。蓋粉團滑膩而難射也,都中盛行此戲。

爲棗糕

《歲時雜記》:京都端五日,以糯米煮稠粥,雜棗爲糕。

乾草頭

《歲時雜記》:都人以菖蒲、生薑、杏、梅、李、紫蘇,皆切如絲,入鹽曝乾,謂之百草頭。或以糖蜜漬之,納梅皮中,以爲釀梅,皆端午果子也。

菖華酒

《歲時雜記》:端五,以菖蒲或縷或屑泛酒。又坡詞注云:“近世五月五日,以菖蒲漬酒而飲。”《左傳》云“享有菖歜”,注云“菖蒲也”。古詞云:“旋酌菖蒲酒,靈氣滿芳樽。”章簡公《端五帖子》云:“菖華泛酒堯樽緑,菰葉縈絲楚糉香。”王沂公《端五帖子》云:“願上菖花酒,年年聖子心。”菖華,菖蒲别名也。

艾葉酒

《金門歲節》:洛陽人家端五作朮羹艾酒,以花綵樓閣插髩,賜辟瘟扇、梳。

五綵絲

《風俗通》:五月五日,以五綵絲繫臂者,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又曰,亦因屈原。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五色絲,一名朱索。又有條脱等織組雜物,以相遺贈。東坡詞云:“綵綫輕纏紅玉臂。”綫與缐同。又王晉卿《端五詞》云:“合綵絲對纏玉腕。”又云:“鬭巧盡輸年少,玉腕綵絲雙結。”

五色索

《續漢書》:五月五日,以朱索五色爲門户飾,禳止惡氣。歐陽公詩云:“五色雙絲獻女功,多因荆楚記遺風。”

續命縷

《風俗通》:五月五日,作續命縷,俗説以益人命。歐陽公詩云:“綉繭誇新巧,縈絲喜續年。”又云:“更以親蠶蠒,紉爲續命絲。”章簡公《端五皇帝閤帖子》云:“清曉會披香,朱絲續命長。一絲增一歲,萬縷獻君王。”

延年縷

《提要録》:端五日集雜色茸絲,作延年縷,云辟惡延齡。王沂公《端五皇帝閤帖子》云:“夕燃辟惡仙香度,朝結延年帝縷成。”歐陽公詩云:“深宫亦行樂,綵索續長年。”

長命縷

《酉陽雜俎》:北朝婦人端五日進長命縷,宛轉皆爲人象帶之。王禹玉《端午皇帝閣帖子》云:“更傳長命縷,寶曆萬年餘。”又帖子云:“六宫競進長生縷,天子垂衣一萬年。”章簡公帖子云:“楚俗綵絲長命縷,仙家神篆辟兵符。”潁濱作《太后端五帖子》云:“萬壽仍縈長命縷,虚心不著赤靈符。”

辟兵繒

《新語》:五月五日,集五綵繒,謂之辟兵繒。章簡公作《皇帝閣端五帖子》云:“金縷臂繒長,冰絲酒面香。”又帖子云:“繭綵初成長命縷,珠囊仍帶辟兵繒。”子由作《皇帝閤端五帖》云:“飲食祈君千萬壽,良辰更上辟兵繒。”

集色繒

《風俗通》:五月五日,集五色繒,辟兵。余問服君,服君曰:“青黄赤白以爲四方,黄爲中央,襞方綴於胸前,以示婦人蠶功也。織麥懸於門,以示農工也。轉聲以襞,爲辟兵耳。”

雙條達

《風俗通》:五月五日,以雜色綫織條脱,一名條逹,纏於臂上。沂公作《夫人閤端午帖》云:“繞臂雙條達,紅紗晝夢驚。”易安居士詞云:“條脱閑揎繫五絲。”

結百索

《歲時雜記》:端五,百索乃長命縷等物,遺風尚矣。時平既久,而俗習益華,其製不一。紀原云:“百索即朱索之遺事,本以飾門户,而今人以約臂。”又云:“綵絲結紉而成者爲百索,紉以作服者名五絲。”古詞云:“自結成同心百索,祝願子更親自繫著。”

合歡索

《提要録》:北人端五以雜絲結合歡索,纑於臂膊。張子野《端五詞》云:“又還是蘭堂新浴,手撚合歡綵索,笑偎人、富壽低低祝。金鳳顫,艾花矗。”又張文潛詞云:“菖蒲酒滿勸人人,願年年歡醉偎倚。把合歡綵索,殷勤寄與。”又云:“手把合歡綵索,慇懃微笑殢檀郎。低低告,不圖繫腕,圖繫人腸。”

合頭

《歲時雜記》:端五日,大族家作合色頭,上下均給,逮牛馬猫犬皆帶之。

道理袋

《歲時雜記》:端五以赤白綵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俗以稻李置綵囊中,帶之,謂之道理袋。(www.zuozong.com)

赤白囊

《歲時雜記》:端五以赤白綵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古端午詞云:“及粧時結薄衫兒,蒙金艾虎兒,畫羅領抹襭裙兒,盆蓮小景兒,香袋子、搐錢兒,胸前一對兒。綉簾粧罷出來時,問人宜不宜。”

蚌粉鈴

《歲時雜記》: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棉,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裛汗也。古端五詞云:“門兒高掛艾人兒,鵝兒粉撲兒,結兒綴着小符兒,蛇兒百索兒,紗帕子、玉環兒,孩兒畫扇兒,奴兒自是豆娘兒,今朝正及時。”

色紗罩

《歲時雜記》:都人端五作罩子,以木爲骨,用色紗糊之,以罩食,又爲小兒睡罩,有甚華者。

桃印符

《續漢書》劉昭曰:桃印本漢朝以止惡氣,今世端午以綵繒篆符,以相問遺,亦以置帳屏之間。魏收詩云:“辟兵書鬼字,神印題靈文。”章簡公《端五皇后閤帖子》云:“桃印敞金扉,鳴環蠒館歸。”又云:“玉軫薰風細,朱符綵縷長。”又云:“赤符神印穿金縷,團扇鮫綃畫鳳文。”

赤靈符

抱朴子》:或問辟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靈符著心前。王沂公《端五夫人閣帖子》云:“欲謝君恩却無語,心前笑指赤靈符。”又帖子云:“如何金殿裏,猶獻辟兵符。”章簡公帖子云:“自有百神長侍衞,不應額備赤靈符。”歐陽公詩云:“君恩多感舊,誰獻辟兵符。”又《端五詞》云:“五兵消以德,何用赤靈符。”

釵頭符

《歲時雜記》:端五,剪繒綵作小符兒,争逞精巧摻於鬟髻之上,都城亦多撲賣,名釵頭符。東坡詞云:“小符斜掛緑雲鬟。”吴敏德詞云:“御符争帶,更有天師神咒。”又古詞云:“雙鳳釵頭,争帶御書符。”

畫天師

《歲時雜記》:端五,都人畫天師像以賣。又合泥做張天師,以艾爲頭,以蒜爲拳,置於門户之上。蘇子由作《皇太妃閤端五帖子》云:“太醫争獻天師艾,瑞霧長縈堯母門。”艮齋先生魏元履詞云:“掛天師,撑著眼、直下覷。騎個生獰大艾虎。閑神浪鬼,辟惵他方遠方,大胆底,更敢來、上門下户。”

帶蒲人

《歲時雜記》:端五刻蒲,爲小人子,或葫蘆形,帶之辟邪。王沂公《端五帖子》云:“明朝知是天中節,旋刻菖蒲要辟邪。”又秦少遊《端五詞》云:“粽團桃柳,盈門共壘,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結艾人

《荆楚歲時記》:荆楚人端五採艾結爲人,懸門户上,以禳毒氣。王沂公《端五帖子》云:“仙艾垂門緑,靈絲遶户長。”又云:“百靈扶繡户,不假艾爲人。”章簡公帖子云:“雙人翠艾懸朱户,九節丹蒲泛玉觴。”又云:“艾葉成人後,榴花結子初。”

摻艾虎

《歲時雜記》:端五,以艾爲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爲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五帖子》云:“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章簡公帖子云:“花陰轉午清風細,玉燕釵頭艾虎輕。”王晉卿《端五詞》云:“偷閑結箇艾虎兒,要插在、秋蟬髩畔。”又古詞云:“雙雙艾虎,釵褭朱符,臂纏紅縷。”又古詞云:“纔向蘭湯浴罷,嬌羞簪雲髻,正雅稱鴛鴦會。”

衣艾虎

《陳氏手記》:京師風俗繁華,但喜迎新,不忺送舊。纔入夏,便詢端五故事。仕女所戴所衣,所用艾虎,皆未原其始,未曉其義。歐陽公《端五詞》云:“衫裁艾虎釵褭,朱符臂纏紅縷。”又古詞云:“纔向蘭湯浴罷,嬌羞困、殢人未忺梳掠。艾虎衫兒,輕襯素肌香薄。”

插艾花

《歲時雜記》:端五,京都士女簪戴,皆剪繒楮之類爲艾。或以真艾,其上裝以蜈蚣、蛐蜒、蛇蝎、草蟲之類,及天師形像。并造石榴、萱草、躑躅、假花,或以香藥爲花。古詞云:“御符争帶,斜插交枝艾。”

佩楝葉

《陶隱居訣》:楝樹處處有之,俗人五月五日皆取葉佩之,云辟惡。其根以苦酒磨,塗疥甚良,煮汁作糜食之,去蚘蟲。《風俗通》云:獬豸食楝。

鬪草戲

《荆楚歲時記》:泗人五月五日蹋百草,今人又有鬪百草之戲。歐陽公詩云:“共鬭今朝勝,盈襜百草香。”章簡公《端五帖子》云:“五蓂開瑞莢,百草鬪香茗。”又云:“五日看花憐並蒂,今朝鬪草得宜男。”

浴蘭湯

《大戴禮》:五月五日,蓄蘭爲沐浴。楚詞云:“浴蘭湯兮沐芳華。”王禹玉作《夫人閤帖子》云:“金縷黄龍扇,蘭芽翠釜湯。”章簡公《帖子》云:“菖蒲朝觴满,蘭湯曉浴温。”東坡《端五詞》云:“輕汗微透碧紈,明朝端五沐芳蘭。”

沐井水

《瑣碎録》:五月五日午時,取井花水沐浴,一年疫氣不侵。俗採艾柳桃蒲揉水以浴。又《歲時雜記》云:京師人以桃柳心之類,燂湯以浴。皆浴蘭之遺風也。

書天地

《玄微集》:預研朱砂雄黄細末,五月五日水調。用槐帋五片,如小錢大,寫“天地日月星”五字,撚作五圓,桃柳湯吞下,大治瘧疾。漢三十代天師虚静先生秘法。

篆斗名

《博聞録》:治瘧用橘葉七枚,焚香叩齒七通,寫“魁魓魒”七字於七葉上,焙乾为細末,以井花水調,面北服之,大驗。忌五辛三厭七日。端五書者尤驗。

釘赤口

《陳氏手記》:今人端五日多寫赤“口”字貼壁上,以竹釘釘其口字中,云“斷口舌”,不知起自何代。閩俗,又端五日以二帋寫“官符上天、口舌入地”,顛倒貼於壁間,亦皆無據。端五謔詞云:“從前浪蕩休整理。釘赤口、防猜忌。而今魔難管全無,一似粽兒黏膩。”

圓朱龍

《博聞録》:五月五日,午時有雨,用雨水調朱,書“龍”字如小錢大。次年此日此時有雨,再用雨水磨墨,又書“龍”字如前字大,二字合之作小團兒。臨産用乳香湯吞下,催生如神。男左手,女右手握出。

寫風煙

《瑣碎録》:五月五日,寫“風烟”二字,貼窗壁下,辟蜒蝣、蚊蚋。一云,書“滑”字。

念儀方

《提要録》:端五日午時書“儀方”二字,倒貼於柱脚上,能辟蟲蛇。應有蛇虺處,多以磚瓦寫“儀方”二字,蛇自畏退。又云,入林默念“儀方”二字,則不見蛇;念“儀康”二字,則不見虎。

貼荼字

《瑣碎録》:端五日午時,以朱砂書“荼”字,倒貼屋壁間,蛇蝎蜈蚣皆不敢近。一云,用倒流水研墨,寫“龍”字貼四壁柱上,亦驗。

黏白字

《瑣碎録》:端五日午時,多寫“白”字倒粘貼柱上四處,可以辟蠅子。

忌菜蔬

《千金方》:黄帝云,五月五日勿食一切菜,發百病。

謹飲食

《千金方》:五月五日勿食鯉魚子,共豬肝食之,必不消化,能成惡病。

占稼穡

鳳臺《麈史》:乾道戊子五月五日夏至,安陸老農相謂曰:“夏至連端五,家家賣男女。”果秋稼不登,至冬艱食。賣子以自給,至委於路隅者。明年己丑大旱,人相食,棄子不可勝數。

擇符術

《歲時雜記》:凡學符術禁持,下至禁蛇蝎者,率於端五日祭禱。不接人事,或服氣不食不語,蓋其積力久則入,非誠則術不能成。然擇術不可不慎,雷法書:“端五日天罡加鬼門。”

謝罪愆

《正一旨要》:道家有五臘日,以五月五日爲地臘日。其日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盛衰。外滋萬類,内滋年壽,記録長生。此日可以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先祖。不可伐損樹木、血食,可服氣消息。

請壽算

《道藏·朝修圖》:五月五日乃續命之辰,其日可請道迎仙,請益壽。

戒曝薦

《異苑》:五月五日,戒曝薦席。新野庾家嘗以此日曝薦席,忽見一小兒於席下,俄而失所在,因相傳以爲戒。

諱蓋屋

《風俗通》:五月五日以後至月終,最忌翻蓋屋瓦,令人髮秃。又《酉陽雜俎》云:俗諱五月上屋,言五月人蜕。如上屋,即自見其影,魂魄不安矣。又《歲時雜記》云:五月五日,人多忌不上屋,小兒不得下中庭。

求新詞

《蕙畝拾英集》:鄱陽一護戎,失其姓,厥女極有詞藻。太守以端午泛舟,雅聞其風韻,因遣人求詞,女走筆成《望海潮》以授使者,云:“雲收飛脚,日祛怒暑,新蟬高柳鳴時。蘭佩紫囊,蒲抽碧劍,吴絲兩腕雙垂。聞道五陵兒,蛟龍吼波面,衝碎琉璃。畫鼓聲中,錦標争處颭紅旂。使君冠蓋追,正霞翻酒浪,翠歛歌眉。扇動水風生玉宇,微涼透入單衣。日暮楚天低。金蛇掣電漾,千頃霜溪。宴罷休燃寶蠟,憑月照人歸。”

取牆雪

《啓顔録》:隋朝有人敏慧而吃,楊素每閑悶即召與劇談。嘗歲暮無事對坐,因戲之云:“今日家中有人爲蛇咬足,若爲醫治?”此人應聲曰:“取五月五日南牆下雪雪塗塗之,即即即瘥。”素曰:“五月五日何處可得雪?”答曰:“若五五五月無雪,臘月何何何處有蛇?”素笑而遣之。

歲時廣記卷第二十一

【注释】

[1]“李匡文”,底本原作“李正文”,係宋時避太祖諱之遺留,兹逕典正。《直齋書録解題》(武英殿聚珍版)卷十即作“李匡文”。

[2]“菰”,底本原作正文大字格式,兹逕改作注文小字格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