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岁时广记之寒食下-岁时广记(外六种)

岁时广记之寒食下-岁时广记(外六种)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奉春衣《歲事記》及《輦下歲時記》曰:寒食,内人諸陵薦春色衣。今時祭之外,特具寒食,展墓而薦之,亦復何害。漢光武初纂大業,諸將出征,有經鄉里者,詔有司給少牢,令拜掃以榮之。寒食墓祭,蓋出於此。每歲寒食,巡行墓兆,辨其疆域,傳之子孫,世世掌之。至寒食,准逐處各自遣子弟親僕奠獻。後人因之,每至寒食,而爲戲樂之事。繩橛戲《秦中歲時記》:寒食節,内僕司車與諸軍使爲繩橛之戲。

岁时广记之寒食下-岁时广记(外六种)

廣寒仙裔陳 元靚 編

望南莊

《五代史》:晉出帝天福八年三月寒食,望顯陵,於南莊焚御衣、帋錢。注云,焚衣野祭之類,閭巷之事。

祭西郊

《五代史》:唐莊宗同光三年三月寒食,望祭於西郊俚俗之祭。周太祖廣順元年三月寒食,望祭於蒲地佛寺名也。二年三月丁巳朔寒食,望祭於郊。

薦雷車

《禮志》:天寶二年,諸陵常以寒食薦餳粥、鷄毬、雷車子。《海録碎事》云:諸陵戲物也。

奉春衣

《歲事記》及《輦下歲時記》曰:寒食,内人諸陵薦春色衣。

焚紙錢

《五代·周本紀後序》:寒食野祭而焚紙錢,則禮樂政刑,幾何其不壞矣。

有破散

《五代會要》:奉先之道,無寒食野祭之禮。近代莊宗每年寒食出祭,謂之破散。則今人有破散之語,自後唐莊宗始也。

進節物

《文昌雜録》:唐歲時節物,寒食則有假花鷄毬、鏤鷄子、乾堆蒸餅、餳粥。

獻綵毬

唐《百官志》:中尚書寒食獻綵毬。

賜草臺

唐《酉陽雜俎》:寒食,賜侍臣帖彩毬,繡草官臺。[1]

貢食料

《唐六典》:膳部有節日食料,注謂寒食麥粥。

宴近臣

《楊漢公傳》:會寒食宴近臣,帝自擊毬爲樂。

休假務

《嘉泰事類·假寧格》:寒食假五日,前後各二日休務。又《軍防格》云:寒食,諸軍住教三日。

展墓薦

《錢狀元世範》:寒食墓祭,前輩譏之,以爲吉禮不可用於野也。禮奔喪不及殯則之墓,去國則哭於墓。宗子去國而庶子無爵,則不敢以祭於廟。於是有望墓爲壇以時祭者,魂氣無不之。墓則體魄所藏也,如此設祭,羲亦可行。但古人時祭,必具牲鼎。行之於墓,於事非便,故有爲壇而祭之儀。今時祭之外,特具寒食,展墓而薦之,亦復何害。

定墓儀

唐侍御鄭正則《祠享儀》云:《儀禮》及《開元禮》,四仲月祭享,皆以卜筮擇日。士人多遊宦遠方,或僻居村閭,無蓍龜處,即一取分至,亦不失禮經之意。古者士以上皆有廟,庶人祭於寢,無墓祭之文。《春秋左傳》云:辛有適伊川,見披髮於野而祭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竟爲陸渾氏焉。漢光武初纂大業,諸將出征,有經鄉里者,詔有司給少牢,令拜掃以榮之。曹公過橋玄墓致祭,其文悽愴。寒食墓祭,蓋出於此。又司馬温公《展墓儀》定以寒食。

望墓祭

《唐書》:開元二十年四月二十九日,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既不廟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許上墓,同拜埽禮。於塋門外奠祭,徹饌訖,泣辭,食餘胙,仍於他處,不得作樂。”若士人身在鄉曲,准敕墓祭,以當春祠爲善。遊宦遠方,則准禮望墓以祭可也。有使子弟皂隸上墓,或求餘胙,隨延親知,不敬之甚。

辨墓域

《錢狀元世範》:禮有祝有宗人,專職祭祀,不治他業,故能審知鬼神之儀、昭穆之位,以所祝辭號之别,今人無之。而田巷之祝,又皆鄙俚,宜擇審其可用者,因爲家祝,稍稍訓習,使知吾家世系昭穆墳墓之詳。每歲寒食,巡行墓兆,辨其疆域,傳之子孫,世世掌之。仍以贍塋之租有餘,量給其傭,若老成凋謝,而後生出來,有所稽考。

遣奠獻

《孫氏仲享儀》:開元年,敕:“士庶有不合立廟,但祭於寢,何以展於孝思?”許寒食上墓。今卿大夫家有廟,至寒食亦攜饌上墓,寖而成俗。或伯叔兄弟,各在一方,且拘官守,不敢離位。至寒食,准逐處各自遣子弟親僕奠獻。又《吕氏家祭儀》云:凡寒食展墓,有薦一獻,守官者遣其子弟行。

依家享

《周氏祭録》:寒食,掌事設位於塋門左百步,西面,於塋南門外設主人位於東,西面。主人至换公服,無官常服,就位再拜。讚者引主人奉行墳塋,情之感慕,有泣無哭。至封樹外,展省三周,有摧缺即修補,如荆棘草莽接連,皆芟除,不令火田得及。掃除訖,主人却復塋門外。既設位,辨三獻[2],一依家享。主人已下,執笏就罍洗後,執爵奠酒,畢,讚祝。《鄭氏祠享儀》曰:維某年歲次某月,官階某乙,謹以柔毛剛鬣,明粢嘉蔬,醖齊庶饈之禮,敢昭告於祖考某官,祖妣某氏夫人。時維寒食,春露既濡,卉木榮茂,觸緒悽愴,感懷難勝,尚享。

以時祀

周元陽《祭録》:開元敕許寒食上墓,則先期卜日。古者宗子去他國,庶子無廟,孔子許墓以時祭,即今之寒食上墓。義或有憑,唯不卜日耳。今或羈宦寓於他鄉,不及此時拜埽松檟,則寒食在家,不可祠祭。又《通典·祭儀》云:寒食上墓,如拜埽儀,唯不占日。

設位席

徐潤《家祭儀》:案開元制,寒食上墓儀如拜埽,但不卜日。古者宗子去在他國,庶子無廟,夫子許望墓爲壇,以時祭之。即今之上墓,義憑於此。然神道尚幽,不可逼黷。宜於塋南門之外,設浄席爲位,望而祭之,以時饌如平生嗜。若一塋數墳,每墳各設位席,昭穆異列,以西爲上。三獻禮畢,徹饌,主人已下泣辭塋,食饌者可於僻處,不當墳所,此亦孝子之情者也。

祭諸閹

《玉泉子》:杜宣猷大夫自閩中除宣城,中官之力也。諸道每歲進閹人所謂私白者,閩爲首焉,且多任用。以故大閹已下,桑梓多係閩焉,時以爲中官藪澤。宣猷既至,每歲寒食節,輒散將吏,荷挈食物,祭諸閹墓,所謂灑埽也,故時號爲敕使看墓。

號北面(www.zuozong.com)

柳宗元《貽許孟容書》:近世禮重拜埽,今已闕者四年矣。每遇寒食,則北面長號,以首頓地。

鞦韆戲

《荆楚歲時記》:春節懸長繩於高木,士女袨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鞦韆,楚俗謂之拖鈎,《湼槃經》謂之罥索,又字書云鞦韆,“繩戲也”。陳簡齋《清明》詩云:“不用鞦韆並蹴踘,只將詩句答年華。”韋莊《長安清明》詩云:“紫陌亂嘶紅叱撥,緑楊高映畫秋千。”

山戎戲

《古今藝術圖》:寒食鞦韆,本北方山戎之戲,以習輕趫者也。後人因之,每至寒食,而爲戲樂之事。後中國女子學之,乃以綵繩懸樹立架,曰鞦韆。或云,齊桓公北伐山戎,此戲始傳中國。

半仙戲

《天寶遺事》:天寶宫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宫嬪戲笑,以爲宴樂。帝呼爲半仙戲,都人士女因而呼之。

後庭戲

王延壽《千秋賦》:鞦韆,古人謂之千秋,或謂出漢宫後庭之戲,祝辭也。後人妄易其字爲鞦韆,而語復顛倒,不本意。又旁加以革,實未嘗用革。山谷詩云:“未到清明先變火,還依桑下繫千秋。”又云:“穿花蹴踏千秋索,桃李嬉遊二月晴。”

繩橛戲

《秦中歲時記》:寒食節,内僕司車與諸軍使爲繩橛之戲。合車轍道兩頭打大橛,張繩橛上,高二尺許,須緊榜定。駕車盤轉,碾輪於繩上,過不失者勝,落輪繩下者輸。裝飾車牛,賄物以千計。

蹋踘戲

劉向《别録》:寒食蹋鞠,黄帝所造,或云起於戰國之時,乃兵勢也。所以講武,知有材也。按“踘”與“毬”同,古人蹋蹴以爲戲。杜甫《清明》詩云:“十年蹴踘將雛速,萬里鞦韆習俗同。”又裴説《寒食》詩云:“畫毬輕蹴壺中地,綵索高飛掌上身。”

擊毬戲

《歲時雜記》:寒食節,京師少年多以花毬棒爲擊踘之戲,又爲兒弄者,或以木,或以泥,皆以華麗爲貴。

蒲博戲

《歲時雜記》:都城寒食,大縱蒲博,而博扇子者最多,以夏之甚邇也。民間又賣小秋遷,以悦兒童。團沙爲女兒,立於上,亦可舉之往來上下。又以木爲之,而加綵畫者甚精。

竹籠兒

《歲時雜記》:寒食又作竹籠兒,大率如寄信物小菴,以片竹爲檐,插柏枝,加以木刀槍、小旗、小扇、小帖、弓箭,綴以瓦鈴。

小車兒

《歲時雜記》:寒食又造輜軿以賣,其長尺許,其大稱之。以木爲之者最精,亦有編竹爲之者。其粗者桃花車兒,轅輪簾蓋皆具,以木爲牛,皆可運行。或爲載土車、水車,其製不一。

約樂妓

《古今詞話》:瀘南營二十餘寨,各有武臣主之。中有一知寨,本太學士人,爲壯歲流落,隨軍邊防,因改右選,最善詞章。嘗與瀘南一妓相款,約寒食再會。知寨者以是日求便相會。既而妓爲有位者拉往踏青,其人終日待之不至。次日,又逼於回期,然不敢輕背前約,遂留《駐馬聽》一曲以遺之而去。其詞曰:“雕鞍成漫駐。望斷也不歸,院深天暮。倚遍舊日,曾共憑肩門户。踏青何處所,想醉拍、春衫歌舞。征旆舉。一步紅塵,一步回顧。行行愁獨語。想媚容、今宵怨郎不住。來爲相思苦。又空將愁去。人生無定據。嘆後會、不知何處。愁萬縷。仗東風、和淚吹與。”亦名《應天長》。妓歸見之,輒逃樂籍,往寨中從之,終身偕老焉。

得故婢

《唐末遺史》:唐崔郊之姑,有婢端麗,郊嘗私之。他日姑鬻婢於司空于頔家,得錢四十萬。郊因寒食出遊,婢見郊立於花陰之下。郊因作詩,密以贈之,曰:“公子王孫逐後塵,緑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疾郊者録詩以示,頔召郊執其手曰:“詩,公所作也。四十萬小哉!何不早言?”以婢贈郊。

薦亡女

《夷堅丁志》:紹興末,淮陰小民喪其女,經寒食節,欲作佛事薦。嚴寒而無資,其母截髮鬻之,得六百錢。出街將尋僧,會有五人過門,迎揖作禮,告其故,皆轉相推避。良久,一僧始留曰:“今日不攜經文行,能自往假借否?”婦人訪諸隣,得《金光明經》一部以授。僧方展卷啓白,婦人涕淚如雨。僧惻然曰:“不謂汝悲痛若此,吾當就市澡浴以來,爲汝盡心。”既至,潔誠持誦,具疏回向畢,乃受錢歸。遇向同行四人者於茶肆,扣其所得,邀與共買酒。已就坐,未及舉盃,佀聞窗外有女子呼聲,獨經僧起應之。泣曰:“我乃彼家亡女也,淪滞冥路已久,適蒙師課經,精專之功,遂得超脱。閻王已敕令受生,文符悉具,但未用印耳。師若飲酒破齋,則前功盡棄,實爲可惜,能忍俟明日乎?”僧大感懼,以語衆,皆悚然而退。

瘞戊婦

《酉陽雜俎》:荆州民郝惟諒,性粗率,勇於私鬭。會昌二年寒食日,與其徒遊於郊外,蹴踘角力,醉卧冢間,宵分始寤,將歸。道左值一人家,室絶卑陋,遂詣乞漿。有一婦,姿容慘悴,服裝素雅,方向燈紐縫。良久,謂郝曰:“知君胆氣,故敢請托。妾本秦人,姓張,健兒李歡妻。歡太和中,戍邊不返,遘厲疾而殁,爲隣里殯,此已逾一紀。遷葬無因,肌骨離散,魂神恍惚,如醉如夢。君或使遺骸歸土,精爽有托,斯願畢矣。”郝曰:“薄力不辦如何?”婦曰:“某雖爲鬼,不廢女工,常造雨衣與胡氏傭作數歲矣,所聚十三萬,葬備有餘。”郝諾而歸。訪之胡氏,物色皆符,及具以告,即與偕往殯所。毀塗視之,散錢培櫬,數如其言。胡氏與郝哀而瘞於鹿頂原。是夕,見夢於胡郝。

見鬼男

《録異記》:校書郎張仁寶素有才學,年少而逝,自成都歸葬閬中,權殯東津寺中。其家寒食日聞扣門甚急,出視無人,唯見門上有芭蕉,上有題曰:“寒食家家盡禁烟,野棠風墜小花鈿。如今空有孤魂夢,半在嘉陵半錦川。”舉族驚異。端午日,又聞扣門。其父於門罅伺之,乃見其子,足不踐地。門上題云:“五月五日天中節。”題未畢,其父開門,即失所在。頃之克葬,不復至矣。

問故夫

《夷堅丙志》:王德少保葬於建康數十里間。紹興三十一年,其妻李夫人以寒食上冢。先一夕宿城外,五鼓而行,至村民家少憩。天尚未明,民知爲少保家,言曰:“少保夜來方過此,今尚未遠。”夫人驚問其故,答曰:“昨夜過半,有馬軍數十過門,三貴人下馬叩户,以錢五千買穀秣馬,良久乃去。意貌殊不款曲,密詢後騎,曰:‘韓郡王、張郡王、王少保,以番賊欲作亂,急領兵過淮北捍禦也。’”夫人命取所留錢,乃楮鏹耳。傷感不勝情,祀畢還家,得疾而卒。是年四月,予在臨安,聞之於媒嫗劉氏,不敢與人言,但密爲韓子温道之。及秋末,虜果入寇。

悟破魚

《夷堅乙志》:處州龍泉縣米鋪張氏之子,十五歲,嘗攜鮮魚一籃,就溪邊破之。魚撥剌不已,刀誤傷指,痛殊甚。停刀少憩,忽念曰:“我傷一指痛如是,而群魚刮鱗剔腮,剖腹斷尾,其痛可知,特不能言耳。”盡棄於溪。即日入深山中,依石竇以居,絶不飲食。父母怪兒不歸,意其墮水死。明年寒食,鄉人遊山者始見之,身如枯腊,朐瘠見骨,然面目猶可認。急報其父母來,欲呼以歸。掉頭不顧,曰:“我非汝家人,無急我。”父母泣而去。後十年復往視,則肌體已復故,顔色悦澤,人不知所以然,今居山二十餘歲矣。

惑妖狐

《夷堅丁志》:高子勉世居荆渚,多貲而喜客,嘗捐錢數十萬買美妾,置諸别圃,作竹樓居之,名曰玉真道人。日遊其間,有佳客至,則呼之侑席,無事輒終日閉關,未嘗時節出嬉。歷數歲,當寒食拜埽,子勉邀與家人同出,辭不肯,強之至再三。則曰:“主公有命,豈得終違。我此出必凶,是亦命也。”子勉怪其言,但疑其不欲與妻相見,竟使偕行。玉真乘轎雜於衆人間,甫出郊,上冢者紛紛,適有獵師過前,真戰栗之聲,已聞於外。少頃,雙鷹往來掠簾外,雙犬即轎中曳出,齒其喉立死。子勉奔救已無及,容質儼然如生。將舉屍,始見尾垂地,蓋野狐云。此事絶類唐鄭生也。

得怪鼠

《夷堅乙志》:邢大將者,保州人,居近塞,以不仁起富,積微勞得軍大將。嘗以寒食日率家人上冢,祀畢飲酒,見小白鼠出入松柏間,相與逐之。鼠見人至,首貼地不動,遂取以歸。鼠身毛皆白,而眼足頳紅可愛。邢捧置馬上,及家即走不復見。即日百怪畢出:釜鬲兩兩相抱持而行;器皿易位;猫犬作人言,不可訶叱。邢寢旁壁上脱落寸許,突出小人面,如土木偶。又五日,已長大成一胡人頭,長鬣鬅鬙,殊可憎惡,語音與生人不少異,且索酒肉。邢不敢拒,隨所需即與之,稍緩輒怒,一家長少服事之唯謹。凡一歲邢死,諸怪皆不見。

歲時廣記卷第十六

【注释】

[1]據《酉陽雜俎》(四部叢刊本)卷一作“寒食日,賜侍臣帖彩球,繡草宣臺”,“官”當爲“宣”之誤。

[2]“辨”,當校讀作“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