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六种元旦下 -岁时广记(外六种)

外六种元旦下 -岁时广记(外六种)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廣寒仙裔陳元靚編會兩禁《古今詞話》:慶曆癸未十二月十九日,立春,甲申元日,丞相晏元獻公會兩禁於私第。於時坐客皆和,亦不敢改首句“東風昨夜”四字。政和間,至和州,值歲暮,不盤術。僧岀問故,皆大驚,争究其説。每見美女子往來家間,遂與狎昵。時對席飲酒,烹羊擊鮮,莫知所從致。父母知而禁之,乃閉諸空室,女子猶能來。蘇以丹并刺字置笥中,歲未盡五日,忽大病,至除夕氣絶。

外六种元旦下 -岁时广记(外六种)

廣寒仙裔陳 元靚 編

會兩禁

《古今詞話》:慶曆癸未十二月十九日,立春,甲申元日,丞相晏元獻公會兩禁於私第。丞相席上自作《木蘭花》以侑觴曰:“東風昨夜回梁苑,日脚依稀添一線。旋開楊柳緑蛾眉,暗折海棠紅粉面。無情欲去雲間雁,有意飛來梁上燕。無情有意且休論,莫向酒杯容易散。”於時坐客皆和,亦不敢改首句“東風昨夜”四字。今得三闋,皆失姓名,其一曰:“東風昨夜吹春晝,陡覺去年梅蕊舊。誰人能解把長繩,繫得烏飛並兔走。清香瀲灧杯中酒,新眼苗條江上柳。樽前莫惜玉顔,且喜一年年入手。”其二曰:“東風昨夜傳歸耗,便覺銀屏寒料峭。年華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長恨少。池塘隱隱驚雷曉,柳眼初開梅蕚小。樽前貪愛物華新,不道物新人漸老。”其三曰:“東風昨夜歸來後,景物便爲春意候。金絲齊奏喜新春,願介香醪千歲壽。尋花插破桃枝臭,造化工夫先到柳。鎔酥剪綵恨無香,且放真香先入酒。”

入仙洞

《夷堅丁志》:李大川,撫州人,以星禽術遊江淮。政和間,至和州,值歲暮,不盤術。正旦日,逆旅主人拉往近郊,見懸泉如簾,下入洞穴,甚可愛,因相攜登隴,觀水所注。其地少人行,陰苔滑足,李不覺隕墜。似兩食頃,乃坐於草壤上,肌膚不少損。睨穴中正黑如夜,攀緣不能施力,分必死,試舉右手,空無所著,左手即觸石壁,循而下,似有微徑,可步,稍進,漸明,右邊石池,荷方爛熳,雖飢渴交攻,而花與水皆不可及。已而明甚,前遇雙石洞門,欲從右入,恐益遠,乃由左户而過,如是者三,則在大洞中,花水亦絶,了不通天日,而晃耀勝人間。中有石棋局,聞誦經聲,不見人,遠望若有坐而理髮者,近則無所睹。俄抵一大林,陰森慘澹,悽神寒骨,悸怖疾走,已岀曠野間,舉頭見日,自喜再生,始緩行,見道傍僧寺,憇於門。僧岀問故,皆大驚,争究其説。李曰:“與我一杯水,徐當言之。”便延入寺具飯,悉道所歷。僧嘆曰:“相傳兹山有洞,是華陽洞後門,然素無至者。”李問:“此何處?”曰:“滁州境。”“今日是何朝?”曰:“人日也。”李曰:“吾已墜七日,才如一晝耳。”僧率衆挾兵刃,邀李尋故蹊,但怪惡種種,不容復進。李還歷陽,訪舊館,到已暮,夜扣户,主人問爲誰,以姓名對,舉室吐罵曰:“不祥!不祥!”李大聲呼曰:“我非鬼也,何得爾!”遂啓户,留數日而歸。每爲人話其事,或誚之曰:“爾亦愚人,正旦荷花發,詎非仙境乎?且雙石洞門,安知右之遠而左可岀也?”李曰:“方以死爲慮,豈暇念此,雖悔之何益。”

遊星宫

《夷堅丙志》:建昌李氏,奉紫姑甚謹,一子未娶。每見美女子往來家間,遂與狎昵。時對席飲酒,烹羊擊鮮,莫知所從致。父母知而禁之,乃閉諸空室,女子猶能來。經旬日,謂曰:“在此非樂處,盍一往吾家乎?”即攜手岀外,高馬文輿,導從已具,促登車,障以帷幔,略無所睹。不移時,到一大城,瑶宫瑶砌,佳麗列屋,氣候和淑,不能分晝夜,時時縱遊他所,見珠球甚多。粲絢五色,掛於椽間,問其名,曰:“此汝常時望見,謂爲星者也。”留久之,一日凭欄立,女曰:“今日世間正旦也。”生豁然省悟,私自悼曰:“我在此甚樂,當新歳節,不於父母前再拜上壽,得無貽親念乎?”女已知其意,悵然曰:“汝有思親之念,吾不可復留汝,宜亟還,亦宿緣止此爾。”命酌酒語别,取小襆納其懷,戒之曰:“但閉目斂手,任足所向,道上逢奇獸、異鬼、百靈、秘怪,從汝覔物,可探懷以一與之,切不得過此數,過則無繼矣。俟足踏地,則到人間,然後爲還家計。”生泣而訣,既行,覺耳旁如崩崖飛湍,響振河漢,天風吹衣,冷透肌骨,巨獸張口銜其袪,生憶女所戒,與物即去。俄又一物來,如是者殆百數,摸索所攜,只餘其一。忽聞市聲嘈嘈,足亦履地,開目問人,乃泗洲也。空孑一身,茫不知爲計。啓襆視之,正存金錀匙一箇,貨於市,得錢二十千,會網舟南下,随以歸。家人相悲喜,曰失之數月矣。

遇真人

《夷堅志》:丹陽蘇養直庠,居後湖,暮年徙太湖馬跡山。绍興甲子十一月中,酒病困卧,所使村童持謁扣牀曰:“有客稱江宣贊,欲求見。”視其謁刺,曰:“惠州羅浮山水簾洞長生道人江觀潮。”两畔各書詩一句曰:“富貴易逢日月短,此中難遇是長生。”蘇悦其語,強起延之,客曰:“羅浮黄真人以君不欲世間聲利,姓名已書仙籍,命我持丹授君。”蘇時年八十矣,應之曰:“庠平生未嘗識真人,且又形骸已壞,何以丹爲哉?”客曰:“此非五金八石比,蓋真人真氣所化也,服之無嫌。”蘇视之,客衣服侈麗,類貴遊,言辭鄙俗,甚惡之,冀其速去,曰:“雖然,終不願得也。老病缺於承迎,當令兒曹奉陪次。”客曰:“我專爲君来,君不欲丹,當復持以歸。但路絶遠,願借一宿,明旦晴即去。不然,須少留也。”不獲已,命館於菊墅。時天久晴,五更大雨作。蘇憶昨日語,頗悔。亟邀致具酒,未及飲,蘇曰:“丹可見否?”客喜,便於腰間篋中取授蘇,連云:“且延一紀。”藥僅如豆大,紫黄色,亦不作丸劑。客曰:“困篤則服之,方見奇效。凡身有疾,但敬想丹力所行至即愈。餌此者,當飛升度世,若情欲未畢,故自延一紀壽,壽終亦爲仙官矣。飲罷遂别去,約五年復來,來時君異於今日。”蘇以丹并刺字置笥中,歲未盡五日,忽大病,至除夕氣絶。家人以頂暖,不忍斂。及明,諸子記前事,發笥視之,藥故在,取投口中,須臾即起,灑然若無疾,飲啗自如。再令拾刺字并丹貼,欲燒末飲之,不復見。蘇鬚髮如霜,自是其半再黑。初建炎中,喪右目瞳子,至此亦瞭然。後十二年,作書與薌林向伯恭,云:“吾耳中時聞異音,羅浮山人期以數年相見,應盡便盡,餘不復較。”十二月,往茅山别諸道友。元日,聚族歡飲達旦,披衣曳杖出門,云:“黄真人至矣!”其行如馳,婢僕驚奔,僅能挽衣裳,已立化矣。

乞如願

《録異記》:廬陵邑子歐明者,從賈客,道經彭澤湖,每過,輒以船中所有多少投湖中。見大道之上有數吏,皆著黑衣,乘車馬,云是青洪君使邀明過。明知是神,然不敢不往。吏車載明,須臾,見有府舍,門下吏卒。吏曰:“青洪君感君有禮,故邀君以重送。君皆勿取,獨求如願耳。”去,果以繒帛贈之,明不受,但求如願。神大怪明知之,意甚惜之,不得已,呼如願,使隨明去。如願者,青洪君婢,常使取物。明將如願歸,所須輒得之,數年成富人,意漸驕盈,不復愛如願。正月歲朝,鷄初鳴,呼如願,如願不即起。明大怒,欲捶之,如願乃走於糞上。有故歲掃除聚薪,足以偃人,如願乃於此逃得去。明謂逃在積薪糞中,乃以杖捶糞使出,又無出者,乃知不能得,因曰:“汝但使我富貴,後不捶汝。”今人歲朝鷄鳴時,輒往捶糞,云使人富。山谷詩云:“政當爲公乞如願,作牋遠寄君亭湖。”《荆州記》曰:君亭湖,即彭澤湖,又謂之彭蠡湖。

吞壽丹

《稽神録》:張武者,始爲廬江道中一鎮副將,頗以拯濟行旅爲事。嘗有老僧過其所,武謂之曰:“師年老,前店尚遠,今夕止吾廬中,可乎?”僧欣然。其鎮將聞之,怒曰:“今南北交戰,間諜如林,知此僧爲何人而敢留之也?”僧乃求去,武曰:“吾業已留師,行又益晚,但宿無苦也。”武室中唯有一牀,即以奉其僧,己即席地而寢,盥濯之備,皆自具焉。夜數視之,至五更,僧乃起而歎息,謂武曰:“少年乃如是耶!吾有藥贈子十丸,每正旦吞一員,可延十年之壽,善自愛。”珍重而去,出門忽不見。武今爲常州團練副使,有識者計其年,已百歲,常自稱七十,輕健如故。

服歲丹

《麗情集》:開、寶中,賈知微遇曾城夫人杜蘭香及舜二妃於巴陵。二妃誦李群玉《黄陵廟》詩曰:“黄陵廟前春草生,黄陵女兒茜裙新。輕舟短楫唱歌去,水遠天長愁殺人。”賈與夫人别,命青衣以秋羅帕覆定命丹五十粒,曰:“此羅是織女採玉蠶織成,遇雷雨密收之。其丹每歲旦服一粒,可保一年。”後大雷雨,見篋中一物如雲烟騰空而去。

獲仙藥

《劉貢父詩話》:黄覺旅舍見一道士,共飲舉杯,摭水寫吕字,覺乃悟其爲洞賓也。懷中出七大錢、三小錢,曰:“數不可益也。與藥可數寸許,歲旦以酒磨服,可一歲無疾。”覺如其言,至七十餘,藥亦垂盡,作詩曰:“牀頭曆日無多子,屈指明年七十三。”果以是歲終。

知飲饌

《逸史》:李宗回者,有文詞,應進士舉,曾與一客自洛至關,客云:“吾能先知人飲饌。”臨正旦,將謁華陰縣令,李謂客曰:“明日到彼,得何物喫?”客撫掌曰:“大奇,當與公各飲一盞椒蔥酒,食五般餛飩,不得飯喫。”李亦未信。翌日,同見,令喜曰:“二賢衝寒,且速暖兩杯酒來,仍著椒蔥。”良久,臺盤至,有小奴與令耳語,令曰:“總煮來。”謂二客曰:“某有小女,常言何不令我勾當家事,因惱渠,檢點作歲飲食。適來云有五般餛飩,問煮那般,某云總煮來。”逡巡,以大椀盛,二客食盡,忽報敕使到,舊例合迎,令忙鞭馬而去。客出,而僕已結束,先行數里,二客大笑登途,竟不得飯喫。異哉,飲啄之分也。

作齋會

《歲時雜記》:僧家以冬年爲俗節,唯重解結夏日爲受歲。又以一夏爲一臘。冬正日,在京寺院常作大齋會,不受賀,禪老又頌曰:“衆人皆拜歲,山僧不賀年。孟春寒猶在,日月幾曾遷。”大率以齋會爲重。

請紫姑

《詩詞紀事》:曹掄者,戊子歲旦集會親友。先夕雪作,至旦尤甚。掄請紫姑乞詩,運筆不可遏,書五十六字,云:“朝元初退紫宸班,花落東風響佩環。瑞雪再飛天有意,好詩未就我何顔。青羅帶露中流水,白玉屏開四面山。鶴駕欲歸歸未得,水晶宫闕在人間。”

祭瘟神

《歲時雜記》:元旦四鼓祭五瘟之神,其器用酒食並席,祭訖,皆抑棄於牆外。

遇疫鬼

《夷堅丁志》:縉雲管樞密師仁爲士人時,正旦出門,遇大鬼一陣,形見狂惡。管叱問之,對曰:“我等疫鬼也,歲首之日當行病於人間。”管曰:“吾家有之乎?”曰:“無之。”管曰:“何以得免?”曰:“或三世積德,或門户將興,又不食牛肉。三者有一者,我不能入,家無疫患。”遂不見。

化青羊

《法苑珠林》:唐長安市里,每歲元日已後,遞飲食相邀,號爲傳坐。東市筆生趙大次當設之,有客先到,見碓上有童女,青衫白帽,以索繫頸,屬於碓柱,泣謂客曰:“我,主人女也。往年未死時,盗父母錢,欲買脂粉,未及而死。其錢今在廚舍壁中,然我未用,既以盗之坐此得罪,今當償命。”言畢,化爲青羊,白頭。客驚,告主人。主人問其形貌,乃是小女,死已二年,果廚壁得錢,於是送羊僧寺,闔門不復食肉焉。

揲蓍卦

《夷堅丙志》:王昇待制,素精禮學,又傳《易》象數於葆光張弼先生,占筮如神。每歲首月旦,輒探蓍定卦,以考一歲一月休咎,雖一日亦然。宣和中,爲明堂司令,朝廷興伐燕之役,發書占之,知必貽後害,掛冠歸嚴州,結廬於烏龍山下,與江邈侍郎先有中外親。建炎四年冬十月,江丁家難,王來吊,言曰:“吾處世亦不久矣。”江曰:“翁春秋雖高,殊無衰態,何遽至爾?”曰:“天數已定,豈復分毫可增損耶?”江曰:“然則在何時?”曰:“正月也。先是王嘗言,我已受玉帝敕,當爲天地水三官。”鄉人莫之信。入新歲兩日,遣信,呼江甚急,江猶未卒哭,辭不可往。翌日,顧其子,取所爲禮書,親鐍藏之,戒曰:“勿輕示人,更十二年乃可開,當以畀江十三官也。”端坐而絶,時年八十餘。紹興中,造五輅,或以其書可用,言於時相者,詔本郡給筆札繕寫上進,距其卒正一紀。

求響卜

《鬼谷子·響卜法》:竈者,五祀之首也。吉凶之柄,悉歸所主。凡有疑慮,俟夜稍静,掃灑爨室,滌釜,注水令滿,以木杓一箇頓竈上,燃燈二盞,一置竈腹,一置竈上,安鏡一面於竈門邊,炷香鏡前,叩齒咒曰:“維年月日,某官敢爇信香昭告於司命竈君之神,竊聞福既有基,咎豈無徵,事之先兆,唯神是司,以今某伏爲某事,中心營營,罔知攸措。敬於神静夜,移薪息爨,滌釜注泉,求趨響卜之途,恭俟指迷之柄,情之所屬,神實鑒之,某不勝聽命之至。”禱畢,以手撥鍋水,令左旋,執杓祝之曰:“四縱五横,天地分明。神杓所指,禍福攸分。”祝畢,以杓置水之上,任自旋自定,隨柄所指之處,抱鏡出門,徐去,不得回顧,密聽傍人言語,纔聞第一句,即是響卜。急歸,置鏡牀上,細推其意,自合所禱,便見吉凶。事應後,方得言之,香燈亦未得撤去。其或杓柄指處,無路可行,則是所占有阻,别日再占。凡穢褻不誠之語,則不可占,恐速禍也。元旦,宜占一歲之休咎。

占日干

《四時纂要》:元旦值甲,米賤,人民疫;值乙,米麥貴,人病死;值丙,四十日旱,人安,一云四月旱;值丁,絲綿六十日貴;值戊,粟魚鹽貴,又旱四十五日;值己,稻貴,蠶凶,多風雨;值庚,金銅貴,禾熟,民多病;值辛,麻麥貴,禾大收;值壬,米麥賤,絹布、大豆貴;值癸,禾灾,人疫,多雨。

決風候(www.zuozong.com)

《史記·天官書》:正月旦,決八風:從南方來,大旱;西南,小旱;〔西方〕[1],有兵;西北,胡豆成,趣兵;北方,爲中歲;東北,爲上歲;東方,大水;東南,民有疾疫,歲惡。

卜晴雨

《占書》:元旦,清明而温,不風至暮,蠶善而米賤;若有疾風雨,折木發屋,揚沙走石,絲綿貴,蠶敗,而穀不成。

驗民食

《天官書》:正月旦比數雨,率日食一升,至七升而極。注云:月一日雨,民有一升之食;二日雨,民有二升之食。如此至七日。又數十二日,占水旱。注云:月一日雨,則正月水。《占書》云:元日温,正月糴賤。十二日占十二月,取最風最寒之日,爲最貴之日。

望氣色

《占書》:元旦,四面有黄雲氣,其歲大豐,四方普熟;有青氣雜黄,有蝗蟲;赤氣,大旱;黑氣,大水。

秤江水

鳳臺《麈史》:京師槐放花盛,則多河魚疾;比北人喬麥熟,則早晚霜降。罔有差焉。江湖間常於歲除汲江水秤,與元日又秤,重則大水。

觀雲霞

《占書》:元旦日初出時,有赤雲如霞蔽日,蠶凶,綿帛貴;四面並有赤雲,歲猶善,但小旱。

認雷鳴

《占書》:元旦雷鳴,禾黍麥善。又云:元日雷雨者,下田與麥善,禾黍小熟。

聽人聲

《史記·天官書》:正月旦,聽都邑人民之聲。聲宫,則歲善吉;商,則有兵;徵,旱;羽,水;角,歲惡。然必察太歲所在。金,禳;水,毀;木,飢;火,旱。此其大經也。

受符禁

《四時纂要》:正月朔旦,宜受符禁。

拜日月

《唐書》:新羅俗,以元旦拜日月。

占豐歉

《酉陽雜俎》:龜兹國,十二月及元旦,王及首領分爲兩朋,各出一人,著甲,衆人執瓦石、棒杖,東西互擊,甲人先死即止,以占當年豐歉。

卜善惡

《提要録》:西域寧遠,每元日,王及首領判二朋,朋出一人被甲鬭,衆以瓦石相及,有死者止,以卜歲善惡。

鬭馬駞

《酉陽雜俎》:龜兹國,元日,鬭羊馬駞爲戲,七日觀勝負,以占一年羊馬減耗繁息。婆羅遮,並服狗頭猴面,男女無晝夜歌舞

來朝賀

皇朝《東京夢華録》:正旦駕坐大慶殿,諸國使人朝賀。大遼大使頂金冠,後簷尖長,如大蓮葉,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大使拜,則立左足,跪右足,以兩手著右肩爲一拜;副使拜,如漢儀。夏國使、副皆金冠,短小樣製,緋窄袍、金蹀躞、吊敦背[2],叉手展拜。高麗與南蕃交州使人,並如漢儀。回紇皆長髯高鼻,以匹帛纏頭,散披其服。于闐皆小金花氈笠、金絲戰袍、束帶,并妻男同來,乘駱駞,氈兜銅鐸入貢。三佛齊皆瘦脊纏頭、緋衣,上織成佛面。又有南蠻五姓番,皆堆髻烏氈,並如僧人禮拜,入見,旋賜漢裝錦襖之類。更有大理、真臘、大食等國,亦有時來朝賀。

改歲首

《賢己集》:唐南詔以寅爲正,四時大抵與中國同。又環王以二月爲歲首,又西趙蠻以十二月爲歲首,西戎東女國以十一月爲歲首,西戎未禄國以五月爲歲首。

嬭揑離

武珪《燕北雜記》:每正月一日,戎主以糯米飯、白羊髓相和爲團,如拳大,於逐帳内各散四十九个。候五更三點,戎主等各於本帳内牕中擲米團在帳外,如得雙數,當夜動蕃樂飲宴;如得隻數,更不作樂,便令師巫十二人,外邊遶帳撼鈴,執箭唱叫,於帳内諸火爐内爆鹽,并燒地拍鼠,謂之驚鬼。本帳人第七日方出,乃禳度之法。番呼此謂之“嬭揑離”,漢人譯曰嬭是丁、揑離是日。

歲時廣記卷第七

【注释】

[1]“西方”二字,底本漫漶,今據《史記·天官書》(《四庫全書》本)補。

[2]“背”,底本原作“皆”,當係形近而誤,今據元刊本《東京夢華録》改。“吊敦背”,是西夏語“皮靴”的譯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